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躁動的年紀里,教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2024-10-08 13:39:32
作者: 曉丹
李女士是一家外資企業的高級主管,手底下管著幾十號人,工作繁忙壓力大,平時難免會把工作中的情緒帶到家庭生活中。
有天晚上,李女士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看到早下班回來的孩子爸爸竟然沒做飯,而是在沙發上悠閒地看報紙,頓時便氣不打一處來,數落著孩子爸爸:「蕊蕊一會兒放學回來餓了怎麼辦?你不做飯她待會兒吃什麼?」
蕊蕊爸爸一臉委屈地說道:「我不徵求你們的意見便做了,萬一口味不合適,你們不喜歡吃,不是浪費食物嗎?」聽到老公這樣說,李女士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爸爸媽媽,飯做好了嗎,我餓了」,這時,蕊蕊回來了。當蕊蕊看到餐桌上空蕩蕩的什麼也沒有,她便明白了爸爸媽媽還沒有做飯,於是滿臉不高興地把房門用力一摔,氣沖沖地回房間了。
「這孩子現在怎麼這樣了,脾氣這麼壞,以前小時候多聽話呀,怎麼越長大越沒有禮貌了?不行,我得去找她講講理,這麼大的人了,怎麼能用這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呢?」李女士對於蕊蕊的行為非常生氣,正想衝進女兒的房間去找孩子說道說道時卻被蕊蕊爸爸拉住了。
「孩子現在大了,有了自己的情緒和想法,發脾氣是正常的,大人也是一樣呀,你剛剛進門時不也發脾氣了嗎?我們不妨先冷靜下來好好想想,理解下孩子的行為……」對於爸爸的一番勸說,李女士仔細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便不再生氣了。
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是有情緒的,小到咿呀學語的嬰幼兒,大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會通過喜、怒、哀、樂等方式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人是情緒動物,人的情緒與生俱來,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的情緒也會變得善變。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後,生殖系統的突變等會給孩子帶來一些暫時性的羞澀與困難;與此同時,他們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他們會逐漸變成一匹掙脫韁繩的野馬,四處狂奔,而情緒也跟隨著到處亂撞。這也是有些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突然由活潑開朗變得多愁善感、喜怒無常的原因所在。
所以,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要格外留意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體貼和幫助孩子,對他們某些特有的怪異行為舉止要給予理解並認真對待。父母只有充分認識到孩子青春期的發展特點,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快速地度過青春期的迷茫,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那麼,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躁動情緒給予理解後,又該採取什麼樣的辦法去幫孩子梳理好自己的情緒並學會有效地控制情緒呢?
1.讓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
本書首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對話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讓孩子正確的認識不同的情緒反應,引導孩子說出心底最真實的感受。比如,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緒反應時,趁機告訴孩子「媽媽很高興」「爸爸非常難過」,讓孩子明白人的內心都是充滿著各種情緒的。同時,父母還可以告訴孩子情緒的來源與出處,例如「媽媽生氣的原因是因為……」「爸爸今天責罵你因為……」。此外,父母也可以經常反問孩子內心感受,去引導孩子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了解自己情緒所產生的原因,例如「媽媽看見你心情不好,是發生什麼事情了嗎?」
2.讓孩子體驗情緒,洞察他人情緒
想要讓孩子體驗不同的情緒,父母不妨試著讓孩子參與一些豐富多彩的益智類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不同的人物故事,從而感受別人的情緒,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除此外,父母還可以和孩子探討故事書、小說中的人物來增加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引導孩子對他人的情緒做一個換位思考,讓孩子從他人的情緒反應中,慢慢領略到不同環境對情緒所產生的不同影響,比如,樂觀積極的情緒會讓對方和自己同時感受到快樂與幸福;而悲觀消極的情緒只會導致他人和自己的痛苦,既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利於事情的解決。
3.培養孩子理智的個性品質
所謂「千人千面」,每個孩子都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不管孩子最終是哪種個性,其過程都是漸變發展的。有些孩子喜怒哀樂很容易表現在臉上,做事莽撞、情緒暴躁,父母如果此時對孩子的這種個性聽之任之,放任不管的話,那麼孩子就有可能把父母的退讓與容忍當成一種示弱,變本加厲的去傷害周圍的人;反之,如果父母在生活中能夠對孩子的行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加以勸解與引導,讓孩子全面地了解到情緒化所帶來的危害與後果,那麼,孩子也能從中汲取到經驗與教訓,慢慢地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逐漸變得理智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此處提供了三點簡單有效的方法來幫助青春期的孩子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但這三種方法的運用都必須建立在父母足夠了解孩子的基礎上。如果父母經常採用斥責、辱罵的方式來簡單粗暴地壓抑孩子的心理,孩子便會產生逆反心理,通過執拗、犯倔等方式來反抗父母的一言一行,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這是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和情緒控制的。父母只有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發展特點,用理解、勸導的方式來引導他們,並和孩子打成一片、相處融洽,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