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是獨立學習的推動器
2024-10-13 04:02:55
作者: 曉丹
預習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孩子在預習了老師將要講授的內容之後,即使不怎麼懂,甚至於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已經對即將講解的內容比較熟悉,對於不懂的地方能夠有針對性地聽,因而聽課效果要比沒有預習的其他孩子強。
具體說來,預習有下列幾種方法:
1.掃除障礙法
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特級教師霍懋征老師在《怎樣做好預習》—文中寫道:「預習一篇課文,先要粗讀一遍。遇到疑難的字、詞,要查一查字典、詞典,掃清障礙。只有做好這些工作,才能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左傳《少年行》中,『一身能擘兩雕弧』,這句話比較難懂。原因是『擘』和『弧』都是生僻字。查了詞典就可以明白:『擘』當『掰開』講;『弧』當『木弓』講。這樣,對這句話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
掃除障礙法不僅是小孩子適用,就是一些成年人也常用這種方法。例如張海迪,她沒有進過學校,可她卻翻譯出了《海邊診所》這本書。這除了靠她的驚人毅力、頑強的拼搏精神以外,不能不說和她使用掃除障礙法有關。她就是靠著工具書,逐字逐句地掃除語言上的障礙。
2.找出疑點法
江蘇省淮陰師範附小四(1)班一個叫斗非的小朋友的體會是:「功課要多用心分析,才能學得好。」
「一次,我預習課文《詠柳》這首詩的時候,發現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的末尾用的是問號。我覺得『不知』兩個字之後,不是用問號,應該改用逗號才對。
「這種想法對不對呢?為了找到準確的答案,我查了《唐宋詩選講》,發現在這首詩的第三句末尾,果然用的是逗號。但是,我還不放心,萬一書上的標點符號印錯了呢?於是,我又找到了《中國歷代詩歌選》,發現這首詩的第三句末尾,用的也是逗號。這下,我可高興了!這說明語文書上的標號用錯了。」
在這裡,斗非發現了疑點,認為「不知」之後不應該用問號,然後抱著這個疑點去查閱有關資料,核對了疑點,他所使用的就是找出疑點法。斗非小朋友的鑽研精神是值得其他孩子學習的。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說的就是在學習的時候要善于思考,否則就會陷入迷惘。
3.逐段歸納法
這種方法適合預習語文課文。在孩子拿到一篇語文課文以後,先要粗讀一遍,了解課文大意。然後,再一段一段地慢讀,讀一段便歸納出一段的意思,用自己的語言或找出書上的關聯語作為歸納的語句。這樣全文讀完以後,再從頭查對一下,看看共有多少段落,各段都寫了些什麼,各段之間有何關係,全文可分幾個大部分。這樣這篇課文的主要意思就清楚了。
逐段歸納法,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給一篇課文編一個提綱。在編提綱時教孩子要注意兩點:一是要細心。如果不細心,就容易編錯。所以在編時要反覆思考,不能粗枝大葉,抓住一點就胡編。二是要耐心。編提綱要一段段編,要抓住主要的內容編,比較艱苦,這就需要耐心,沒有耐心是編不好提綱的。
這種方法,其他各課也適用,特別是數學,因為不把一章一節一段的數學教材預習清楚,就不可能徹底了解教材,掌握知識。
4.圈點標記法
列寧讀《哲學筆記》時就用了許多數學上的符號,如「>」(大於),「<」(小於),「=」(等於)等等,來做標記。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看過的書,空白處寫滿了文字,既有對書籍內容的評價,也有自己的讀後感。這些偉人和學者所用的讀書方法,就叫作圈點標記法。
所謂圈點標記法,就是在書中空白之處,為了便於記憶,將自己發現的疑點、心得以及應著重注意的地方,用圈圈點點,或者用符號標記出來。這樣做的好處很多,不僅讀後不易忘記,又把重點、難點勾畫了出來,加深了理解。
圈點標記法不僅對偉人學者適用,對孩子也是適用的,特別對於高年級孩子。如果孩子能做到這點,就說明他學習是十分認真的。
關於圈點、勾畫、著重的一些符號,則沒有統一的規定,可以根據各人的需要和習慣,自己確定所用的符號。一般來說,「?」表示疑問,「!」表示感嘆和驚奇,「。」「.」表示著重。也可以自創一些符號,如以「﹏﹏」下劃線表示著重的意思。
在進行圈點標記時,切記僅限於使用孩子自備的書,借的書就不宜這樣做。這是必須給孩子講清楚的,因為愛護公物,愛護圖書,是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美德。
5.試解習題法
試解習題法就是教師還沒有講習題以前,由孩子試著去解答習題的一種方法。試解習題,主要有兩點作用:
(1)習題是課文重點、難點的總結和體現。預先做了習題,可以了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2)在試解過程中,如果能做出來,那麼可以提高解題的信心和興趣;如果解不出來,或者解錯了,也沒有關係,這樣做可以提醒預習者在課堂上認真聽課,以便把習題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