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當幫助孩子更好地完成社會化
2024-10-08 13:41:08
作者: 曉丹
陳浩然今年13歲,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的,由於爺爺奶奶平時很少帶他外出,所以他特別害怕陌生人。進入青春期後,雖然情況有所好轉,但他仍然不敢與不熟悉的人說話,一旦家裡來了客人,他總是躲在自己的房間裡不出來。
媽媽意識到陳浩然的這一現象後,特意把他從爺爺奶奶家接了回來,企圖想幫他改掉這個壞毛病。每天媽媽吃完晚飯都會主動帶陳浩然下樓,和小區裡的大爺大媽打招呼,並把陳浩然介紹給他們,平常也會帶他去朋友家或鄰居家串串門。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雖然媽媽做了這麼多努力,但陳浩然依然還是很怕見生人,去別人家做客時也一直緊緊地跟在媽媽身後不說話,家裡有客人時他也喜歡躲在自己的房間裡不出來。周末的一天,爸爸的朋友李叔叔帶著12歲的兒子雷雷前來做客,陳浩然在自己的房間裡玩電腦遊戲也不和叔叔打招呼,當雷雷走進來看他玩遊戲時,陳浩然卻突然把電腦關了,也不與雷雷說話。就在雷雷主動伸出手想與陳浩然握手時,陳浩然竟一把把雷雷推出自己的房間,並鎖上了房門,不管爸爸媽媽在外面如何說,陳浩然就是不開門。
對此,爸爸媽媽很是無奈,不明白陳浩然這是怎麼了,更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才好?
故事中,陳浩然之所以會出現不與不熟悉的雷雷玩耍,不與人打招呼,是因為在這些陌生人面前,他的內心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青春期的孩子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有了很強的獨立意識,對社會情感的感知、記憶、人際交往能力已經趨於成人化,此時的他們面對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時,會出現害羞、靦腆,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如果孩子的表現像上面故事中的陳浩然一樣,那麼父母就要警惕了。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性和依戀性是同時存在的兩種情緒,依戀性也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表現為當孩子初次遇見陌生人時,內心會產生抗拒不願與之交往,但只要衝破阻力跨出第一步後,慢慢地隨著交往的時間和相處交流,孩子眼裡的陌生人就會逐漸轉換為孩子所熟悉的人。這種表現在心理學上也被稱之為「未完成社會化。」
對於青春期歲的孩子未完成社會化的原因,這裡總結了以下三個方面:
(1)安全感的缺乏。孩子對媽媽或者身邊最親近的人從心理上產生了特別強烈的依賴感,但媽媽或者其他最親近的人恰恰又採取了一些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和不良的習慣影響了孩子,就容易造成孩子對他人缺乏信任、想逃避的心理,導致孩子人際關係經驗的缺失。
(2)父母教養方式錯誤。父母內心過分擔憂孩子受到傷害、欺侮,怕孩子不好好學習、貪玩等,所以把孩子當成溫室的花朵來培養,整天把孩子關在家裡,停留在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
(3)孩子性格內向、害羞。孩子性格缺陷導致不善於交際,也不知道如何與人友好地相處,造成孩子心裡的怯弱,害怕見陌生人,產生躲避的心裡。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看見生人害羞、靦腆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現象,但父母也不可掉以輕心。如果不加以引導任其發展,那麼將來也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社會化進程。所以父母一定要用正確有效的方法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心裡在對陌生人產生高度警惕的同時又能做到大方得體而不失禮貌。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採取行之有效地方法來幫助孩子脫離怕生的習慣,讓其更好地完成社會化進程呢?
1.循序漸進,逐步擴大孩子和陌生人交往的範圍
孩子在和陌生人交往時,喜歡和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和範圍。對此,父母可以採用循序漸進的辦法,從孩子比較熟悉的人和物開始,一步一步地擴大孩子和陌生人交往的範疇,幫孩子慢慢地克服怯弱、膽小的心理,逐漸適應與陌生人進行溝通交流。
2.不強迫,讓孩子以輕鬆愉快的態度面對陌生人
父母都很想快速幫孩子改掉怕生這個壞毛病,但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凡事切勿操之過急,如果父母一廂情願地勉強孩子和陌生人親近、交流,那只會想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增加孩子的抵抗與排斥心理。父母不妨先讓孩子和陌生人簡單地熟悉後,再讓孩子和陌生人接近、交往,這樣才能消除孩子的顧慮,讓孩子以一種輕鬆愉悅地心態去面對陌生人。
3.投其所好,從孩子比較喜歡的陌生人開始接觸
在一些陌生的人群和環境中,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來投其所好,選擇孩子較喜歡的陌生人類型來慢慢接觸,幫孩子擴展社交的範圍。
寧寧是個內向且害羞的13歲女孩,平時也不愛出門,總是喜歡自己一個人在家看書或看電視,見到陌生人不僅會害怕,有時面對陌生人的問話還置之不理。
為了徹底改變寧寧這種不善與人交往的性格,媽媽便經常帶寧寧去一些人多的地方,想給寧寧提供一些鍛鍊的機會。後來,媽媽發現小區樓下就有一家活動中心,經常有許多媽媽帶著孩子在那裡畫畫、剪紙、練字,裡面有很多可玩的項目。
於是媽媽每天都帶著寧寧去那裡,剛開始寧寧不敢說話,也不主動與他人交流,總是一臉羨慕地坐在椅子上看著別人玩。看到女兒這樣,媽媽採取主動的方式,拉著寧寧去找小夥伴,並引導寧寧和其他孩子主動打招呼:「寧寧,告訴妹妹,你想和她一起玩嗎?」「你看小妹妹真可愛,穿的花裙子也好漂亮,你要不要和妹妹握個手呢?」「這個比你小哦,是弟弟哦,你要照顧他不能欺負他哦。」通過這種方式,漸漸的寧寧的膽子變大了,話也多了起來,也敢主動和叔叔阿姨打招呼了。
沒過多久,寧寧就已經徹底和小夥伴們玩成了一片,再也不喜歡窩在家裡獨自玩耍了,只要做完作業一有時間就會嚷嚷著叫媽媽帶她出去找同伴。
從寧寧的故事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投其所好試著讓孩子和小朋友或者漂亮阿姨打招呼,可以讓孩子的內心感受到除了父母外來自他人的和藹可親,從而放鬆緊張的情緒不再感到害怕,逐漸融入與陌生人的交流互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