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華為生存密碼> 和稀泥文化:老員工的溝通心法

和稀泥文化:老員工的溝通心法

2024-10-08 16:36:55 作者: 唐島漁夫

  前面所講到的溝通文化,提到很多東西都是講強勢的。

  不強勢,在華為文化的大氛圍之下就很難生存。但是,是不是不強勢就沒有活路了呢?

  這話其實有點絕對了。

  華為發展的這些年中,很多佼佼者脫穎而出,被提拔成了幹部。還有一些人因為嘗試了各種方法,依然無法融入華為文化,最終還是離開了華為。這兩類之外,其實還有一種人,這種人既沒有徹底融入華為文化,但也沒有選擇離開,而是慢慢找到了自己在華為這座大廈中的定位。這些年下來,其實也算是過得有聲有色,並且也為華為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如果我們按照很多華為人的說法,「忍」「狠」「滾」三種狀態下,這類人算是廣義上的「忍」的範疇。其實也不盡然,「忍」「狠」「滾」三種狀態,後兩種算是終極狀態,而只有「忍」算是過程狀態。也就是說,這個狀態極其容易轉化,轉化成「滾」,或者轉化成為一種比較舒服的姿勢活在華為,而如果是後一種情況出現,則已經不屬於「忍」的範疇。公平點講,算是自得其樂,而且還能夠如魚得水。

  這種狀態,我們稱之為「和稀泥」狀態。

  和稀泥的員工,他們服從於廣義上的華為文化,但卻無法做到在公司內部強勢和狼性十足。然而,離開華為也不是他們想做的事情。所以,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之中,他們只能用「和稀泥」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和稀泥並不意味著業務能力不強,恰恰相反,這類員工往往是有能力的,但因為不擅長溝通,也不擅長罵街,就沒有讓領導們眼前一亮的閃光點,於是只能在自己的業務方面慢慢鑽營,而沒有提拔和主動選擇調動的機會。這類員工往往工作的年頭很長,性格偏柔弱或者隨和,在華為內部人緣會比較好。他們往往能夠看透在華為的生存之道,但即便如此,他們沒法改變自己的性格與行為,因此一般不會身居高位。這些人一般能夠熬到代表處副代表的,已經是鳳毛麟角了。接下來哪怕再往上走一步,都需要付出比較大的代價。

  所以講到這裡,大家也就明白了,這裡的「和稀泥」並不是貶義詞,而是帶著一種無奈的褒義詞。這是一種溝通方式上的「和稀泥」,而不是業務能力上的「和稀泥」。

  請記住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實際上,華為的發展基石中,這樣的員工是十分寶貴的財富。

  這類員工往往不急功近利,但他們一樣能夠把華為的文化傳承下去。這類員工早已在華為走過了過程狀態中的「忍」的這個階段,因此他們會對華為公司表現出無比的忠誠。在此基礎上,他們的業務能力往往還不錯。

  所以,從實際表現來看,很多時候在華為內部的各種溝通之中,這類員工經常能夠說一些真話、實話,而少了很多套話、大話。但是,這類員工往往很聰明,如果真話、實話不好聽,他們會用一種更加讓人能夠接受的方式轉達出來。這樣的員工,恰好成了華為公司內部很多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以及罵街吵架文化盛行之中的潤滑劑。

  在華為這些年的發展歷程中,無論基層員工還是基層主管,「和稀泥」型的員工大有人在,並且,這些人至今還工作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

  漁夫想說的是,這樣的員工,華為更應該去珍惜與呵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