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政策
2024-10-08 14:30:09
作者: (英)約翰·馬里奧特 格蘭特·羅伯遜
英國和德國之間激烈的商業競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政治矛盾,這給全球每一個角落都帶來了影響。在陸地上與法國和俄國對抗時,德國的陸軍是一支威武雄師,可謂無堅不摧、勢不可擋,德意志的海外貿易每年都在增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與大英帝國的貿易,但僅僅靠德國陸軍無法保證貿易安全。從這個意義上講,德國發展出對海軍的需求並將其視為世界政策的工具,這是1890年後德國政策最顯著的成就。
威廉二世讀過馬漢上將的《海權論》並下令將其翻譯成德語,但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強迫他的臣民閱讀和消化一本書,正如皇帝不能強迫他們到勝利大道欣賞皇帝祖先的雕像——這兩者代表了所有偉大藝術的目標:用憐憫和恐懼來淨化觀眾的心靈。德國人民想要建立海軍,所以他們需要看馬漢的書;他們又不想建立海軍,因為他們必須看馬漢的書。比洛親王在1897年表達了對德國時局的看法,他認為如果沒有海軍,德國的貿易和世界地位將受英國支配,其勢堪比「人為刀俎,我為魚肉」。1898年霍恩洛厄親王通過了一項重要的海軍法案,它不僅引出了其後的系列海軍法案,還分別在1900年、1905年、1908年和1912年得到了擴充。
我們在這裡只需要記住兩個事實——通過這些海軍計劃,德意志帝國在歐洲的海軍實力從第四名躍升至第二名。第一個海軍法案的序言指出,法案的目標是「在一定時間內建立一支國家艦隊,其力量之強,足以有效保護帝國的海上利益」。後來的擴充法案目標是「建立一支強大的艦隊,這樣即使對方擁有最強大的海軍力量,與帝國開戰也會有削弱自身霸權的風險」。由於海軍力量的特點,英德兩國在海軍力量上的對抗為兩國政治關係帶來難以解決的困難。
海軍與強大的陸軍力量不同,海洋的控制權不能共享或分割。德意志帝國在歐洲大陸上的實力取決於陸軍,其他國家也有可能存在同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是海洋統治權就像理論法學的主權一樣是不可分割的。德意志過去沒有海洋統治權,如果現在也沒有海洋統治權,它仍然是一個強國,一個軍事第一強國。但是大英帝國要是沒有海洋統治權,它就不復存在。英國如果只有一支400萬人的軍隊,那麼它即使裝備了各種先進的武器,背後有雄厚的資金支持,也不可能保證不列顛群島可以撐過三個月的海上攻擊。沒有不列顛群島,英國的海外領地、聯盟和殖民地都將受到其他海上強國的支配,同樣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在1871年後的二十年裡,德國成功地孤立了每一個歐洲強國,但在1904年它突然得出結論:因為德意志帝國的統治階層無能或者過於友善,再加上鄰國的惡意,導致帝國陷入了孤立的狀態——「孤立」這個詞本來應該是德意志外交部的專利,而且總是被貼上「僅供對外使用」的標籤,沒想到這次用在自己頭上了。
除此之外,還出現了一個專門針對三國同盟(義大利本來就不太可靠)的兩國同盟,它通過遵守海權逐步擴展成一個外交集團,在歐洲大陸上獲取直接的政治利益。德皇威廉二世曾經希望與英國結盟,就像俾斯麥渴望與俄羅斯結成的同盟,使其成為「海上的奧地利」,「讓俄國這頭不馴服的大象行走在德國和奧地利這兩頭馴服的大象之間」。但是,這個「海上奧地利」已經與法俄結盟並成為他們的側翼,這頭不馴服的英國大象現在在法國和俄國這兩頭馴服的大象之間蹣跚而行。根據德意志帝國的治國之道,如果出現一個敵對的同盟,帝國既可以通過適當的政治手段來瓦解它,也可以通過武力來打破它。柏林的治國大師們身經百戰,他們決定雙管齊下,同時瓦解和打破敵對同盟。在1904年至1914年這十年時間裡,他們確實做到了瓦解和打破一個同盟,然而被瓦解和打破的不是兩國同盟和外交集團,而是他們自己的三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