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
2024-10-08 14:08:23
作者: 曉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之精妙,就在於培養學習的樂趣。「樂在其中」是人生追求學問的最高層次,只有以學習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習好。一些同學對學習沒有興趣,但只要加以合理的引導,就可以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
古有「懸樑刺股」,現在的孩子是每天早起晚睡,書不離手,仿佛學習是一件苦差事。
可是,經過繁忙的一天學習,經歷了幾場考試,每一張試卷都做得非常順利。數學的最後一題,超級難,你苦思冥想,耗盡所有大腦細胞終於解出了它。那種快樂和幸福的感覺無與倫比,尤其當別人稱讚你時,你更是會樂上了天。
總之,學習的樂趣之一就是經過你的努力而取得認可的那種喜悅,只不過有些孩子不善於發現罷了。即使是一名差生,也有學習的樂趣,老師的關注,作業本上的字寫得漂亮,都可以成為一種快樂。
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感興趣,他就會努力把這件事做好。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對學習感興趣,就會學得更快、更好。學齡前的孩子們學習的速度是驚人的。他們在幾年的時間裡就學會了走路、說話,認識了身邊的許多事物,儘管他們的智商並沒有大一些的人高。現在你學一門外語的速度也許還沒有兒童學說話的速度快。這是因為孩子們非常希望了解身邊的事物,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
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等,小時候都沒有上過學校,但他們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聰明,而是因為他們始終保持著對學習的興趣。當然,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去發現在學校學習的樂趣。
很多孩子可能會說:「在學校學習那麼沒意思,哪有什麼樂趣呀?」那可不一定。如果你去尋找,就會發現樂趣是無處不在的。關鍵是要去想這個東西是多麼的有趣,而不是去想它多麼枯燥。比如在學習數學時,你可能會想到一個又一個的定理很煩瑣,證明起來很困難。你也可能想到數學中有很多規律,規律之間互相聯繫,組成許多新的事物。你還可能為學到了新的知識而高興。所以,在孩子的學習中,我們應該儘量引導孩子去想有趣的事物,而不是去想枯燥的事物。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彬彬從小是個又聰明又淘氣的孩子。3歲的時候,媽媽為他報了個小提琴班,提高點音樂素養。可幾次課上下來,彬彬就不想學了,每次上完課,老師要求家長督促孩子練琴,媽媽都很認真,可彬彬每次都拉不了一會兒就問:「行了嗎?到點了吧?」因為練得少,下一次上課時自然表現不佳。和其他家長交流經驗,有人說:「學琴的孩子無童年,你沒看過傅雷家書嗎?連傅聰這樣的大師小時候也是不愛練琴的。」於是,媽媽下了決心想試一下嚴教。
當天晚上,彬彬練琴時,媽媽就站在一邊,拉錯了,重來;又錯了,再來;彬彬從哭喪著小臉到最後哭出了聲。媽媽也沒辦法,沖他大吼大叫之後,只好讓他去睡覺。這時,彬彬的爸爸說:「我覺得這琴不學也罷。因為孩子不快樂,你也不快樂。都說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不希望孩子被逼著學什麼,這會讓孩子以後討厭學習。」思索良久,夫妻二人達成一致:不管學什麼,首先得讓孩子從學習中得到樂趣。
第二天,媽媽告訴彬彬,小提琴班不用去了。如果彬彬覺得有什麼是好學又好玩的,就一塊去玩。彬彬眨著眼睛看著媽媽,突然一聲歡呼:「真的?太好啦!」
就這樣,每次到了興趣班時間,全班小朋友都去上課了,只有彬彬一個人留在班裡。有一天媽媽去接他,一見面彬彬就舉著一張紙告訴媽媽:「我要學畫畫!今天我跟關老師去畫畫了,我畫得最好!」媽媽接過來一看,是棕色的小熊,身上畫滿了大朵的五顏六色的花朵。老師告訴媽媽:「今天大家上興趣班課的時候,彬彬不願意留在班裡,就跟著美術班的小朋友走了。結果,他畫的熊寶寶最漂亮——他還給熊寶寶穿了一件漂亮的花衣裳!美術老師說這孩子有想像力。」因為有學琴的教訓,媽媽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就跟老師說:「那就先讓他報美術班試試吧。」
彬彬的父母也轉變了教育思想,對孩子的畫作都表示欣賞,無論他畫什麼,都表示欣賞。孩子對畫畫的興趣就這樣保持下來了。老師也覺得彬彬對美術挺有感覺,應該著力培養。於是,父母又帶他去少年宮,學了兒童畫、中國畫、素描、油畫等。
因為對畫畫有興趣,彬彬常常是一有時間就躲在小屋畫畫,經常被老師推薦去參賽,先後得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獎項。父母問他得獎高興嗎?兒子大聲說:「高興,畫畫本身就讓人高興。」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成年人要承受很多來自生活、工作中的壓力,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看法:孩子的學習也是一種工作,一種任務,是一種必需的「吃苦」,所以在協助孩子制訂學習目標的時候,往往把這種「吃苦」的想法也放了進去。
事實上,孩子學習固然是一件耗費精力的事情,但是卻絕對不應該是一件吃苦的事情。如果讓孩子認為學習就是吃苦,那麼很難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甚至導致孩子厭學。只有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孩子才能真正地克服厭學情緒,變得樂於學,勤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