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記憶法
2024-10-12 20:43:23
作者: 明道
【記憶故事】
孫成今年念高二,很多同學都非常羨慕他,因為他能把那些難背的古文記得很熟,古漢語方面的知識懂得也比較多,而且他還能用古文寫文章。所以有很多同學都向他請教這方面的問題。
其實他以前也和其他同學一樣,一看到需要背誦的古文就頭疼,每次都需要費好大的工夫才能記住,而且記住沒多長時間就忘了,效果很差,搞得他非常煩惱。有段時間他每天早上、晚上都會背古文,甚至還會抄寫,這樣效果才好一點。
爸爸媽媽看他這麼辛苦,也挺心疼的,就到處打聽有沒有記憶古文的好方法,也好讓孩子省點力氣。後來爸爸有位做老師的同學知道他的情況後說,記憶古文最好的方法是「先理解、後記憶」,他管這叫理解記憶法,具體的做法是:看到一篇古文時,先不要急著逐字逐句地背誦,而是應該先了解每個詞、每一句話、每個段落,以至於整篇文章所表達的意思,尤其是要把那些實詞和虛詞所表達的意思給弄清楚了。了解整篇文章所表達的意思後,最好是再認真了解一下文章的創作背景或是歷史背景,這樣的話我們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就又加深了一層,然後再去背誦,我們就會更有興趣,速度自然也會比死記硬背快很多,記憶的效果也會好很多。
從那以後,孫成在背誦古文時就運用理解記憶法,雖然前期花費的時間有點多,但是隨著熟悉程度的增加,他記憶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效果也越來越好。
【記憶寶典】
理解記憶法的另一種說法是意義記憶法,簡單來說就是在對所要記憶的材料進行積極思考、達到深刻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材料的方法。這裡所說的理解是指當我們提到某個知識點時,大腦中馬上就能夠浮現出與之相關的事實,知道事物的意義或是該如何應用它,還了解它與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繫。因為記憶的前提和基礎就是理解,所以理解記憶法可以說是最有效且最基本的記憶方法。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實驗中發現,人們需要平均重複16.5次才能夠記住12個無意義音節,平均重複54次才能記住36個無意義章節,而只需要平均重複8次,就能夠記住6首詩中的480個音節。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凡是能被我們理解的記憶材料,就能夠被快速記住,並且印象深刻。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對所要記憶的材料做到理解記憶呢?
1.了解材料的大意和結構
當我們要記憶某段材料或是某個事件時,首先要弄清楚它的大概內容,也就是要搞清楚材料大概講了些什麼。比如我們讀一本書時,首先要做的是將這本書從頭到尾通讀一遍或是瀏覽一遍;如果是記憶一首歌的歌詞,那就要先把這首歌聽上一遍,只有了解了其大概的意思,才能對局部進行更深刻的理解。
了解了材料的大意後,還要弄清楚其基本結構,比如我們讀了一篇文章,就要弄清楚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每一部分具體起到什麼作用,還要搞清楚各部分之間是如何相互聯繫的。
2.要進行局部分析
我們對所要記憶的材料有了大概的了解後,就要逐一進行深入的分析,比如我們在看一篇論文時,要弄清楚它的論點論據,還要找出各個部分所表達的主要意思,並對其進行認真的思考分析,這樣才能掌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3.找到重點、關鍵點和難點並做到融會貫通
對於一篇文章,我們要找到其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而且一定要弄明白並將它們牢牢地記住,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理解和記住那些比較次要或是居於從屬地位的內容。此外,我們還要將自己所理解和記憶的各個部分的內容聯繫起來,反覆地進行思考,從而做到全面理解。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弄清楚文章所表達的表面意思,還要理解其內在意義,也就是弦外之音。同時要做到能夠解釋文章所提出的問題,還要善於利用例子(最好不是文章中提到的)來說明問題,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
4.在記憶時要善於聯繫
在記憶材料時,我們要善於將大腦中已有的知識和所要記憶的知識聯繫在一起,從而建立起新的聯繫。而過去的知識或經驗越豐富多樣,所建立的新聯繫也就越多,也就越有利於加深理解。
5.所記憶的內容要能夠在實踐中獲得應用
如果我們沒辦法在實踐中應用自己所理解的知識,或者說遇到類似的問題時還是干著急沒辦法,那就說明我們並沒有做到真正的理解。真正的理解是能夠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而且應用的次數越多,越是能夠加深對此知識的理解。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記憶材料時,只要它是有意義的,那就一定要向自己提出「先理解、後記憶」的要求,而且在記憶時還要進行積極的思考,這樣才能夠取得更好的記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