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掌握一些高效的讀書方法
2024-10-13 04:02:52
作者: 曉丹
現在,書籍市場已經成了書海,不會閱讀就會在其中迷失方向。因此我們要讓孩子掌握一些有用的閱讀方法,才能在閱讀中遊刃有餘,受益終身。
在這裡,我們向家長和孩子介紹幾種有用的閱讀方法。
1.精讀泛讀法
不同內容的書需要不同的閱讀方法。有些書需要精讀,而有些書只需要泛讀。那麼如何判斷哪些書需要精讀而哪些書需要泛讀呢?這要視每個人的學習需求而定。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對於孩子來說,一些科學圖書以及與學習有關的書需要精讀;而對於一些小說、科普讀物以及生活方面的書就需要泛讀,因為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2.快速跳讀法
當孩子嘗試這種讀書法時需要先有一個訓練過程。以閱讀一篇文章為例,首先應以每分鐘300~400字的速度,讀完文章的第一段或第二段,不能省略內容。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了解文中大意、背景、寫作風格、語調和語氣等,為快速跳讀做準備。接著應加快速度,當每分鐘達到800字左右時就可跳讀了。這時,讀幾個關鍵句子和一兩個論據,了解大意即可。
訓練這種方法時,應把它當作一種培養閱讀能力的活動,在一個預定時間內完成。經過多次反覆練習,就會功到自然成。
3.逆向讀書法
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習慣都是按作者思路和章節先後次序一步一步讀下去,就像「讓作家牽著鼻子走」。而「逆向讀書法」則與之截然相反,是一種主動性很強的讀書方法,即有意識地不按作者思路和章節順序閱讀,一開始就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分析書中結論或觀點形成的原因和依據,再把自己的認識與書中的分析進行對照。
這是一種主動融入了學習者智慧的層次較高、收效較快的科學學習法。使用逆向讀書法,學習者要有較高的學識水平和自學能力,並應遵循這樣一個順序:思考→求證→對照→徹底理解。當孩子的閱讀能力達到這個程度之後就可以讓他運用這種有益的讀書法。
4.五步讀書法
五步讀書法是在有限時間內讀好一本必讀書的方法。這種方法分為五個步驟。
第一步,瀏覽。閱讀序跋、目錄,粗讀有關章節,發現新思想和新觀點。
第二步,發問。通過精讀有關章節,找到主要內容中的疑難問題,並試圖解決。
第三步,精讀。對重要章節反覆研讀,務求理解,並及時做好筆記,抄好卡片,寫下心得。
第四步,複述。讀完一章節後,用回憶聯想等方法檢查學習效果,發現差距或問題,及時補上。
第五步,複習。複習的次序依鞏固、消化程度而定。
5.序目讀書法
這種方法就是重視閱讀序跋和目錄的學習方法。
有人把序跋比作一本書的「小照」,把目錄比作一本書的「骨骼」。寫在書前面的序和後面的跋,別看文字沒有多少,但是它的作用和信息量卻不小。一般來說,它不僅介紹了一本書的主要內容、創作意圖、讀者對象、書中體例及特色所在,有的還介紹了作者情況、寫作緣由、簡單經過及對該書評論等。讀序跋猶如推開了知識寶庫的大門,有利於弄清圖書出版的時代背景,有利於了解作者,有利於做出是否要閱讀以及怎樣閱讀的選擇。
讀目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讀圖書目錄索引。到圖書館要閱讀圖書目錄索引,應認真閱讀索引卡片上的書名、作者、出版社、日期和頁碼等,以便進行比較鑑別,選擇權威性或觀點較新的書閱讀。第二種是讀章節目錄。在選擇閱讀時,通過閱讀章節目錄,大概了解一下書的內容、結構、特點和重點,可對閱讀全書起到提綱挈領的指導作用。有些不需精讀的書,閱讀一下序跋和目錄也就夠了。
6.出入讀書法
這是一種把書讀活、做學習的主人的讀書方法。
一是讀活書。即讀那些言之有物、生動活潑的書;二是活讀書。即讀書時要多動腦,勤思考;三是讀書活。即讀書要善於理論聯繫實際,做到學以致用。
7.重複學習法
這種讀書方法是古今中外學者常運用的方法。
此法之所以受到廣泛重視和運用,是因為:第一,許多著作內容豐富、意蘊深邃,沒有多次反覆難以理解;第二,對學習中常常遇到的難點、疑點,也必須有一個重複的過程才有可能釋疑消化;第三,心理學證明,人們所學的知識如果只經過一次大腦記憶,其遺忘率會很高,最終只會有6%以下的信息得以較長時間地保留。而要克服遺忘,重複學習是最好的方法。
重複學習法需要把握好時機,一般說來,重複學習最好安排在第一次學習後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和半個月後。但重複應有重點、有選擇,可用回憶、聯想、複述等方式進行。
8.交替學習法
交替學習法是一種遵循腦力活動規律的科學學習法。
科學實驗表明:一個人若長時間進行內容單一的學習,大腦皮層一定部位在長期緊張、興奮後,會出現保護性抑制,導致腦力下降。而如果適時更換學習內容,可使大腦皮層原有興奮區產生抑制,原有的抑制區出現新的興奮中心。如此興奮、抑制交替循環,既使腦力活動得到調劑,保持彈性,又使學習能持續進行。
運用交替學習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多樣化地分配學習科目,經常交替學習內容;二是要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如重要的內容應多分配一些時間,並分配在腦力活動最強的時間內進行;三是要分配足夠的運動和休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