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親子關係融洽,孩子健康成長 陪孩子聊聊天
2024-10-08 14:43:14
作者: 寧十一
兒童心理專家發現: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了與大人(尤其是父母)交流的欲望。所以,父母不要只顧忙著解決孩子的溫飽問題,還要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每天抽時間和孩子聊聊天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像。
2020年高考成績放榜,來自湖南張家界的一對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分別取得687、685的高分,一個被清華大學錄取,一個被北京大學錄取。
一個家庭中出現一個清華學生一個北大學生,當爸爸的別提有多開心了!談起教育經驗,這位父親說了兩個字——陪伴。據說,在高中的三年裡,他每個周末都會從農村趕到縣城,不為別的,只為和兩個兒子聊聊天。三年如一日,雷打不動。
趙稞、趙棣說爸爸雖然在學習上不能給予任何指導,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瓶頸,只要有爸爸在,他們便覺得有了依靠,心裡踏實。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首先是跟孩子有精神上的交流,跟孩子進行經常的、生動活潑的直接交往,這是思想的源泉,是教育開發的源泉,也是產生喜悅、憂慮和失望的源頭。」
(1)父母常和孩子聊聊天,可以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
有相關腦科學研究證明,聊天能打敗大腦中主導情緒的「杏仁核」,讓孩子學會更好地情緒管理,從而習得共情能力。尤其是當孩子陷入負面情緒時,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感受。
孩子在描述自己的感受時,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去組織語言,這個過程可以讓「杏仁核」失去控制力,他的情緒就能恢復平靜,變得更為理性。
長此以往,孩子也會懂得在別人遇到負面情緒時,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從而培養出強大的共情力。
(2)父母常和孩子聊聊天,可以讓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有的家長可能會這樣說:「我每天都很忙,上班忙工作,下班還要忙著做飯洗衣服,哪有時間來陪孩子說話,有什麼事情孩子會主動和我說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人主動關心自己,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父母不經常跟孩子聊天,有些孩子就會因為怕父母操心,什麼事情都一個人扛;還有些孩子覺得跟父母說了也沒用,就一個人忍著。慢慢地,不管遇到什麼事,孩子都不會對父母說,全都放在心裡壓著,直到出現心理問題。
不經常和孩子聊天的父母,等於關閉了孩子向你訴說的通道。比如,一些女孩懷孕墮胎的事,最先知道消息的往往是網友、好友、醫生、老師,父母反而是最後知道的。雖然這個時候最能幫孩子的人是父母,可孩子卻最怕他們知道。因為父母不是她們信任到可以暴露自己真實感受的人。
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如果能及時和孩子談談心,讓他把心中的苦悶說出來,就可以避免孩子心理壓力過大,避免孩子的心理畸形。
(3)父母常和孩子聊聊天,可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曾通過對波士頓地區的三十多名4到6歲的兒童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無論家庭收入多少,父母教育程度如何,孩子與父母的交談頻率越高,孩子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活動就越強。並且大腦活躍程度與孩子聽到的詞彙多少無關,而與聊天的次數密切相關。這個研究過程及結論被發表在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上。
一個孩子學習能力強,其實就是語言能力、反應能力和記憶力的綜合表現。大腦活躍度高的孩子,無疑在語言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記憶能力等方面更為出色。
方莉是矽谷高級工程師,擁有20多項美國專利,還曾獲得美國總統獎,但這些光環也不足以掩蓋她「哈佛媽媽」的身份。
她把自己的三個孩子陸續送入哈佛大學,其中一個孩子還曾是「慢班」的差生。別人問她是怎麼做到的,她說,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下班前想好和孩子說的話,每天跟孩子聊天至少5分鐘,不管多忙都不間斷。
她的小兒子喜歡玩遊戲,方莉對他說:「如果你能控制自己少玩遊戲,先把作業寫完再玩,你長大了一定會很了不起。」
兒子問:「為什麼?」
方莉回答:「遊戲就像吸毒,會上癮。如果你能控制自己,一定非常了不起。」
兒子沉思了一會兒說:「好,我能做到。」
「你確定嗎?少玩遊戲多寫作業?」
「OK!」他爽快地回答。
當兩個姐姐考上哈佛大學後,小兒子不止一次地說:「兩個姐姐都考上哈佛了,我怎麼也不能比她們差吧。」
方莉聽出這話背後的忐忑和不自信,就說:「你將來怎麼樣是次要的,但兩個姐姐能成功,至少說明哈佛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你要對自己有信心。」
媽媽的肯定讓他認為自己能行,他決定試一試。
最終,他也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哈佛大學。
三個孩子都考上哈佛大學是他們學習能力的一個體現,更是因為他們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中獲得了快樂學習和熱愛學習的能力。
我最佩服那些把天文地理、雞毛蒜皮、國家大事……什麼都能拿來和孩子聊一聊的父母。心理學家賀嶺峰說:和孩子多聊廢話是做家長的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在隨便聊聊的過程中,孩子內心是放鬆、自在的,這是孩子幸福感的來源,也是孩子變優秀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