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從厭學到好學,從好學到學霸> 第4章 防微杜漸,糾正學習上易出現的毛病 孩子不愛去上學怎麼辦

第4章 防微杜漸,糾正學習上易出現的毛病 孩子不愛去上學怎麼辦

2024-10-13 04:01:07 作者: 曉丹

  與一些孩子高高興興地去上學相反,一些父母發現,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帶他們去學校報名上學接受教育時,孩子有懼校反應,上學時不肯進校門,拉住父母不肯放手,哭喊不上學,上課下課哭鬧要找父母;不知校規,不懂上課要遵守紀律、專心聽講,課上隨便說笑,影響老師講課、同學聽課;不願寫字念書,上課聽不懂老師的話,不能記住老師留的作業,寫作業時東張西望,或是望著書本不肯動筆,甚至哭哭鬧鬧不寫作業;不懂文明禮貌,對老師不理不睬,甚至向老師發脾氣,對同學粗暴蠻橫,打人罵人……

  凡此種種,我們稱之為學習障礙。

  學習障礙是指孩子表現在學習活動中的心理障礙。它是由生理的、社會文化的、心理的多種不良因素相互作用給孩子造成的學習上的困難。

  學習準備不足是多種學習障礙形成的因素之一。

  學習準備包括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準備。學習準備不足是指孩子身體的發育和心理的發展在不適應學校正規學習的情況下就開始了學校的正規學習,因而造成孩子學習困難,導致學習障礙形成。這種情況發生於新入學的小孩子中,而且大多是心理方面的準備不足。

  心理準備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這些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在祖輩、父輩的百般呵護下嬌生慣養,或因過度保護而膽小懦弱,怕接觸不熟悉的環境和人;或因過度放縱而任性粗蠻,想怎樣做就怎樣做,以自我為中心;或因缺乏啟蒙教育而知識面窄,理解、接受能力差。

  

  孩子上學,對每一個家庭都是一件大事,但許多家長只重視給孩子做上學的物質準備,給他們買漂亮的書包,時髦的文具,卻忽視幫助孩子做好上學的心理準備,沒有或缺乏對孩子進行遵時守紀、刻苦學習、團結友愛、禮貌誠實等方面的教育。

  學校和老師在新生入學後只就事論事地解決孩子的一些表面問題,而沒有採取有效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學習心理準備不足的問題。家長、老師都認為孩子的種種表現只是暫時現象,時間長了習慣了就沒問題了,沒有看到心理準備不足給孩子造成的困難會隨時間的推移由顯性變為隱性,而且很容易改變存在形式長期存留在孩子身上,使他們對學習缺乏興趣,無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失敗體驗過多而失去自信,導致厭學情緒嚴重發展。這些因素相互作用,惡性循環,形成學習障礙,不但影響他們一生的學習,嚴重的還會形成心理疾病。

  那麼,如何讓孩子適應成為小學生的身份轉變呢?

  孩子上學以後,學習就成了孩子所從事的主要活動和義務,這個時期孩子的學習帶有了強制性。

  孩子必須學會獨立地學習,並且要完成好國家統一規定的義務教育,學習各種基本技能,因此孩子的體力消耗增大了,家長應在孩子入學前鍛鍊孩子的體魄。

  總之,家長應該為孩子入學做好學習的心理準備,主要是幫他們熟悉學校環境和學習生活;幫助他們了解同學,結識新友;幫助他們明確作為一名孩子自己應做什麼,應怎樣做;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開學典禮結束後,父母要鼓勵孩子多了解新同學,多結識新朋友,鼓勵孩子通過自我介紹和互相介紹,增進相互的了解,熟悉身邊的同學,使孩子克服害怕生疏的心理,產生願意到學校和同學老師一起學習、生活的願望。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儘快與新同學們相識。有很多孩子回家後告訴父母結識的新朋友的各方面情況,說得頭頭是道,哭哭啼啼不願進校的現象幾乎沒有了,怯怯懦懦要家長送進教室的也明顯減少,新生們手拉手高高興興進校門。

  父母還要給孩子講解學校對孩子聽課、課下、作業、尊師、團結等方面的要求,然後帶孩子認識學校,熟悉環境,讓老師的和藹可親,新同學的熱情友好,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使孩子覺得在學校比在幼兒園、比在家都更有意思,解除對新同學、新老師、新環境的陌生感、恐懼感,從而逐漸產生對學校生活的嚮往。許多家長這樣做之後,孩子開學第一天回家後非常高興,反覆叮嚀父母明天要早點送他去上學,不能遲到,並告訴父母:「我們的學校好,老師好,同學也好。」非常願意到學校上學,還表示一定好好學習。

  除此之外,家長還要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常規訓練,細心觀察,耐心指導,教導孩子懂得並學會怎樣聽講、寫作業,怎樣休息、守紀律,怎樣支配好時間、利用好時間、抓緊時間完成應做的事,怎樣整理好自己的東西、做好教室的衛生,怎樣與老師同學相處……這些常規訓練和良好習慣的培養應儘量減少單純說教,增強趣味性和實際操作性,用孩子看得見、聽得懂的方式進行溝通,針對性越強,實效性越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