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回聲
2024-10-06 05:20:36
作者: 岳南
夏商周斷代工程自1996年5月16日正式啟動,至2000年11月9日對外公布成果,前後共經歷了四年多的時間。在這樣一個或許有些短暫的時間界限內,要對兩千多年來瑕瑜互見、紛繁複雜的前賢研究成果,給予全面綜合評估,本身就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而要取得超越歷代鴻學碩儒的研究成果,破解延續兩千餘年的學術懸案,參與「工程」的兩百多位專家、學者所承載的學術重壓和面臨的現實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所幸的是,「工程」一開始就受到了國家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有力支持。由中央國家機關七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組成的項目領導小組,在整個「工程」開展過程中,始終給予支持和指導,並協調解決了「工程」在實施過程中一切重大問題和困難。在夏商周斷代工程啟動不久的1996年6月,國家文物局張文彬局長即召集「工程」考古任務所涉及的各省市的文物局長到京開會,明確要求各省文物、考古部門要統一思想,無條件支持「工程」研究。繼1996年2月,「工程」第一次領導小組會議做出「加快速度,爭取時間,國家科委可按特事特辦的原則給予必要支持」的決定之後,隨著研究工作的全面展開,1997年,「工程」被國家科技部定為「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的「重中之重」項目,從根本上保障了「工程」的順利進展。
在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過程中,始終堅持了科學精神和學術民主的原則,充分發揮了各方面的作用,使參與「工程」研究的每一位專家、學者都能夠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在不同的環節上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就各種學術問題廣泛進行反覆深入的討論,使「工程」所採用的以歷史學、考古學、天文學、測年技術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研究,得以相互印證和啟迪,從根本上保障了最終結論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可以說,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成果,不是任何個人的發明創造,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集體研究的成果,是所有關懷、支持、參與「工程」研究者的心血的結晶。
受「工程」研究途徑、方法和重大意義的啟發,北京大學以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聞風而動,於1996年3月,率先成立了「北京大學·夏商周斷代工程領導小組」和「學術顧問小組」。校長吳樹青對此做出了「全力以赴做好工作,發揮北大多學科的優勢,在這項國家重大工程中,做出無愧於北大的貢獻」的批示,以實際行動支持「工程」的開展。與此同時,北京大學校方還通過關心、參與「工程」,推動以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結合為目標的學科建設,並在全校範圍內形成了讀史愛國的氛圍。「工程」啟動的消息傳出後,山西大學專門設立了與「工程」對應、配合的研究項目。四川大學、山東大學等多家高校和科研單位,紛紛提出請求,希望能參與到「工程」中來,為三代年代學的研究助一臂之力。國內學術界巨擘,如著名歷史學家吳澤、楊向奎,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錢臨照、錢偉長、彭桓武、何澤慧、柯俊、王綬綰等學者,都以不同的方式對「工程」表達了誠摯的祝賀與期待。蘇秉琦說,「這是華夏子孫在尋找民族之根。一個民族有了深厚、堅固的根基,將永世長青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已是九十多歲高齡的著名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賈蘭坡院士,對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啟動和進展,以及研究成果,給予了極大的讚賞和鼓勵。這位德高望重的三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表示,自司馬遷以來,西周共和元年之前的紀年不很清楚,於是有些人就開始「疑古」,否定歷史的真實。要超越「疑古」,就要拿出科學的證據,這個證據只靠查典籍是不夠的,還要靠地下的考古材料,以及天文學、科技測年等方面的研究,要多學科一齊攻關。現在夏商周斷代工程開始首次這樣做了,而且做得很好,取得的成果是可信任的,完全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我們常常這樣想,歷史給予了我們什麼?歷史給予了我們以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也給予了我們民族強大的凝聚力。今天我們正在進行著的現代化建設,正需要歷史所賦予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夏商周斷代工程功不可沒。
除在國內引起的一系列反響和贏得的讚譽之外,夏商周斷代工程同樣引起了世界性的關注,寓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對「工程」給予了極大重視和關切。美國最大的中文報刊《世界日報》,於1997年春節,刊載了《大陸夏商周斷代工程啟動了》的長篇報導,該文除對「工程」的實施表現出相見恨晚的真情實感外,對「工程」研究的學術路線和方式、方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讚許。此文刊出後,東西海岸的華人、華僑激情蕩漾,奔走相告,以真切的欣喜之情,企盼「工程」通過科學研究,早日對三代紀年「廓清懸疑」,把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中國歷史帶入信史。
媒體對夏商周斷代工程階段性成果的報導
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巨大成就,越來越受到學界的矚目。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524位院士投票,推舉「工程」成果為1999年中國十大科技成就之一。2001年2月16日,「工程」成果又榮獲「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並在這個獎項中名列第一。
毫無疑問,「工程」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解決了一批歷史紀年中長期懸而未決的疑難問題,廓清了遺留千古的學術迷霧,填補了中國古代紀年中最令人迷茫的一段空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古代文明史研究領域最為重大的研究成果之一。這項成果在彌補了中國古代文明史研究領域一個缺憾的同時,也使兩千多年來歷代鴻學碩儒對三代紀年探尋的理想和求索的火種得以延續,並了卻了前學先賢的願望。同世界上其他遠古文明以不同的方式孕育了它的子孫一樣,博大久遠的中國和中國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堅毅的性格、不屈的靈魂和寬廣的胸襟,炎黃子孫在這母體的滋潤中,也在不斷地為中國文化寶庫增添強壯不衰的養分,維持永不枯竭的源泉。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扇當代學者開啟古老文明的窗,是一聲當今人類投給歷史的呼喚,是對中國新的關切和擁抱中國的開始。它將作為一盞文化的燈火,在未來的漫漫征程中,映照出一條科學的、遠航的路,使更多的有識之士,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歷史的長河中溯流而上,去做更加高深的研究,締造更豐碩的成果,追索與探尋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源頭,為中國文化傳香火於天下。
當然,由於時間、研究條件和科技水平等諸方面的局限,夏商周斷代工程所達到的只是當前最好的成果,「不敢相信這是最後的真理」。但是,隨著新的世紀和新的千年的到來,中國古代文明大廈在科學家們不斷的探尋與追索中,將以更加清新、亮麗、輝煌、壯觀的面目呈現於世人的眼前,而這座古老文明大廈所昭示的,將是在偉大的民族復興中崛起的繁榮富強、民主自由的現代化中國。
——歷史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