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孩子的觀察力

2024-10-13 04:02:16 作者: 曉丹

  孩子在天生的好奇心支配下,觀察力常常是敏銳的,他們喜歡接近與觀察新鮮事物。孩子的生活範圍如果過於狹窄,成天被關在單元房裡,埋首於教科書中,會使孩子的觀察受到局限。為了鼓勵孩子勤於觀察,家長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最好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動物園、植物園、森林、海濱公園等,這些都是孩子愛去的地方。父母也可以帶孩子去博物館、畫展及其他藝術展、科技展參觀,以便擴大孩子們的眼界,讓他們盡情地去觀察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

  著名哲學家黑格爾認為,訓練人們精細的觀察力的最好方法,是教他們在萬事萬物中尋求事物的「異中之同,或同中之異」。他說:「如果一個人能看出顯而易見的差別,那並不表示這個人有什麼特殊才能。如果看出一隻豬與一頭駱駝不同,不會有人因此說這個人很聰明。同樣一個人能看到兩樣相近的東西,如騾子和馬,或寺院與教堂,有相近之處,也並不表示他有多少才能。不容易的是要能看出異中之同,能分辨出同中之異。」許多知名學者、文人、藝術家,在實踐中也證明了黑格爾的見解。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因此,在鼓勵孩子勤於觀察的同時,父母還要教會孩子善於觀察。為了鍛鍊孩子的觀察力,父母不僅要引導孩子多看周圍的事物,仔細觀察客觀世界,還要教會孩子用比較的方式,去尋找,去發現相似事物間的區別與差異;去研究,去找出不同事物間的共同點。

  在這方面,父母只要留心,教孩子學會比較的場合和機會是很多的。例如到公園裡,有許多相似的樹木,你可以讓孩子找找有幾個不同的品種;到了動物園,你可以讓孩子比較一下猴子與猩猩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到花園玩,你可以讓孩子辨認花叢中有多少種花,有幾種顏色,它們的香味又有什麼不同。這些都可以提示孩子進行仔細的觀察。在動物中,貓和狗,雞和鴨的相同與不同之處,也一樣可以進行比較。在孩子們明白了貓狗都有四隻腳,雞鴨只有兩隻腳等表面的差異後,再引導他們進一步仔細觀察各種動物的神態、習性等特徵,使孩子對這些動物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父母可在觀察基礎上,再讓孩子把這些小動物的模樣、特點,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可以是栩栩如生地畫出來,也可以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來,也可以繪聲繪色地講給小朋友聽。這樣可讓孩子在興趣盎然的遊玩中,既增長了見識和知識,也提高了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上面講了觀察力對於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重要性,那麼,家長要怎樣才能開發孩子這方面的潛力,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呢?

  1.情景訓練,就是創造一個情景,通過對情景的觀察辨別,達到開發孩子觀察力的目的。

  有一次,國際心理學會議正在某大廳舉行,突然從外面衝進一個農民模樣的人,後面追著一個手中揮舞著東西的黑人。兩個人在會場中追逐著,緊接著,兩人又一起衝出門去。事情發生的時間前後不過二十秒鐘。

  與會者尚在驚愕之中,會議主席卻笑嘻嘻地請所有與會者寫下他們目擊的經過。原來這是一位心理學教授做的實驗。

  在上交的40篇報告中,沒有一個人的記錄是完全正確的。雖然每個人都注意到兩人之中有一個是黑人,然而40人中只有4人的報告說黑人是光頭,符合事實。其中有的說他戴了一頂便帽,有些甚至說他戴了一頂高帽子。關於他的衣服,雖然大多數人都說他穿一件短衣,但有人說是有條紋的。而事實上,他穿的是一條白褲子、一件黑短衫,系一條大而紅的領帶。

  這就是情景訓練,在這個訓練中,可以培養一個人敏銳的觀察力。

  2.圖形訓練,就是利用對圖形的辨別開發孩子的觀察能力。

  比如,可用兩張紙在上面畫兩幅圖,一張紙上有20件餐具,另一張紙上只有19件餐具,叫被訓練的人在一分鐘之內找出少了哪一件餐具。

  3.文字訓練,就是通過文字對食物的描述,來開發孩子的觀察能力。

  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博學多才,且風趣。當時北朝有位使者,自以為很懂詩,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蘇東坡就寫了一首《晚眺》的詩,有意為難他。這首詩只有12個字:

  亭景畫 老拖筇 首雲暮 江蘸峰

  北朝使者看了以後,極為惶惑,說:「實在太深奧難懂了,我今後再也不敢言詩啦!」

  為什麼北朝使者看不懂呢?原來他不懂當時由蘇東坡首創而十分流行的一種「神智體」的詩。「神智體」的詩是不把詩句寫出來,而是「以意寫圖,令人自悟」,其實是一種詩謎。這12個字的謎底實是一首七言絕句,應這樣讀:長亭短景無人畫,老人橫拖瘦竹筇(竹筇:手杖)。回首斷雲斜日暮,曲江倒蘸側山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