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思考
2024-10-13 04:01:39
作者: 曉丹
有的孩子在小學階段或是剛進中學時,他們的學習成績很好,但後來慢慢落後,越學越吃力。這種狀況尤以女生為多。並非這些孩子長大反而不努力,不用功了,而是在學習的初始階段,孩子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死記硬背、機械模仿上。他們的思維能力、思考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開發。一到中學課程多了,內容逐步加深,便難以單靠背誦記憶應付,落後也就在情理之中。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孩子幼小時,父母就要著力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舉一反三的思考與推理能力。當然,在這方面學校與課堂教學承擔著重要責任。作為父母,可以通過各種更輕鬆的方式,來配合學校提高與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
家畢竟有別於學校,不能總是讓孩子一本正經地做數學題,不能總讓他坐在書桌旁苦思冥想。在家裡輔導孩子,最好是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既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又不使孩子感到厭煩。例如聽孩子講故事,讓孩子自己編故事等,都是帶領孩子展開思考的好方法。與孩子一起猜謎語、編故事,一起探討怎麼修改他們編的故事,怎麼使情節更加合情合理,使故事更加動人而富有感染力。進行這些活動的過程,都是引導孩子發展思考能力的良好機會。無形之中,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就潛移默化地得到了加強。
只要你有這種意識,在與孩子不知不覺地相處中,隨處都可以找到這種機會。茶餘飯後,空閒時間,輕鬆氣氛下隨意地,又是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思考,效果要比一本正經地說「來,孩子,讓我們來進行一些思考訓練吧」好得多。如在報紙雜誌上看到火柴謎等訓練思考的遊戲,可以與孩子一道想,一道做,而不是只讓孩子做,如「倒酒杯之火柴謎」就很有意思。
做這個遊戲時,用四根火柴分別擺成兩個小酒杯的樣子,「杯」中放一個硬幣。不論哪只酒杯,只要移動兩根火柴,就可以使「酒杯」倒轉過來,並且使硬幣在「杯」旁。通過類似的遊戲,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在休息時間,父母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現象入手,經常有意識地提出一些有意思的問題,以引導和培養孩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比如,在寒冷的冬天,玻璃上結滿了冰。這時你可以問孩子,窗上的冰是在裡面還是外面?再問他為什麼,再讓他走到窗戶跟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至於原因,你不要馬上給他做詳細解釋,而是可以留給他自己思考。如果他自己能想明白最好,若想不明白,則應在他思考的基礎上再講,這樣容易理解,記得也更加牢固。
再舉一個例子:家裡挺新的鋁鍋突然漏了,孩子搞不清楚是什麼原因,你可以告訴他,鋁鍋放了鹽就會被腐蝕,刀子上有水容易生鏽。這是因為鋁、鹽、水和鐵在一起會發生化學作用。那鋁盒裡放糖為什麼不會起化學作用呢?再告訴他:「不同化學元素之間的作用不同,你現在還不懂,等你學了化學,就可以弄明白了。」在好奇心與求知慾驅使下,孩子希望快點上初中,快點開化學課,以便弄清其中的奧秘。到了初中,一旦開了這門課,孩子便會如饑似渴地主動去學。當學到一些知識,他腦海中存在已久的問題有了答案,就會激起進一步學好這門課的興趣。這樣就形成了孩子求知的良性循環。
孩子的腦海里經常存有一些疑問,對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大有好處。例如有這麼一個題目:用六根火柴搭四個等邊三角形,每邊長等於一根火柴的長度。這樣的題,對一個只有平面概念的小孩子來說,是很難做出來的。孩子答不出來不要強求,也不忙告訴他答案,等孩子上了中學,一旦接觸到了立體概念時,這道題就迎刃而解了。解決了一個懸心多時的問題所帶來的快樂,會大大鼓舞孩子的學習興趣,會使孩子感覺到學習知識既有用,又有趣。
事實表明,讓孩子帶著好奇的疑問,是引發其興趣與主動求知的有效方法之一。做父母的,要隨時提出符合孩子年齡特徵和理解能力而又有趣的問題,指出解決問題的方向與道路,讓孩子能嘗到接近並求得答案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