首頁> 其他類型> 軍事裡世界史> 為什麼漢朝與羅馬都要引入外族騎兵

為什麼漢朝與羅馬都要引入外族騎兵

2024-10-08 17:02:43 作者: 冷兵器研究所

  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言論,認為羅馬騎兵很弱,所以羅馬軍團在走出義大利地區之後便廢除了原來的騎兵部隊,開始使用外族騎兵。這種觀點甚至又延伸到與羅馬差不多同一時代的漢朝,認為大漢騎兵的戰鬥力不如外族騎兵。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羅馬與漢引入外族騎兵的目的略有不同,但他們的自屬騎兵與外族騎兵之間並不存在巨大的戰鬥力差距。

  01

  在共和時代早期,羅馬人征服了義大利各城邦之後,就將騎兵分為了公民騎兵與同盟騎兵,前者是以公民為主體組成的,每個軍團配置300人;後者是以義大利同盟組成的,人數是公民騎兵的3倍。所以,並不存在羅馬走出義大利之後才開始使用外族騎兵,並且後來羅馬公民騎兵也只取消了很短一段時間,進入帝國時代,公民騎兵便又恢復到每軍團120人了。由此看來,羅馬軍團改制的目的其實很簡單:羅馬公民數量遠遠少於被征服的義大利公民的數量,而他們又不想將公民權下放。

  那麼,共和國的羅馬騎兵與其他地區對比是強還是弱呢?這裡以《羅馬帝國的崛起》一書中第一次迦太基戰爭至第二次迦太基戰爭結束雙方騎兵戰的勝負為例進行統計:

  時間地點勝負

  公元前261年阿里克根迦太基騎兵勝

  公元前256年巴格拉達斯迦太基騎兵勝

  公元前225年未知羅馬騎兵勝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公元前218年未知羅馬騎兵勝

  公元前217年提基努斯河迦太基騎兵勝

  公元前217年未知羅馬騎兵勝

  公元前217年特雷比亞河迦太基騎兵勝

  公元前216年坎尼雙方平手

  公元前216年坎尼迦太基騎兵勝

  公元前207年卡莫納羅馬騎兵勝

  公元前203年大平原羅馬騎兵勝

  公元前202年扎馬羅馬騎兵勝

  從上表可以看出,按戰場勝率判斷戰鬥力的邏輯來看,羅馬騎兵對外的勝率略高於失敗率。但我們不能就此簡單得出結論,即羅馬騎兵在第一次到第二次迦太基戰爭中強於他們的敵人,而要深入分析勝敗,否則就鬧笑話了。

  上表可以分為五組:第一組是兵力不明的,如阿克里根、大平原之戰等;第二組是羅馬人騎兵處於劣勢,如坎尼與特雷比亞斯河的戰場等;第三組是突然襲擊,如卡莫納之戰等;第四組是非單純騎兵交戰,如坎尼的第一次騎兵戰。表格中記錄的羅馬一方勝利的單純騎兵交戰,只有公元前225—前217年的兩場戰鬥,在這兩場戰鬥中,一次是6600名羅馬騎兵戰勝了1萬多山南高盧騎兵,另一次雙方騎兵都是500人,依然是羅馬人取得勝利。這麼看來,羅馬騎兵並不是不如迦太基騎兵與高盧騎兵。

  於是又產生了另一個問題:羅馬人為何要在一段時間內取消公民騎兵呢?

  個人認為,取消公民騎兵可能與公民騎兵徵召困難有關。取消公民騎兵的舉措出自馬略軍制改革時期。他的軍制改革就是強制服兵役,而騎兵屬於富翁與權貴階級,強拉他們入伍明顯會引起反感,所以不如賣個人情,為以後的政途鋪路,並且羅馬公民騎兵數量一直都不多,取消不至於產生太大的影響。而公民騎兵在帝國時期恢復,大概是因為奧古斯都既然曾大肆殺過羅馬富豪與權貴來充軍費,也就不怕再因徵兵而得罪他們了,只不過,公民騎兵的人數依然出現了下降。

  02

  再來看一看世界另一邊的漢朝。

  漢朝騎兵創建於漢高祖劉邦時期,一開始實行的是楚制,在高祖入主中原之後又繼承了秦朝的騎兵與軍制,同時也繼承了秦朝的外族騎兵,《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就有記載:「南宮侯張買以父越人為高祖騎將。」高祖一統天下之後很快就與匈奴交戰,並被包圍在白登,由此很多人認為漢朝初期的騎兵還很弱。但其實,白登之圍前漢軍對匈奴可是連戰連勝。按《史記·韓信盧綰列傳》的記載,匈奴派遣左右賢王帶領1萬多騎兵和韓王信的部將王黃等人駐紮在廣武以南地區,到達晉陽時與漢軍交戰,結果漢軍將他們打得大敗,並乘勝追到離石,又把他們打敗。至於白登之圍,是高祖率領的先頭部隊被圍,而不是漢軍全軍,如果以此機械地認為匈奴騎兵強於漢人,其實並沒有什麼依據。

  漢朝軍隊在高祖之後仍然使用外族騎兵,且外族騎兵的數量不少。漢武帝設立的八校尉中,騎兵校尉有4個,即屯騎校尉、越騎校尉、長水校尉、胡騎校尉,而這裡面有3個都是外族騎兵,或者說最起碼是以外族騎兵為番號的。

  那麼,漢朝使用外族騎兵的原因是什麼?從晃錯《言兵事疏》的一番話中可以看出答案:「今降胡義渠蠻夷之屬來歸誼者,其眾數千,飲食長技與匈奴同,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令明將能知其習俗和輯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約將之。即有險阻,以此當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兩軍相為表里,各用其長技,橫加之以眾,此萬全之術也。」

  考古成果也有證據可以佐證。《西漢步、騎兵兵種初探》中說:「楊家灣軍陣所見輕、重騎兵之比為1∶5.5,輕騎兵占不到20%,說明至少在漢初,騎兵部隊以重騎兵兵種為主體,輕騎兵兵種為輔,與前人所謂『騎兵重在騎射,材官重在踏強部,戰時以弓弩為主』的說法不盡相同(騎射者為輕騎兵)。」這是漢前期出土的兵馬俑。而從《山東臨淄山王村出土漢代兵馬俑坑發掘簡報》中可以看到漢中期兵馬俑的情況:「車騎行列共由49名騎兵俑及5輛車組成,騎兵俑從排列順序看前後大體可分為6排,分別在車的前後或左右位置,擔任護衛。騎兵俑頭戴垂肩頭盔,上身挺直,著鎧甲,臂有披膊,大多左手握拳下垂,右手置於胸前,也有單手或雙手上舉者,下身呈U形跨騎於馬背。」鑑於這些兵馬俑沒有箭筒之類的東西,所以他們應該都是重裝的肉搏騎兵。

  顯然,在漢朝,異族騎兵是以輕騎兵的身份加入漢軍的,引入他們是為了彌補大漢騎兵遠程火力的不足。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