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軍事裡的中國史> 與北宋苦鬥:南唐後主不只會作詞

與北宋苦鬥:南唐後主不只會作詞

2024-10-08 16:57:41 作者: 冷兵器研究所

  當大宋王朝的大軍如潮水般湧入金陵的城牆,南唐後主李煜正從噩夢中驚醒。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國破家亡,一旦歸為臣虜,這責任又是否該由他承擔?

  說到宋滅南唐之戰,其實宋軍並不輕鬆,前後耗時一年有餘,其中,宋軍屯兵金陵城下即達一年之久,《續資治通鑑長編》更是有這樣的記錄:「(開寶八年秋七月辛未)時金陵未拔,帝以南土卑濕,秋暑軍多疫,議令曹彬等退屯廣陵,休士馬,為後圖。」也就是說,宋軍甚至一度想要撤軍,但最終堅持下來,才完成了這一場艱苦的滅國之戰。對比有劍閣天險依憑的後蜀,也不過兩三個月就被滅。我們這才驚覺,或許我們真的小看了李煜。

  李煜早年即以柔仁好佛著稱,但他卻有一個強勢的長兄李弘冀。李弘冀才幹突出,心狠手辣,在設計逼迫其父李璟廢除皇太弟李景遂的繼承人之位後,尚不放心,派人把李景遂毒殺。

  《南唐書》上說:「從嘉廣顙豐頰駢齒,一目重瞳子。文獻太子惡其有奇表,從嘉避禍,惟覃思經籍。」人們往往認為李煜全然不慕權勢,只因為李弘冀猝然病逝才不得不當了皇帝,有道是:「作個詞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然而,李煜既然有李弘冀這樣的兄長,又怎敢顯示自己有心於權勢?唯有流連山水,寄意詩佛,才能免去如叔父李景遂一樣的下場。以此便說李煜做君主全不上心,必然片面,事實上,李煜在繼位之後,作為實在不少。

  當南唐中主李璟在病榻上離世時,交給李煜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對湖南馬楚和福建閩國的失敗戰爭本就折損了南唐的國力,後周世宗柴榮的進攻更是奪取了南唐肥沃富庶的淮南之地,殲滅了南唐十萬以上的野戰之軍,戰爭結束後,南唐財殫力痡,經濟接近崩潰。更可怕的是,占據東方蘇州和兩浙的吳越國是南唐的世仇。吳越錢氏不但不知唇亡齒寒之理,反而一直奉行與北方夾擊南唐的國策。腹背受敵,疆土大蹙,南唐國勢危如累卵。

  李煜繼位之後,以巧妙的政治手腕與北宋周旋,積聚抵抗力量。建隆三年(962年),李煜遣使入貢,趙匡胤放歸之前淮南戰役中俘虜的南唐士兵數千人,這批老兵後來成為抵抗北宋時的重要力量。乾德六年(968年),南唐境內大旱,李煜又以巧妙的外交手段,從北宋求取到米麥十萬石,緩解了境內的危機。吳越國與南唐為敵,爭奪控制漳、泉兩州的小軍閥清源軍。在清源軍兩次政變當中,李煜都通過要求政變勝利者將失敗者解送到金陵的方式來控制局面,維持清源軍對南唐的附屬關係。

  軍事上,李煜在各城高築牆垣寨壘,廣積錢糧金帛,厲兵秣馬,重建了李璟時代遭到摧毀的水軍和陸軍。在與北宋決戰前夕,南唐野戰軍兵力恢復到15萬以上。

  李煜重視軍事,亦注重提拔人才,尤其重視選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乾德二年(964年),李煜命吏部侍郎韓熙載主持貢舉,錄取進士王崇古等九人,又命徐鉉複試,並親自命題考核。開寶五年(972年)二月,內史舍人張佖主持禮部貢舉,錄取進士楊遂等三人。清耀殿學士張洎稱張佖遺漏了很多人才,李煜便命張洎對落第之人進行復考,又錄取了王倫等五人。直至南唐亡國的開寶八年(975年)二月,李煜還舉行了南唐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錄取進士張確等三十人。李後主所用的人才中,盧絳善戰,屢挫宋軍,陳喬、張洎善謀,為南唐構造防禦體系,韓熙載、徐鉉等也堪稱一時名臣。李煜麾下人才濟濟,可謂知人善任。

  對百姓,李煜亦可謂善撫有德。繼位之後,李煜便下令減免稅收、免除徭役,與民生息;取消李璟時設置的諸路屯田使,將各郡屯田劃歸州縣管轄,將屯田所獲租稅的十分之一作為官員俸祿,稱為「率分」。此項政策推行後,既增加了賦稅,又可使百姓安心耕作,免受官吏的騷擾。

  

  南唐後期錢荒嚴重,為使貨幣流通良性循環,乾德二年,李煜頒布鐵錢,規定每10錢,鐵錢6枚並銅錢4枚發行。因銅錢逐步廢除,商人多以十個鐵錢換一個銅錢出境,朝廷不能禁止。為挽救鐵錢的流通,李煜詔令鐵錢以十當一,與銅錢並行流通。五代之時,由於銅資源缺乏,鐵錢往往為各國所用。由於鐵賤銅貴,商人便能私鑄鐵錢取利,以鐵錢套取銅錢,這很容易造成經濟崩潰。

  然而鐵錢以十換一,商人能從中謀取的利潤有限,而朝廷因鑄錢數量大,卻能從中獲得一筆龐大的鑄幣收入。鐵錢和銅錢共同流通,又緩解了市面上貨幣缺乏的困境,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李煜治理的十多年間,南唐經濟發展穩定,沒有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物阜民豐。可見李煜政府對於鐵錢有一套嚴密精細的監管制度,發行量經過科學的計算,且對偽造鐵錢的行為有著嚴格的打擊措施。

  江南之地歷來富庶繁華,有利於商品經濟發展。經過李煜的經濟改革,商業、手工業大興,國家從中也獲得了可觀的賦稅收入,國庫充盈。儘管經過漫長艱苦的抗宋戰爭,南唐在亡國後,各郡蓄積的銅錢累計仍達64萬緡之多。

  除經濟改革之外,李煜也著意於土地改革,但改革的負責者李平和潘佑無辜喪命,卻成為後主心中永遠的痛。南唐土地買賣十分頻繁,以致土地兼併日趨激烈。李煜繼位後,任用潘佑,潘佑又薦道士李平,李煜令李平掌管司農寺,恢復井田制,創設民籍和牛籍,勸農耕桑,希望藉此緩解國難。

  新制頒行後,因其觸犯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激烈抵制與反對,連此前力薦潘佑的徐鉉也上書詆毀潘佑。百姓也多有不便,改革遂以失敗告終,但亦取得一定成果,緩解了土地矛盾,增加了政府收入。前代的井田制度具體如何已不可考,潘佑、李平的井田改革,顯然絕非照搬周禮,而是以抑兼併為旨。後世王安石變法,也受到潘佑思想影響,足可證潘李二人的變法有可取之處。然而反對力量畢竟洶洶,外部又有強敵環伺,李煜雖知變法之利,面對內外壓力,也不得不誅殺潘佑、李平。南唐亡國之後,李煜曾長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隨著北宋相繼平定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南唐脖子上的絞索逐步拴緊。李煜因未曾出兵支援這些國家或者進攻北宋以牽制,而歷來受到詬病。然而,江南兵客場作戰素來疲弱,李璟時代攻打湖南和閩國的慘敗都是明證,選擇防禦反擊未嘗不是正確的策略。統治的最後幾年,李煜採納了陳喬的意見,「稱疾不朝」,這似乎給了北宋出兵的口實。然而不能預知未來的李煜,自然不知道開寶九年(976),雄武一世的宋太祖趙匡胤會在49歲的壯年突然去世。

  在李煜和他的謀臣們看來,北宋統一天下在即,引誘北宋進攻,再堅壁清野,憑藉長江天險堅守,若能獲得一場防禦反擊戰的勝利,反倒能給南唐再換取數十年喘息之機。然而,考進士不第的文士樊若水叛逃北宋,為宋太祖獻上設浮橋於採石之策,大大降低了北宋的進攻難度。不過到了此時,南唐仍非徹底絕望,因為曹彬所部孤懸長江以南,也是深入腹地,如果遭到上游援兵打擊而崩潰,整支北宋討伐大軍將轟然瓦解。

  李煜的整體戰略部署說得上是應對得當,可圈可點。他以金陵為正面,抵禦北宋猛攻,江西、蘇南為兩翼,分北宋兵勢。在宋攻南唐過程中,極少有城池投降,且各城都有水陸軍寨夾峙,綿延如群星,宋軍必須逐個軍寨地緩慢爭奪,戰事因此曠日持久。南唐名將盧絳率軍激戰於秦淮水寨,更是多次挫敗宋軍攻勢。

  開寶八年五月,李煜發現自己任命的金陵防禦總指揮皇甫繼勛勾結北宋,消極抵抗,於是斬殺皇甫繼勛,親自主持防禦事務,上城鼓舞士卒。與皇甫繼勛一起被誅殺的還有其侄皇甫紹傑,但李煜沒有株連他們的家人,「皆赦其妻子」。同年六月,李煜得知潤州危急時,尚能派盧絳率軍從金陵出擊,援助潤州,可見李煜對於戰局有著全局把握,在宋軍全面合圍之前,金陵城防禦體系仍然十分完備,尚有餘力出擊。可惜潤州城已是搖搖欲墜,守將劉澄對戰事缺乏信心,開城降宋,這一重鎮的丟失令南唐的防禦戰越發艱難。

  《宋史·潘美傳》記載道:「又破其城南水砦,分舟師守之。奏至,太祖遣使令亟徙置戰棹,以防他變。美聞詔即徙軍。是夜吳人果來攻砦,不能克。」又有《曹彬傳》記載:「先是,大軍列三砦,美居守北偏,圖其形勢來上。太祖指北砦謂使者曰:『吳人必夜出兵來寇,爾亟去,令曹彬速成深溝以自固,無墮其計中。』既成,吳兵果夜來襲,美率所部依新溝拒之,吳人大敗。」南唐雖然戰敗,但史料也顯示出此戰的激烈艱險,以至於名將曹彬、潘美也不足以完全掌控局面,還需要宋太祖遙控點撥,才能抵禦在李煜的親自領導下戰鬥意志極高的南唐軍的出城奇襲。南唐軍的奇襲當然不止一次,直到城陷前夕仍然「夜遣兵數千,持炬鼓譟來犯我(即北宋)師」。

  雖然宋軍在長江南岸占領了許多城池,但其水軍未必能阻擋鄱陽湖的朱令贇水軍南下馳援金陵。然而,在趙匡胤的牽制下,朱令贇遲遲不敢行動,直到潤州丟失之後,才率水軍數萬,號稱十五萬入援金陵。宋將王明望之生畏,急報宋太祖,要求儘快製造大船,抵抗南唐水軍。

  但就在這時,宋太祖展示出了過人的戰略判斷能力,指出現在造船遠遠來不及,朱令贇部行動迅捷突然,己方水師未曾全面集結,不是朱令贇對手,一旦朱令贇到達金陵城下,金陵之圍將被解。於是宋太祖親自命令王明在洲浦之間多立長木,如同船帆、桅杆一般,朱令贇懷疑有埋伏,因此逗留多日,失去了將分散在江面上巡弋的北宋水軍各個擊破的寶貴時間。

  宋軍水師全面集結後,雖以小船居多,卻有數量優勢,指揮官更是宋軍名將劉遇。激戰之下,朱令贇勢蹙,於是放出準備好的縱火船,以猛火油櫃火燒宋軍,竟一度使宋軍不支。然而風向突變,火勢反燒,南唐水軍不戰自潰。朱令贇被燒死,戰棹都虞候王暉等被俘,宋軍大勝,獲得兵器數以萬計。

  金陵失去了最後的希望,但李煜等人依然堅持抵抗。在一次夜襲失敗後,宋軍名將潘美趁南唐軍士氣低落,親冒矢石,於黎明率軍爬城發動襲擊,主帥曹彬率軍隨後進攻,終於破城。金陵失守後,還發生了極為慘烈的巷戰,咼彥、馬承信、馬承俊等將領力戰而死。宮城被圍之後,備好柴薪準備自焚殉國的李煜,終究還是下不了那個決心,率眾臣出降,謀主陳喬則拒絕投降,自盡殉國。

  多次打敗宋軍的南唐名將盧絳,則成為南唐的「姜維」。金陵淪陷後,盧絳撤退到歙州,堅持抵抗,試圖聯結閩中,再興南唐,宋軍猛攻不能下。直到李煜親自作書招降,盧絳方才入汴京,但隨即因聲稱「惟知我主李氏而已,豈能識汝趙氏為何如人也」而被宋太祖處斬。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亡國之後,李煜的詞更上一個台階,寫國破家亡,越發有感染力,但每一首都成為他的催命符。尤其是當宋太祖逝世,心胸狹隘的宋太宗趙光義繼位之後。

  宋太宗逼淫小周后可能是後世捕風捉影的傳言,但牽機藥之事卻較為可信。當「春花秋月何時了」的詞句傳到趙光義的耳中後,他就認為李煜的性命不能再留,畢竟,江南百姓依然懷念李煜。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毒發死於北宋京師。李煜死後,江南百姓懷念不已。到南宋時,陸游寫《南唐書》,評價說:「後主天資純孝……專以愛民為急,蠲賦息役,以裕民力。」千年之後,李煜的詩魂仍在中華大地上飄蕩。南唐遺臣潘慎修對宋真宗的奏對,也許能給他一個公允的評價:「先是,江南舊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過實。真宗一日以問慎修,對曰:『煜或懵理若此,何以享國十餘年?』」

  李煜是個一流的詞人,也是個合格的皇帝,哪怕他也有佞佛之類的缺陷,也有錯殺猛將林仁肇這樣的過失,但面對分久必合的昭昭天命,身為小國英主,做得已經不差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