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不懂孩子內心的父母,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讓孩子自己說教,也能取得好效果

讓孩子自己說教,也能取得好效果

2024-10-08 13:54:20 作者: 曉平

  說教,其實就是用道理去教育和感化,相對於打罵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法更可取。在說教上,很多父母自然而然地認定主動權應該由自己掌握,當孩子犯錯了,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應該由自己說教。但我有一個問題不得不問,那就是你的說教取得好的教育成效了嗎?

  

  說教的教育方式和打罵的教育方式存在本質的區別,因為說教的教育方式是被動的,更注重孩子的心靈,是由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然後改正,而打罵的教育方式是主動的,它能夠震懾到孩子的心靈,令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認錯再說。

  其實,說教的權利並不應該從始至終都掌握在父母的手裡,當我們意識到我們的說教令孩子心不在焉,令孩子抗拒,難以取得教育效果時,不妨放手說教的權利,將權利放到孩子的手中,讓孩子自己說教,如此,會發現取得的教育成效會意想不到的好。

  彤彤今年9歲了,是一個特別有個性的女孩。這是因為,每次她做錯了事情時,她並不認為自己錯了,所以任憑媽媽怎麼對她說教,她就是不改。

  譬如有一次,彤彤的班級進行大掃除,彤彤被分派到了擦窗戶的任務。她把窗戶擦完後,就獨自回家了。對於彤彤班級組織的大掃除活動,媽媽是知道的,她見彤彤那麼早就回家了,不禁問她怎麼回事。彤彤便將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媽媽聽後,很不贊同彤彤的行為,她對彤彤說:「彤彤,大掃除是集體的活動,老師是希望你們能一起完成,而不是誰完成了誰就走。你要有集體榮譽感,要懂得與同學團結友愛……」

  媽媽說了很多,但彤彤一句都聽不進去,她還反駁:「媽媽,老師分給了我們單獨的任務,當然是誰完成了就能走!」

  對於彤彤的冥頑不靈,固執己見,媽媽很是無奈。她覺得,自己的說教起不到丁點兒作用,孩子根本就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的。於是,媽媽改變了說教的方式,她讓彤彤自己給自己說教。那麼,彤彤媽媽是怎麼實施的呢?

  有一次,彤彤去鄉下的爺爺家玩。那時,爺爺奶奶家的水稻長滿了稻穗,沉甸甸的特別喜人。彤彤覺得很新奇,便一股腦兒地摘了很多的稻穗,玩得不亦樂乎。對於彤彤糟蹋莊稼的行為,媽媽非常不認同,她嚴肅地問彤彤:「你覺得莊稼是用來玩兒的嗎?」

  彤彤雖然小,但是卻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她不禁搖了搖頭,說:「不是。」媽媽又讓彤彤說一說不是的原因。彤彤想了想,說:「莊稼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每一粒莊稼都是他們的汗水……」彤彤說了很多,說到最後,她的臉上就差寫上「我知道錯了」這幾個大字了。

  《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子不教,父之過」,所以絕大多數父母認為,孩子不學好,是父母的過錯,是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教育。所以,父母們也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是說教者,而孩子是被說教者。因此,當孩子懵懂之際,父母就不知疲憊地對孩子訴說著各種各樣的大道理。

  從中也不難得出,「你說的大道理,孩子其實都懂」這個認知。所以,你的說教不起作用,從根本上來說,是孩子拒絕去聽,他們打心眼兒里厭煩和抗拒。那麼,孩子抗拒聽,我們就要放棄說教嗎?當然不,要知道放棄說教是一種縱容孩子繼續犯錯的行為,會讓他們無法主動的認識到錯誤。其實,父母可以換一種說教的方式:讓孩子自己給自己說教。

  讓孩子自己說教,看起來是孩子占據了主動權,其實不然,孩子依然是被動的,他們被動地說,卻能主動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因為,孩子自我說教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自我反省,並且,孩子自我說教時的思維是冷靜的,他能聽進去自己說的每一句話,從而認識到錯誤,並下定決心去改正。更重要的一點是,孩子的自我說教是建立在自己的感受之上的,這比我們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猜不透孩子的想法去說教要有用得多。

  各位父母,如果你的說教不起作用,你的說教令你疲倦不已,不妨試一試讓孩子自己說教,當你嘗試過後,你會發現,這樣也能取得好的教育成效。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