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打仗,太子就喊沒錢,明朝的錢哪兒去了
2024-10-08 16:59:25
作者: 冷兵器研究所
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場景:永樂帝朱棣和自己的三個兒子——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商量對蒙古的戰略,武人作風濃厚的朱高煦和朱高燧不斷提議出塞北將蒙古的隱患徹底解決,順手收拾掉不聽話的兀良哈三衛。太子朱高熾卻在一旁連連搖頭表示不同意,理由從頭到尾只有一個:沒錢!
堂堂的大明帝國,為什麼總會喊「沒錢」呢?
有明一代,其實並不算太窮,之所以給後人留下很窮的印象,是因為其混亂的財政制度。在明初,由於軍屯制度仍未崩潰,其財政壓力並不是很大,朱高熾的話未免有些言過其實,至少當時率軍出征絕不像明末那樣困難。明初軍屯規模浩大,衛所制度是其基礎。所謂衛所,自京師達於郡縣,皆設立衛、所,外統於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都指揮使司下轄若干個衛,衛下轄一定數量的千戶所和百戶所。衛所士兵部分負責屯田,部分負責操練戰鬥,軍隊的開支基本不用朝廷負擔。
據《明實錄》中關於賦稅糧數(民田)和屯田子粒數(衛所屯田)的記載,在《大明風華》故事發生的永樂初年,正是明代衛所屯田數量的頂峰。從永樂元年(1403年)到永樂十七年(1419年),屯田子粒數都在八百萬石到兩千萬石之間,此時明軍出征,朝廷並不會有太大的壓力。而從永樂到宣德年間,相比在三千萬石左右小幅度浮動的賦稅糧數,由於土地兼併和軍屯的不斷崩壞,屯田子粒數整體上不斷下降,而屯田子粒減少所帶來的空缺,就需要朝廷出錢了。所以在永樂到宣德年間,明軍還能屢屢出關打擊蒙古,宣德以後,衛所制度崩潰導致的軍費開支壓力大,迫使明軍轉為守勢。
自明武宗朱厚照以後,由於明武宗的父親明孝宗朱祐樘錯誤地廢除了支援邊境的「開中法」,邊境的商屯逐漸被遷移南下,軍隊無法就地取糧,原本由軍屯負責的軍費開支,由於軍屯制度的崩潰,只能從國庫支出。這意味著從此之後,軍餉需要國家調撥而不能就地取餉,軍費也就成了國家財政的沉重負擔。
在軍屯衛所制度體系下,軍餉主要來源於軍屯田收穫,就地補充,這在減少運輸費用的同時,也方便隨時調動部隊作戰,這也是明初的軍隊幾乎可以掃平天下的原因。而在此之後,明軍軍餉的發放時間和運輸耗費遠超國朝初年,明朝也就陷入了沒錢打仗的怪圈。「萬曆三大征」中,雖然明軍的人數並不多,但僅援朝之役就耗資700萬兩白銀,寧夏之役耗資200萬兩,這在明初幾乎是不可想像的耗費。
軍屯制度崩潰所伴隨著的是明朝財政制度的愈加混亂。明代的財政困難實際出現在明武宗朱厚照以後,在當時,明朝沒有統一的財政部門,所謂戶部其實只是管理一部分財政。所謂晚明收入兩百多萬兩,就是只統計了戶部的太倉銀庫,而這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儲銀庫。類似的儲銀庫還有:在嘉靖八年(1529年)置辦用於儲藏礦銀,以給工價,後專備內府取用的節慎庫;太僕寺所屬的以被墾為田地的各牧監草場收取租金的倉庫;皇帝私人的內承運庫等。除大型的儲銀庫外,兩京以及各地包括大運河的糧倉,都在戶部儲銀庫編外,並不由其統一調度。
即便在天災人禍不斷的晚明,明廷也並未如唐朝一樣,對地方失去控制,其各類名目加起來也應該有接近兩千萬兩的收入。然而,晚明由於將門家丁的興起和世兵制度的全面崩潰,作戰時軍餉耗費極其巨大,所謂李自成進入北京以後在崇禎皇帝的內庫中搜出幾千萬兩白銀的說法,不過是無稽之談。
此外還有「一條鞭法」帶來的財政崩塌。所謂「一條鞭法」,是明代嘉靖年間提出並確立的賦稅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1年)提出,積極主張均平賦役和清丈土地,並由張居正在萬曆九年(1581年)將其推廣到全國範圍。新法規定,各州府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這樣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徵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以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一條鞭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明廷的財政困難,但卻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這反而動搖了明朝以農為本的根基。
「一條鞭法」的實施,使得傳統上需要繳納糧餉的各種類別折銀上繳,使得南方傳統的農耕地區去種植茶葉這類高價的作物,這給明代後期徵集糧餉增加了困難。隨著明代國家賦役白銀化的進程加快,大明幾乎成了「白銀帝國」。雪上加霜的是,晚明的外部經濟出現了困難,日本德川幕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從日本石見銀山流入中國的白銀驟然減少,而北半球地區的整體性冰河期在日本帶來了農業減產,日本民間自發的貿易也大大減少。同時,歐洲也陷入了三十年戰爭,打得不可開交,白銀流出自然減少。晚明的東西方外來銀路幾乎斷絕,這種打擊簡直是致命的。
外來銀路的急劇減少使得大明整個社會陷入蕭條,而先前實施的「一條鞭法」讓經濟作物的種植和擴大以及工商業的發展大有成為主流的趨勢,由此帶來的農業衰落,使得本就缺糧的明軍「屋漏偏逢連夜雨」。銀錢緊縮之下,崇禎皇帝對於錢又有很大需求,於是刮地皮颳得太狠,又對地方官吏催促甚緊,在這種形勢下,官逼民反的情況逐漸出現,並開始遍及北方,大明帝國也漸漸走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