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軍事裡的中國史> 怕熱不怕冷:酷暑高溫的特殊軍事作用

怕熱不怕冷:酷暑高溫的特殊軍事作用

2024-10-08 17:00:11 作者: 冷兵器研究所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嚴寒對行軍作戰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著名的金蒙三峰山之戰,因為天氣突然變冷,導致金軍非戰鬥減員嚴重。除此以外,還有唐征高句麗的蛇水之戰,就發生過唐軍凍壞膝蓋的事。其實在古代,酷暑對於戰爭與軍事,也有著巨大的影響。

  天熱影響打仗的典型戰例,發生在北宋攻打越南時,《宋史·卷二百九十·列傳第四十九》記載:「交阯李乾德陷邕管……(宋)先遣將復邕、廉;至廣西,討拔廣源州,降守將劉應紀;又拔決里隘,乘勝取桄榔、門州,大戰富良江,斬偽王子洪真。乾德窮蹙,奉表歸命。時兵夫三十萬人,冒暑涉瘴地,死者過半。至是,與賊隔一水不得進,乃班師。」在這次戰爭中,北宋軍隊開頭進展順利,收復了失地,連破越軍。但是隨著深入敵境,面對越南濕熱的天氣,來自河北、山西一帶的宋軍顯得不適應,三十萬人死者過半。宋軍最終因為非戰鬥減員太多,不得不撤兵。

  至於生活在寒涼地區的北方少數民族軍隊,比如契丹軍隊,對高溫的反應就更加明顯了。根據《遼史》記載,遼代後期道宗皇帝耶律洪基有在「夏捺缽」避暑、議政等的習慣:「夏捺缽無常所,多在吐兒山……乃幸子河避暑……子河在吐兒山東北三百里。懷州西山有清涼殿,亦為行幸避暑之所。四月中旬,起牙帳卜吉地為納涼所。五月末旬、六月上旬至,居五旬。與南北臣僚議國事,暇日遊獵。」可見,在遼代,生活在東北地區的人也要選擇避暑的地方。

  

  關於契丹的出兵時節,《遼史》上也有明確記載:「其南伐點兵,多在幽州北千里鴛鴦泊……若帝不親征……進以九月,退以十二月,行事次第皆如之。若春以正月,秋以九月,不命都統。」此外,遼天顯十一年(936年)七月,五代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曾遣使,乞請契丹軍隊南下助他滅唐立晉。遼太宗耶律德光即復書明確答覆,「以俟仲秋」才能興兵進擊。從時間來看,農曆九月是公曆10月,此時華北地區也已經入秋了,正是清涼乾爽的時候。十二月則到了大寒時節,對於華北地區是全年最冷的時候,再待下去就費力不討好了。所以契丹人才會習慣九月進兵,十二月退兵。

  對於契丹軍隊來說,六七月出兵不僅要面對高溫,還可能面臨暴雨。一旦遇到暴雨,許多武器,尤其是弓箭就不能用了。除此之外,暴雨往往還伴隨著各種傳染病。後來,在南宋開禧北伐過程中,宋軍在圍困宿州時,因為暴雨導致軍營積水,內部一團混亂,最終被金軍擊破。

  除了契丹軍隊,女真軍隊在面對南方地區的濕熱時,有時也會不適應。南宋建炎南渡後,在選擇統治中心的時候有臨安和建康之爭。臨安派最終占據上風,就是考慮了女真軍隊難熬夏天高溫的情況。生活在白山黑水寒冷地區的女真人更喜歡選擇在天氣涼爽的時候出兵。比如建炎三年(1129年)時,女真人就是在正月出兵,連下楚州、泗州,最後南下揚州,嚇得宋高宗趕緊南下渡江。三月,女真軍隊掠奪一番後,就開始撤兵回淮北。

  當南宋和女真人建立的金政權在淮南對峙的時候,淮南的雨季不光對女真會造成麻煩,也給南宋軍隊造成了麻煩。總的來說,天冷和天熱都會對古代軍隊的行軍作戰造成很大影響,但是如果準備充分的話,寒冷還是好克服的,比如三峰山之戰,蒙古軍就準備了大量的物資來應對天寒,從而擊敗了金軍。可是天熱這事就不好辦了,比如後來的忽必烈滅宋之戰,元軍在襄陽已經於三月投降的情況下,卻因天熱而一直與宋軍膠著,一直到了八九月才取得了較大進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