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一個新的開始

2024-10-13 04:03:10 作者: 曉丹

  很多地方,從上小學或者更早的時間開始,孩子們就已經被灌輸一種觀點:現在努力學習,只要你考上了大學,就什麼都得到了。現在不讓你談戀愛,考上大學以後就不管你了;現在課程安排得滿滿的,考上大學以後不但課程少,而且還可以隨便曠課;現在努力學習,爭取考好成績,上了大學以後只要及格就可以。

  在這樣的思想教導下,很多孩子在上大學之前,對將來的大學生活有了一個錯誤的定位。

  

  孩子在高考結束以後往往有一個「瘋狂」的放縱假期,到了大學校園,由於以前的錯誤思想指引,再加上假期放鬆的慣性,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甚至認為上了大學以後不學習是「天經地義」的。

  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驛站。但在現實中,家長們常常會為了到達一個驛站而無視孩子一生的發展。於是,不同階段的學校和老師都把孩子學習過程分割開來,就像接力長跑,各自都只管好自己範圍內的教育;於是,成長的路上,有了一環又一環有時甚至是致命的薄弱環節。

  小王人長得很秀氣,與我的談話中,口才很棒,「靈氣」是我給他的評價。小王身高有170cm,淺灰色外套,黑色牛仔褲,上白下黑的運動鞋。當我看到他那張秀氣的臉龐時,我看出了一些迷茫和無奈——小王幾天前剛辦完退學手續,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了。

  小王曾是杭州某大學的學生,是這所大學最好的學院、最好專業的學生。他是從農村里考出來的,是他們家族裡的第一個大學生,當年村里人還敲鑼打鼓地祝賀他。

  如果說考入大學是幸運的,那麼進入大學以後,小王就感到很沒勁。「我不喜歡我的專業,我發現自己對經濟學比較感興趣。」雖然專業是學校最好的,但對小王沒有一點吸引力。「當初選專業的時候,考慮最多的是能進大學校門,進學校發現專業不對口時,又不能換了。」

  古語說:「既來之,則安之。」小王卻不甘心。他要消磨大學裡無聊的時光。「我不會沉迷於網絡,但我經常進網吧,最多時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我不喜歡睡懶覺,但常常睡到中午。」小王這麼做,因為他不想進課堂,「在那裡,我會很煩悶、很無聊,而且都已經考進來了,再學也沒什麼必要。」

  大一下來,小王在英語上丟了不少學分,他沒有覺醒;大二了,有些課程只有通過補考才能過,他還是不當一回事兒;大三的時候,學校讓他留了一級,他開始感到不妙,但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及格就補考唄,反正老師讓過」。悲劇終於來了!一次期末考試,一門5個學分的課,老師不讓他參加考試,理由是他經常曠課。這5個學分讓小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沒機會補考,累計欠學分達到12個(按學校規定,累計欠學分達到或超過12個,將被勒令退學)。

  「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小王說,「我自己釀的苦酒,我自己承受。」小王沒有怨那位不讓他參加考試的老師,他已經認識到,這一切的結果都是自己造成的。

  「我很對不起父母,他們雖然沒有怎麼責備我,但他們所承受的痛苦和揪心,比我還重。」小王現在住在杭州的親戚家,每天的生活,就是到浙大西溪校區看書。「我買了英語書,我每天都在看英語,我想這或許有用。」一本嶄新的英語六級詞彙放在我面前。小王要惡補英語,在大學的三年中,他完全沒有碰過英語。小王也很迷茫,除了看書,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些什麼,「我可能會參加成人高考,我對前途很迷茫,沒有文憑,將來寸步難行。」

  和小王一樣,許多大學生一走進大學校園就以為萬事大吉,吃喝玩樂,玩遊戲、泡酒吧,得過且過,混日子、混文憑。這些人的心態沒有調整好,缺乏積極的學習態度,缺乏應有的自我約束力,容易受外界影響。有的大學教師考前圈重點、劃範圍,考題出得越來越簡單,考後又拒絕不了學生的懇求,把原本沒及格的學生送上及格線。越是這樣做,越是滋長了學生們「混」的心理,不把考試當回事兒,學習積極性越來越低,知識掌握越來越差。

  如果把一個人的降生比作人生的第一個起點的話,那麼進入大學學習則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因為對於剛剛進入大學的同學來說,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生活環境、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同學關係等。有了新的起點,就應該給自己制訂新的目標。大學的學習不再是中學那種強制模式的,只有不斷地制訂目標,然後去努力完成每一個目標,大學的學習才能有動力。

  大學教育是一種點睛式教育,強調學生的自學能力,老師一節課可以講很多章節,每個章節通常只對重要的知識點和難點進行重點講解,這與高中講透講細的授課方式完全不同。教學方式的變化要求學生必須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學習方式。

  總之,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大學並不是學習生活的結束,而是學習生活的開始,只有端正了態度,才可能有學習的動力,才能不被厭學所困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