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024-10-13 04:14:15 作者: 馬利琴

  要想讓孩子具備自理能力,就要讓孩子清楚:上學是自己的事,沒有理由都讓爸媽代做。每天被鬧鐘叫醒,要鼓勵自己起來,準時上學;遇到大風、雨雪天氣時,要提前起床,早早出門,爭取按時到校;如果遲到了,自己應該對此負責,不能把責任都推給別人。鼓勵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讓孩子快樂生活的基本條件。

  朋友帶著她兒子從美國回來度假,借住在我們家。她的兒子叫大衛,是三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每次出門,他都會背一個占據半個身子的大背包。在天壇公園遊玩時,我想幫助他,對他說:「我幫你背這個包吧。」沒想到,大衛搖著頭說:「謝謝,但是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拿。」

  那天我們還看見一個中國小女孩,她跟大衛差不多大。她坐在花壇旁邊的護欄上,伸著腿,抱著臂,一臉不高興地衝著媽媽喊:「快點呀。去晚了就沒座位了。」她媽媽背著大包小包,還騰出一隻手招呼計程車,急得滿頭大汗……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本是最基本的為人處事準則,但很少有中國家庭重視這樣的教育。

  看到一個名校的高材生,因為無法自理生活,不得不放棄了公派留學的機會,你一定會覺得萬分可惜,但其中反映的問題卻更值得引起我們思考。

  生活中到處都是這樣的例子,一位媽媽感觸頗深:「孩子今年6歲了,吃雞蛋、吃香蕉都要我先給剝好皮,到現在連手帕、襪子都不會洗……」為什麼孩子越大越「癱瘓」?事事都要媽媽伸手幫忙?說到底,都是媽媽自己造成的。媽媽對孩子百般寵愛,恨不得什麼事都幫他做了,殊不知,這樣才是害了孩子。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媽媽不能萬事都為孩子做得妥妥噹噹,要試著放開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次做不好就多鍛鍊幾次,熟練以後,孩子就會做得又快又好了。包辦,只能讓孩子喪失自理能力;放手給孩子自己動手創造平台和機會,這樣才能培養出他們的自立能力。

  ▲讓孩子自己動手做

  很多家裡的獨生子女,媽媽視其為掌上明珠,大小事都包攬,孩子根本插不上手,更不用說主動做家務了。他們缺乏鍛鍊的機會,只會漸漸養成嬌氣、懶惰的壞習慣。既然要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首先就要鼓勵他們獨立完成跟自己有關的事,不要將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大人。

  彤彤2歲時就懂得自己穿衣、戴帽了。雖然衣服總穿反,帽子總戴歪,鞋子總穿不上,但與同齡人相比,他已經有了自理意識。每次他穿錯,媽媽都會提醒他,或是幫助一下。看到孩子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媽媽心裡還是蠻欣慰的。

  相對而言,幼兒園裡很多小朋友,就還不會穿鞋,比如陽陽。老師問他:「陽陽,大家都去換鞋了,你怎麼坐著不動?」他說:「我不會穿鞋。」

  老師走過來,手把手地教陽陽如何穿鞋,陽陽聽了還是不會,老師就對他說:「陽陽,你已經長大了,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總不能讓爸爸媽媽天天給你穿鞋,他們該多累啊。」陽陽點點頭,開始自己試著穿鞋子。之後,陽陽也學會了自己穿鞋,而且從來沒穿反。

  只有從小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孩子才能照料好自己的生活、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孩子在3歲之前很難自主完成穿脫衣服,但生活自理意識一定要讓孩子早早樹立起來。孩子2歲左右時,就可以引導他自己穿脫衣服了,雖然會費些事,效果也不好,但只要不厭其煩地幫助、鼓勵孩子反覆實踐,就可以掌握穿脫衣服的正確方法。此外,還可以引導孩子學會自己洗手、洗臉、刷牙、洗腳、剪指甲、洗襪子等。

  同樣,孩子再小,只要有行動能力,就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可以讓孩子整理床鋪、飯前擺放碗筷、清掃一小塊區域、擦桌椅、倒垃圾等。鼓勵孩子做這些事,不僅能為家庭做貢獻,還能鍛鍊他的勞動能力,形成良好習慣。同時,孩子也會從做家務中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所在,就不會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毛病。

  ▲讓孩子自己安排生活,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也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個體,他們想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擺放玩偶,想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決定吃多少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選擇看什麼書……既然要讓他們自立,媽媽就要適度放手。即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錯了,也會增長經驗和教訓,激發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將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攬,孩子什麼都不會,長大了怎麼辦?

  送女兒上英語課,我到旁邊的超市購物。買完東西,覺得天怪熱的,不想來回跑,就早早地去女兒上課的地方等她。過了一會兒,來了一對母子,男孩該上初三了,說是諮詢一下暑期的輔導班。

  輔導班的老師熱情地介紹著,男孩媽媽仔細地諮詢著,而男孩子則默不作聲地坐在一旁。老師介紹說,輔導課從7月1號就開課了,一共20天。媽媽決定讓男孩上,男孩在一旁也表示同意。

  接著,男孩媽媽問:「那8月份的課程是怎麼安排的?」

  我忍不住插嘴:「你不讓孩子歇歇嗎?」

  男孩媽媽笑了笑說:「你不知道,我這孩子成績總是上不去,我和他爸都很忙,顧不上看他,我怕他一個人在家不好好學習。」

  補習班的老師也建議:「孩子還有假期作業。再說了,假期也應該讓孩子放鬆一下,或出去玩玩。」

  男孩媽媽說:「不行,孩子沒有離開過我,我不放心。」

  最後,補習班的老師想了個法子,讓男孩跟一個一對一的孩子一起寫作業,老師盯著。

  男孩媽媽很感激地走了。我坐在那裡,心裡卻很不是滋味。

  那個男孩一米七五,五官長得很清秀、端正,但在男孩臉上,看不到笑容,也聽不到辯駁,一直都乖乖地坐著,問一句,答一句。男孩媽媽待的時間很短,我也不能跟她講太多,但我真的想對她說:「讓孩子自己做些安排吧。因為總有一天,孩子要脫離我們的懷抱,自己生活。孩子沒有自己的思想、不會安排自己的生活,怎麼會有動力去為自己的將來奮鬥?」

  這一點,對於年齡過小的孩子的確有些為難。但只要孩子具備一些思維意識,就應該儘早從生活點滴中培養他的這種獨立意識。比如,每次帶孩子出門前,提醒孩子自己想想,該帶什麼東西,有沒有遺漏的?當孩子學會自己思考和表達後,就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安排課餘時間,比如,明天到哪裡玩?為什麼這樣安排?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果孩子出門忘帶了東西,或者把東西忘在了外面,對你發脾氣時,千萬不能自攬責任,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同時,收拾和整理玩具等物品,也是自我管理訓練的重要一環。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物品要自己收拾,媽媽只是幫忙而已。可以專門準備一塊地方,放置孩子的玩具和物品,讓孩子清楚每件物品都有其特定的擺放位置,每次玩完後都要把它們各歸各位;同時,引導孩子養成分類整理的思維和習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