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股文化:華為戰車上的忠勇之士
2024-10-08 16:36:01
作者: 唐島漁夫
華為內部股票,在華為內部的標準稱呼為「虛擬受限股」。
這個虛擬受限股不同於單純意義上的股票期權,股票期權強調一定時間內股票本身的增值,關聯兌換條件以及兌換時間,也就是說,他的主要收益來自增值,強調長期效益。另外一種現代企業融資手段叫作「內部股票」,內部股票同股票期權的明顯不同是,內部股票代表對於未來企業分紅的權力,強調企業短期效益。
華為「虛擬受限股」,綜合了股票期權和內部股票兩種融資模式,一方面有長期的股票價值增益,另外一方面每年從營業利潤中扣除一部分用來分紅,兼具了兩種模式的特點。
換個角度說,華為的股票收益分成了增益和分紅兩部分。
如果第一年購買華為股票的股價是3塊錢一股,你一次性掏出了3萬塊錢現金,購買了一萬股,到第二年,華為宣布當年股票增益為每股5毛錢,分紅為每股1塊錢,這樣一來,你第一年的股票投資,到了第二年就是(10000×0.5-股票增值稅-個人所得稅)+(10000×1-個人所得稅)。但是要注意,增益的這部分你肯定是拿不到的,因為只要你一直在華為,你的股票以及股票背後所代表的現金,就會安安靜靜地待在華為的股票帳戶上。除非有一天你離職了,才有機會讓華為公司回購你手中持有的全部股票。當然,當初你購入的股價可能已經漲到了每股6塊錢,這樣你就可以小賺一筆了。
所以,你能夠看得見的每年的內部股票淨收入,其實就是(10000×1-個人所得稅)。然而尷尬的地方在於,假如你的績效夠好,第二年就又要配新內部股。新增發給你的內部股票,你當然可以選擇不要,但是這個配股本身,就意味著組織對你的肯定,並且能夠轉化成實打實的金錢。所以,絕大部分人依然還是選擇繼續購買內部股。
我們接著上面的案例繼續分析。
因為你表現優異,公司決定給你增發股票,這次給你一次性配了兩萬股。但因為第二年的股票出現了增益,原來的股價已經由每股3塊錢上漲到了3塊5。如此說來你要想買下這兩萬股票,就需要掏出七萬塊錢的現金。但是我們已經計算過了,當年的股票分紅,扣掉個人所得稅之後現金只有八千元左右,所以就不夠再買新股,只能再掏出自己手裡的一部分年終獎來補差值,甚至要動用自己原來的儲蓄,湊夠剩下的六萬二,這樣才能購買新股。然而,這樣一番折騰下來,很可能你幹了一年之後發現手裡沒幾個現金了。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這樣的窘境,華為也已經替你提前想到了。
在華為內部股票運作的巔峰時代,各大銀行紛紛向華為內部員工放貸,你就可以不用動自己兜里的工資和獎金,只是向銀行簽署一張貸款函,這個差值的六萬二,就會由銀行來幫你出,實際上是支援了華為公司內部的現金流。你只需要按時還清銀行貸款和利息即可。
如此一來,華為內部股票和銀行商業貸款相結合,聯合經營了多年。
然而,如此操作,社會上也有不同的聲音。比如,龐氏騙局論。
然而這個理論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來講,龐氏騙局是典型的皮包公司,用的是拆東牆補西牆和空手套白狼的方式牟利。然而我們可以看到華為至少在幾十年的發展中,自身的產業利潤率是非常高的,而且關鍵是股票自身的投資收益比也很高。雖然華為並非上市公司,但我們所說的利潤率與投資收益比,都是經過了國內「四大」的嚴格審計之後的結論,並非信口開河。
此外,龐氏騙局的一個典型特徵是非法集資。也就是說,在法律允許的範圍之外,向受害人募集了大量款項,前門借款後門分紅,以錢生錢。雖然華為的內部股票在形式上很像「非法集資」,但實際上,華為的這些內部商業行為是向深圳市的上級單位備案過的,往小了說,符合《深圳市公司內部員工持股規定》;往大了說,也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當然,即便是退一步講,華為當年也並非違法違規,充其量算是貼著政策的紅線在走。這樣的踩鋼絲找臨界點,華為內部的很多高層管理,其實是十分擅長的,不僅僅針對虛擬內部股。
無論外界的風評如何,華為的「虛擬內部股」確實成了華為不同於其他業界和行業外很多企業的旗幟性指標。虛擬內部股出現之後,華為內部基本算得上是全員持股。值得一提的是,任正非本人只持有其中的1%左右,而其他的99%則全部由華為在職員工共同所有。這樣一來,華為員工既是公司的勞動者,同時又是公司股權的持有者,等於個個都是小股東,那麼華為的公司盈利能力,也就綁定了小股東們的切身利益。
如此一來,華為的戰車上也就牢牢綁定了各種拋頭顱灑熱血的忠勇之士。這樣的隊伍,戰鬥力可想而知。
虛擬受限股在華為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從1990年到2001年,這個時候的股票價值為每股1塊錢,當時的收益率高得驚人,動輒70%乃至100%,而這種高投入高收益,也強有力地保證了華為在第一個十年的飛速發展。
第二個時期,從2001年到2010年,這個時期,虛擬受限股理論上臻於成熟,進一步階梯式激勵員工;外部則成功地規避了法律風險以及審計風險。高潮時,甚至多家銀行爭相提供商業貸款對華為的公司員工進行貸款協助。只不過在這個時期的後期,因為股票增發的風險,華為公司在各個級別崗位上規定了一個配股上限,也就是飽和配股,用來抑制不斷增發的股票。
第三個時期,從2010年至今,這個時期,華為開始了對虛擬受限股的內外反思。隨著通信業界運營商基礎網絡側高速增長時代的終結,這種制度的進一步發展陷入大討論。與此同時,銀行不再接受公司擔保,對於個人貸款三年到期的不再續貸。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華為設立內部虛擬銀行帳戶,進行內部貸款。當然,現在看當時的政策,也是權宜之計。
到2010年時,每次配股,員工都要簽署所謂個人承諾,對於內部股票制度,明顯心虛了很多。模板如下:
「員工要理解每年的獎金和分紅不是一定會有的逐年增長的福利,而是大家奮鬥的結果。如果公司出現績效不佳甚至虧損的情況,對相應形成的獎金分紅金額的下滑甚至取消,員工不能有怨言,要服從統一管理等。」
當然,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增發虛擬內部股帶來的負面效果越來越明顯。比如新老員工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隨著股值增加新員工認購難度越來越大,投資收益比越來越低,並且即便能夠新認購股票,其所帶來的經濟負擔也會越來越重,搞來搞去真的像是「龐氏騙局」的架勢了。於是2013年之後,華為又出現了一種虛擬內部股票的變種——TUP,也就是Time Unit Plan(「時間單位計劃」,或者「獎勵期權計劃」)。
TUP並不占用員工現金流,它僅僅算是一種虛擬的增益與分紅單位。TUP雖然不占股本,而且是虛擬存在的,但仍然具備增益和分紅的功能,其作用跟「真實的」虛擬受限股是一樣的。只不過,TUP不會像虛擬受限股那樣直接放在你手中,它給出了一個「五年計劃」。TUP被分成三份,第一年沒有分紅,第二年1/3分紅,第三年2/3分紅,第四年全部分紅,到了最後一年參與全部分紅,計算增益並回收。
TUP的出現,緩解了此前虛擬受限股尾大不掉的現實窘境,為華為的新一輪業務增長添加了活力,一直到今天。
回首過去的幾十年,無論遇到何種溝溝坎坎、風風雨雨,「虛擬受限股」理論都支撐了華為在特定歷史時期的高速發展,為華為的開疆拓土、攻城略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後方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