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間的矛盾,應該讓孩子自己處理
2024-10-08 13:41:02
作者: 曉丹
衝動、易怒、爭強好勝是青春期孩子的明顯特徵,因此,在與同學、朋友之間相處時難免會產生糾紛與矛盾。再加上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當然也不希望自家孩子在糾紛或衝突中受到傷害,而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家長在處理此類問題時,一定要正確而理性的對待,否則只會給孩子增添更多的煩惱。
說到這裡,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案例,也許你會對此有個全新的認識。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就讀高二年級的小宇,愛好打球,於是參加了學校的籃球隊。在某次比賽時,對方球隊中一高個子男生不小心碰到了小宇,導致小宇受到碰撞而跌倒在地。本來,在打球的過程中,雙方隊員之間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更何況對方也及時向小宇說了「對不起」,這事兒也就應該過去了。可小宇呢,卻不依不饒,仗著自己學習成績好,就不講道理用言語辱罵了對方。高個子男生一氣之下就打了他。對於這件事,老師在事後也做出了相應的處理,到此為止應該也算是了結了。
可誰知,小宇回家後卻向爸爸告了狀,這還了得,氣急敗壞的爸爸一聽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欺負了,當場就表示要找對方算帳。並在第二天放學時,把對方堵在了回家路上,狠狠地教訓了對方,並且警告對方不許再傷害自己的兒子……
此案例中,小宇爸爸在聽到兒子與朋友產生矛盾後,就著急忙慌地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從而導致了事件再次惡化。很顯然,小宇爸爸在處理事情時不夠理智與慎重,更不該插手孩子之間的衝突中,也不應該對孩子的同學施暴。
那麼,小宇爸爸為什麼會這麼做呢?究其原因,是因為爸爸聽到兒子的「委屈」後心疼孩子所導致的。這反而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不僅加劇了小宇與同學之間的矛盾,同時也使小宇變成了同學眼中不好相處的人,會失去更多的朋友,得不償失。
所以,當孩子與朋友之間出現問題或糾紛時,家長應當理性的幫孩子分析事情的起因,讓孩子冷靜的處理好與朋友之間的矛盾,避免因自己的插入而造成事情的惡化,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只有這樣做才是一個對孩子未來負責的好父親,不然只會助長孩子的囂張氣焰,覺得自己是有理的,從而在錯誤的觀念中「越錯越勇」。
那麼,在孩子與朋友之間發生矛盾時,家長應該採取怎樣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呢?
1.不要隨便插手孩子之間的矛盾
孩子與朋友之間發生矛盾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處理。畢竟青春期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也完全有能力處理自己的事情。有時候,本來一件很簡單的小事,經過家長的插手去反而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了,再加上有的家長愛面子,覺得孩子受欺負了就是在打自己的臉,於是就決心要替孩子出口惡氣。但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去處理事情,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所以,家長應該順其自然地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收穫的效果反而會更好一些。
2.冷靜對待和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
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孩子之間發生矛盾,雙方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在面對孩子訴說的「委屈」時,一定要冷靜、客觀地看待事情的本身,也不能只聽信孩子的片面之詞。因為孩子反映問題時,會摻雜個人情緒,描述事情始末時會比較偏激、失去客觀性。因此,家長應該充滿理性的全面了解情況後再給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並採取恰當的措施去處理。
3.教會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做事比較容易衝動,所以發生衝突與矛盾,是比較正常的,這說明他們的身心發展都在快速成長,有了自己獨立的想法與意識。既然衝突不可避免,那麼發生問題就需要耐心解決。但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會遠離自己的生活,家長就算顧得了眼前,也顧不了以後,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教會孩子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
由於受思維方式和社會閱歷的影響,青春期的孩子在考慮問題時難免不夠全面,處理問題也不夠理智與客觀,需要家長在一旁給予合理的指導。比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衝動是魔鬼」,讓孩子在衝動之前先冷靜下來思考一下;另外家長也可以教會孩子試用換位思考的方法,想像一下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是什麼心境。這樣,通過冷靜法與換位思考法來讓孩子全面而理性地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反而更有助於孩子養成豁達、樂觀的心態。
總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家長只有教會了孩子處理問題的有效方式,讓孩子學著自己處理問題,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健康的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