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哈佛心理課(修訂本)> 脫下那沉重的水晶鞋吧!

脫下那沉重的水晶鞋吧!

2024-10-13 04:09:29 作者: 李英

  有句話說:「生活累,一小半源於生存,一小半源於攀比。」生活在與人相比的尺度中,幸福是別人眼裡的幸福,快樂是別人眼裡的快樂。再加上過於強烈的自尊心,很多人的生活目標就變成了一句話:「過得比別人好。」這種攀比之心也就意味著高中要讀重點,學習成績要比別人優秀;要上名牌大學,學的專業要比別人好;畢業後工作單位要比別人強,薪水要比別人多;還有就是房子一定要比別人的寬大,汽車要比別人的豪華,老婆也要比別人的漂亮,孩子也要比別人的乖巧,情人一定要比別人的溫柔……

  因為有了攀比這道內心的門檻,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拼搏、進取,但往往是這件事剛過去,下一件事又來了,所有的一切總沒個盡頭。在這沒完沒了的攀比中,閒暇和輕鬆距離我們越來越遠,緊張的心情使我們感覺越來越疲勞,最後終於積勞成疾,不但沒有享受到生活的幸福,反而失去了身體的健康,真是得不償失。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常因為一些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久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正視自己,內心裡就不與人攀比,踏踏實實地生活,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幸福。給自己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早年曾畢業於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艾思迪教授,可以說是個真正幸福的人。他60歲,言談舉止十分得體,身上有一種感染力,總能讓別感受到他良好的情緒。艾思迪的書桌上放著一張最近拍的照片,照片裡60歲的他看起來頂多像50歲剛過的樣子,任誰看了都忍不住說一句真年輕,真精神。他的精神源自內心的幸福,還有那由於幸福而展現在臉上的笑容,這些都展現著他的健康與活力。

  當人們對艾思迪進行誇獎時,他說:「我的母親今年已經有98歲高齡了,她也是個樂觀開朗的人。」良好的心態是母親遺傳給他的最好財富。人生在世,要做到心態好,哪有那麼容易。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艾思迪的工作很忙,每天要接診大量病人,還要給實習學生講學,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的。但他卻生活得很開心,面對病人,即使患者的病情很重,艾思迪也會精心地診治,還不斷地鼓勵他們,以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有了信心才能有好的心態,正是因為如此,很多病人才得以治癒,得以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他從中體會到的是成就感和幸福。

  談到幸福,哈佛人艾思迪的最大秘訣就是不攀比。人們都說活得很累,那就是因為攀比,其實比什麼呢?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天下哪那麼多龍鳳?平凡的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幸福,只要給孩子足夠的生活空間,讓他們開心就可以了。對於自己的女兒,艾思迪從小就不要求她一定要有怎樣的成就,只要身心健康、開心快樂就好。這樣就給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機會,而且這樣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艾思迪說:「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比什麼都要好。」

  懂得經營生活的艾思迪,不管在哪裡,都是個率性而為的人。他回家後總是看電視、散步,很少忙工作上的事情。對新上映的美國電影,艾思迪儘量去電影院看,如果實在沒有時間,就買回影碟自己在家欣賞。艾思迪曾經說過,如果不讓他看電影,讓他每天不斷地工作,那他絕對做不到。早些年就算是考哈佛研究生的時候,艾思迪也沒落了看電影,他是邊看邊學習的。

  艾思迪非常不認同那些為了工作而拼命的人,他總是提醒身邊的朋友和同事,如果有一段時間忙得暈頭轉向,身心都感到特別疲憊的時候,你就需要強迫自己停下來休息兩天。還有,生病了一定要休息,千萬不可以帶病上班,否則不僅是對自己身體不負責,還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失誤,那樣損失就比較重了。艾思迪還總是告訴人們,該知足時就知足,不要有太多的貪念,平時要注意鍛鍊身體,要科學飲食、規律生活,只有懂得愛惜生命的人,才能真正享受人生。這是艾思迪獲取幸福的最大秘訣。

  總以別人的標準去生活是一種痛苦,更是一種悲哀。人生原本就很短,屬於自己的真正快樂更是不多,這時候,我們多麼希望像哈佛人艾思迪那樣,完完全全、真真實實地活一次呀,心理學家認為:當一個人把「過得比別人好」作為自己一生的目標時,就已經陷入攀比的怪圈。它像故事裡的水晶鞋一樣,漂亮、奢華,讓人們充滿了占有的欲望。可是,一旦穿上它,就很難脫下來。我們瘋狂地向前跑去,一刻也停不下來,還要在臉上掛出一副看似幸福的微笑,不管我們的內心有多麼的厭煩和疲憊,當我們終于堅持不住要倒下去的時候,才發現,此時已經到達了人生的終點。

  也許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我們獨自漫步在夕陽下的大海邊,面對波光粼粼的水面時,我們會發現:人一生追求的幸福,不就是這份潮漲潮落後平和與寧靜的心情嗎?是的,幸福就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感覺,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幸福與否,捫心自問,只要你覺得自己是幸福的,你就是幸福的,在別人眼裡如何風光,只不過是過眼的煙雲,轉眼就散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幸福。關鍵就在於我們是否真的明白自己這輩子到底要什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