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懂得,孩子才會被真正看見
2024-10-08 13:54:28
作者: 曉平
很多時候,我們會有這樣一種感受:當我們的想法被他人理解時,我們會感到快樂,當我們的想法不被他人理解時,我們會感到沮喪。可見,他人的懂得能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情緒。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那麼,在我們的孩子悶悶不樂時,作為父母的你有沒有想過,是不是你對孩子的不懂得,才造成孩子的不快樂呢?
回憶一下,當你因某件事而和孩子交流時,明明前一秒他還笑容滿面,然而交流過後,臉上卻寫滿了沮喪;孩子在做一件事時,如果你認為他錯了,並且不給予他辯解的機會,他會表現出沉默或憤怒;當孩子鼓起勇氣對我們說出他的想法時,你的頻頻皺眉,會讓他的臉上溢滿了失望……孩子的不快樂,歸根究底,還是父母對他們的不懂得。
在我們不懂得孩子的那一刻,孩子仿佛身處黑暗之中,他們迷茫、彷徨、失落,而我們對他們的懂得,就像是一道耀眼的光芒,能夠指引他們走出黑暗。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讓孩子看見我們,更要學會看見孩子。而看見孩子的前提,就是懂得他們的想法。
小可是個活潑的小姑娘,今年讀五年級。她的成績向來不錯,從來沒有考出過班級前三名。然而這一次的期末考試,小可的成績遭遇了滑鐵盧,考了班級的二十多名。
對於沒有考好的原因,小可有認真想過,是她將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看電視上,從而忽略了學習。因為沒考好,她主動向父母檢討了自己,並表示在寒假期間,會努力學習。小可的父母見小可知道沒有考好的原因在哪兒了,也沒有過多的批評她。
在寒假期間,小可按照她自己說的,每天都會認真地學習,這讓父母非常欣慰。就這樣,一轉眼就到了新年。
按照以往的安排,在年初二這天,小可的爸爸媽媽要帶著小可去姥姥姥爺家拜年,順便住上幾天。以往在去姥姥姥爺家前,小可會自己收拾東西,表現得非常積極,人也快樂得像一隻嘰嘰喳喳的小鳥。但是這一次,小可遲遲不收拾東西,整個人顯得悶悶不樂,她還問媽媽自己能不能不去。
媽媽疑惑地問小可為什麼不去?
小可低著頭,說自己不想去,想在家裡學習。
對於小可的說辭,媽媽是不認同的。因為,她雖然覺得學習很重要,但不在乎幾天的時間。更重要的是,不去姥姥姥爺家拜年會顯得很不禮貌。所以,小可的請求被她拒絕了。然而,也是媽媽的拒絕,令小可更加悶悶不樂了,連話也不愛說了。
小可的爸爸發現小可情緒上的低迷後,他不禁思考起孩子不想去姥姥姥爺家拜年的原因。小可爸爸覺得,小可說想在家學習,這是小部分原因,大部分原因是她不想面對同樣去姥姥姥爺家拜年的表姐。因為每一年,大家都會比較小可和小可表姐的成績。這一次,小可沒有考好,因為不好意思,才不想去姥姥姥爺家。
小可爸爸覺得,小可已經是大孩子了,有自己的想法,作為父母,如果孩子的想法合理的話,不應該拒絕。所以,他和小可的媽媽商量了一下,同意了小可的請求。為了照顧小可,爸爸陪著她一起留在家裡。
因為父母的懂得,讓小可特別感動,讓她陰霾的心情也瞬間晴朗起來。
孩子絕大多數的不快樂,是父母的不懂得。而一旦父母懂得了他們,他們的內心又會感到快樂。就像事例中的小可,媽媽的不懂得令她悶悶不樂,後來爸爸媽媽的懂得,又令她感動和快樂。
然而,在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能讀懂孩子的內心?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父母不懂得孩子呢?
可能是父母對孩子情緒上的忽視。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關注的重點在孩子的言行上。一旦孩子的言行出錯了,就會指出,並責其糾正。而當孩子情緒低落,表現出不快樂時,卻沒有那麼的在意。殊不知,關注孩子的情緒與教育孩子同樣重要。因為,孩子只有內心快樂了,他才能健康成長。
可能是父母對孩子的不理解。很多父母並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將孩子當作自己的所有物。所以,在與孩子相處時,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可事實上,孩子是獨立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父母的不理解會令他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繼而覺得不快樂。
每一位父母都必須明白,孩子從出生的那刻起,就已經是獨立的個體了,他需要被尊重,也值得被尊重。所以,在與孩子相處時,父母應該要學會懂得孩子,這樣孩子才會被真正看見。那麼,我們該如何懂得孩子呢?
我們要懂得去察覺孩子的情緒。孩子的內心是快樂的,還是不快樂的,我們從他們的表情和言行上就能看出來。這是因為,孩子年齡小,還不懂得掩飾自己的不快樂。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只有察覺到他們內心的不快樂,才能去談懂得。
我們也要懂得傾聽孩子的心聲。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當他們的內心不快樂時,他最想傾訴的人,其實是父母。而一旦父母拒絕他們的傾訴,孩子就會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這時候再想走進孩子的心裡就難了。所以,孩子願意向父母傾訴時,父母一定要扮演好傾聽者的角色。再傾聽完孩子的不快樂後,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這股不快樂是從哪兒來的,再去理解孩子。
此外,我們更要懂得尊重和支持孩子。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時,父母不應該第一時間說「不行」「不可以」,應該要尊重孩子、支持孩子,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被父母尊重,被父母懂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