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媽媽不焦慮,孩子才從容 媽媽的焦慮,正在毀掉自己的孩子
2024-10-08 14:42:37
作者: 寧十一
昨天你還想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今天看到朋友圈曬自家娃考鋼琴六級的視頻,你一股酸味襲來,立即付款給孩子報了個鋼琴班;剛剛你還雲淡風輕地說,孩子還小,好好玩幾年再說,轉眼看到同齡的孩子不僅會製作全英文手抄報,舞蹈、鋼琴、馬術、西洋棋也是隨手拈來,你立馬就不淡定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萬一被自己耽誤了怎麼辦?
讓媽媽焦慮的遠遠不止哪個興趣班沒有上,哪個技能被「別人家的孩子」甩下了,還包括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嚴重短缺的兒科醫生、奶粉代購的質量、幼兒園老師的職業道德、小升初考試、校園霸凌……每一條似乎都能讓媽媽的焦慮感爆棚。
印度電影《起跑線》講的是一對印度中產階級夫婦、服裝店老闆拉吉與太太米塔,為了讓女兒皮婭進入好的學校、接受好的教育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就給出了媽媽米塔決定給女兒擇校的依據——一本雜誌的名校排名。米塔拿著排名,念經般地和丈夫念叨:「皮婭如果不能進好的幼兒園,就上不了一個好小學;上不了好小學,就上不了好中學……因為進不了好學校,她就學不好英文,別人說英語,她就會惶恐,然後沮喪,無法融入社會,她要是吸毒怎麼辦?!」
丈夫拉吉問:「怎麼你所有的故事結局,都是皮婭開始吸毒?」
這個雜誌上的排名讓米塔覺得,如果女兒進不了好學校就會學壞,就會吸毒墮落,女兒的一輩子就完蛋了。拉吉雖然很懷疑這個排名的可信度,但他還是按照妻子的想法去做了。尤其是當他看到周圍的人為了孩子的擇校更瘋狂時,拉吉和妻子一樣也被焦慮附體了。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於是,拉吉夫婦倆為了女兒的擇校問題,拼命折騰,出盡洋相,受盡內心的煎熬。
媽媽內心的焦慮不僅使得自己不知不覺中做了被收割的「韭菜」,也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內心的不安、焦慮和擔憂投射到孩子身上。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父母,就是焦慮的父母。」
自從懷孕那一天開始,只要一提到孩子,很多媽媽就無法做到冷靜淡定了。殊不知,教育孩子和養花種草一樣,不僅要先了解花草的特點,還要順應自然規律,以便區別不同種類,合理澆水施肥,然後靜待花開。一味地焦慮或者拔苗助長,不僅會傷了自己,也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孫太太和丈夫都是從農村摸爬滾打出來的,好不容易在城市買了房子站穩腳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孫太太說服丈夫,不惜重金把孩子送進了附近的重點小學。這還遠遠不夠,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優秀的未來,孫太太一口氣給孩子報了書法、美術、跆拳道、足球、大提琴等八個興趣班。
每天放學,孫太太就帶著孩子直接奔向上課地點。周末也不是在上課,就是在趕去上課的途中。
有一天晚上,正在趕作業的孩子跑過來對她說:「媽媽,明天能不能不去上大提琴課?」
媽媽說:「那怎麼行?這節課不上,下節課就跟不上了。」
「媽媽,我不想去,我太累了!」
「要是覺得累,就趕緊寫完,早點休息!」孫太太可不允許當天的任務完不成就睡覺。
孩子執拗地站了一會兒,就砰的一聲把門撞上,回房間了。
孫太太以為孩子又鬧情緒,就沒理他。
過了一會發現沒動靜,進去一看,孩子已經從10層樓跳下,年僅8歲的生命戛然而止。
孫太太后悔莫及,哭訴自己不該給孩子報太多興趣班,是自己害死了可憐的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曾經告誡父母:「愛」孩子和我們掌握其他藝術一樣,是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掌握的,一定要努力防止一不小心就由「愛孩子」變成了「害孩子」。
媽媽的過度焦慮,會導致自己盲目地通過外在手段強行向孩子灌輸知識,卻沒有喚醒孩子內在的渴望。而這種被動的施壓,早晚會把孩子壓垮。
就算孩子僥倖沒有被壓垮,也會逐漸失去靈性,失去熱情,變得僵硬,甚至遲鈍。比如,一個孩子因為上小學前就被媽媽送去學習漢字,學習英文,學習加減法,到了一年級,學習得心應手,被稱為「神童」。媽媽高興不已,覺得自己教育得很好。不曾想,到了二年級,孩子成績開始直線下滑,三年級已經徹底成了「墊底生」。
《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兒童和青少年容易焦慮的個性特質更可能是受父母的影響。研究者指出,這種焦慮的個性特徵並非通過基因遺傳,而是通過家庭環境傳遞下來的。尤其母親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來源,根據科學家的觀察,孩子在1歲的時候就能讀懂母親的情緒了,而當母親在童年沒有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又在成年後面臨各種社會競爭,就更加無法把穩定的情緒傳給自己的孩子。
陌陌的媽媽是一個比較焦慮的人,總擔心孩子著涼會生病,也不敢讓陌陌像別的孩子那樣參加戶外活動。因此,儘管陌陌已經上了大學,還是像小時候那樣體弱多病,而且身體稍微不舒服,自己就會特別緊張。遠離了父母的保護,陌陌心裡總是感覺沒底,也經常感覺很緊張。後來因為心臟經常不舒服去醫院做檢查,醫生說他患了焦慮症,需要吃藥調理。
媽媽的緊張焦慮,最先傷到的就是孩子。媽媽不焦慮,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保持一顆淡定的心,孩子才能自動自發,努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