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進程的里程碑
2024-10-06 05:20:33
作者: 岳南
夏商周斷代工程成果學術報告會結束後,「工程」辦公室對有關會議的發言資料做了全面的收集和整理,除大會和分組討論會上七十餘名學者的發言外,還收集、整理了學者們於會後提交的近四十份書面意見。
1999年10月18日,「工程」召開了專家組組長會議,對收集到的意見做了歸類和討論,並提出了相應的處理方案。如對一些考古問題、商後期日月食的推算問題、金文歷譜的排序問題,專家組認為,應儘可能參考並吸取正確內容以改進「工程」成果。對涉及不同學科存在的學術觀點分歧,有的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統一的意見。如關於夏文化的分歧,對鄭州商城、偃師商城等遺址歷史名稱的分歧,以及西周金文月相的分歧等。這些方面應採取兼聽的態度,儘可能了解各方面的看法,但在報告中只能根據「工程」的研究成果採取一種意見。而對少數專家所提出的對「工程」採取的途徑路線和方法等不夠理解的意見,可以認為是這些專家未親自參加「工程」,加之相關部門對「工程」宣傳及說明做得不夠到位造成的。同時《簡稿》限於篇幅,只能以結論為主,對其他不可能做詳細的說明,修訂後的《簡稿》應在這方面儘可能地加以改進。
就以上歸納和研究的方案,「工程」首席科學家採取了如下具體的改進措施:1.進一步加強常規14C和甲骨測年工作,具體落實所補充的測試內容,並根據進展情況做進一步研究。2.對西周王年所依據的七個支點的論證,進一步組織討論,研究主要分歧。3.進一步加強對若干考古遺址的發掘和研究。4.在認真梳理、研究「報告會」中學者們的意見的同時,組織更強大的班子,對《簡稿》進行全面修改,以達到儘可能完善的目標。
鄧楠在觀看夏商周斷代工程成果展覽(作者攝)
1999年11月26日,「工程」四位首席科學家就以上制訂的具體措施向科技部鄧楠等領導做了匯報。鑑於有些14C測年數據還需要繼續測試,李學勤代表「工程」專家組提出將「工程」的驗收推遲到2000年第一季度,這個請求得到了科技部領導的同意和支持。早在此前,鄧楠就根據「工程」的進展情況,同領導小組成員進行了研究,最終決定調整原來制訂的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1999年10月1日)前完成的計劃,並強調「工程」要放穩進度,一定要堅持科學性與客觀性的原則,不要為急著趕國慶節的獻禮而影響「工程」的質量。所以,鄧楠在聽取了匯報後,再次對四位首席科學家強調:「不趕進度,加強交流,召開一些會議,把工作做細;繼續廣泛、充分地聽取意見,修改並充實《簡稿》,列出各家觀點,驗收時還要補充附件。同時要加強科學精神、民主作風,實事求是,以誠待人。」
繼這次匯報會之後,根據預定的方案,「工程」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對已有成果進行了充實和修改。如針對報告會中,考古學家俞偉超、林法等學者提出的灃西H18灰坑的地層關係、14C測年數據與武王克商範圍的界定等問題,「工程」專門召開專家組會議進行了進一步探討和研究,並責成14C測年專家對商後期和西周初期的測定數據全部重新進行檢查、排比、擬合。根據工作的情況,「工程」專家組認為原《簡稿》中有些表達方式和14C測年數據不夠精確,有必要重新修改。如《簡稿》所敘述的「T1第四層與H18的交界,可作為商周間的界標」一說,確實是把兩者之間的一條橫線當成了分界,這種說法自然就不夠科學,事實也並不如此。較準確的表達方式應該是:「作為先周文化晚期,即商代末期典型單位的H18和作為滅商後西周初期文化典型單位的T1第四層,為從考古學上劃分商周界限,提供了理想的地層依據,武王克商之年應包含在這一年代範圍內。」後來「工程」按這種說法對《簡稿》進行了修改。在14C測年數據的一系列工作中,對灃西H18灰坑所出一組數據,用樹輪校正曲線重新進行高精度扭擺匹配,得到武王克商年的範圍為公元前1050—前1010年。而AMS法的測年數據則為公元前1060—前995年。這兩組數據,跟《簡稿》中所提的公元前1050—前1020年稍有差異。
當然,要確定武王克商的年代範圍,以及商周的分界,正如「報告會」中考古學家俞偉超所言,灃西H18是個重要材料,但不是決定性的和唯一的材料。「工程」專家組經過深入探討後認為,與推定武王克商年範圍有較直接關係的考古遺址樣品系列,除上述灃西H18的系列外,還有商後期的殷墟系列、西周的琉璃河系列和天馬—曲村系列。經過對這些遺址系列樣品的五十多個數據的重新檢查、樹輪校正和擬合匹配,將所得數據與灃西H18測年結果對比研究,再結合其他方面的材料,最後得出武王克商年的範圍為公元前1050—前1020年。儘管這個數據同《簡稿》相比沒有改變,但其中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卻有了很大變化,而這種方法所得數據的科學性也較之以前有了很大進步和提高,並使所定武王克商年的範圍更加紮實和可靠。
在「工程」對《簡稿》進行修改、充實的過程中,首席專家除布置14C測年繼續工作外,還根據「工程」需要,布置了一些新的考古發掘工作,如利用遙感技術對安陽「洹北商城」的探測、對河南密縣的新砦遺址和陝西周原遺址進行發掘等。特別是對金文歷譜的問題,根據考古學的類型學研究,進行了新的研究和新的調整。參加「工程」的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以及天文曆法專家達成了相當一致的意見。而其他若干問題,也在陸續召開的學術討論會中得到了合理的解決。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李鐵映(左一)、宋健(左二)分別在會上發表講話(作者攝)
2000年4月24日,夏商周斷代工程召開專家組擴大會議,就最新修訂而成的《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階段成果報告·簡稿》(下稱《簡稿》)進行了全面討論。會後,「工程」首席科學家又對《簡稿》的具體細節再度做了修訂,使《簡稿》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2000年5月11日,夏商周斷代工程領導小組召開會議,鄧楠、陳佳洱、韋鈺、張文彬、江藍生、劉恕、錢文藻(代表路甬祥)等領導小組成員,以及「工程」特別顧問李鐵映、宋健等,共同聽取了「工程」專家組的匯報。與會的領導人員對「工程」所進行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實踐,以及所取得的夏商周三代年代學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宋健在「喜頌初獲,不恤閒言」的講話中說道:「關於中國古代史,已經爭論了兩千多年。三代年代學的難度之大是眾所周知的,當年孔夫子作《春秋》,就戰戰兢兢,沒有把握,並產生了『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的感慨。但是,兩千多年來,對於中國文明歷史的探索,成為中華民族歷代學者和仁人志士所追尋的科學理想和懷有的偉大志向。每逢盛世,廟堂民間,就有人站出來為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做出努力和貢獻,其中不少鴻學碩儒為此耗盡了自己一輩子的生命。西漢的司馬遷,唐代的張守節就是典型的代表。不過從司馬遷到夏商周斷代工程實施之前,對三代年代學的研究都是孤身奮鬥,發奮而為,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大規模地以多種學科相結合的陣容和方法來研究中國古代史。就我們正在進行著的夏商周斷代工程而言,這是中國學術界第一次把大家團結起來,沿著共同方向,為一個目標而努力。我們應感謝四位首席科學家和參加『工程』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各個學科的自然科學家。正是大家的同心合力,才取得了這樣一個階段性成果,這不能不說是中國科學事業的一大進步。」
在談到關於年代學研究的意義時,宋健列舉了一個生動的個案對與會者說,「我今天把一個材料順便給大家念一段,以說明『工程』成果將可能產生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末,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她生在中國,在中國生活了很多年,並做過南京大學(原中央大學)的教授。60年代初期,美國竭力反對和封鎖正處於經濟困難時期的中國。1962年,賽珍珠在華盛頓附近召開的一個會議上,針對美國的這種行為,發表了一篇公開演講,她說道:『各位,我知道中國,我在中國住過很多年,有很多朋友,我在南京教過書。我還記得我那些非常優秀的學生們,他們是在如何地奮鬥、努力學習和掌握現代知識。……時常有人問,為什麼這麼高比例的中國人是卓越的人呢?是絕對卓越的人民呢?這是因為他們的歷史很久,今年(1962年)是黃帝紀元4660年。在四千六百多年中,中國一代一代地經歷過苦難、貧困、死亡,只有最強的人、最聰明的人才能留存下來,弱者都死光了。……我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很信的,現在留下的中國人都是非常優秀的、傑出的、偉大的,值得尊敬的人。』在這篇演講的第三段中,賽珍珠說,『中國人是人類歷史上傑出的一個民族,現在他們拼命地搞現代化建設,搞工業化建設。你們可以相信,他們會以閃電般的速度完成他們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我認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是錯誤的。幾年前,美國把通向中國的大門關閉了,應該儘快地開放,要和他們交流、對話。可以提建議、提批評,不能這樣絕交。我相信,這件事必須在最近完成,否則是對一個偉大民族的污辱。』」宋健說:「賽珍珠講的這段話現在看了仍令人感動。我過去沒有讀過她寫的書,最近一位朋友幫我從亞馬遜網站訂了她寫的三本書,賽珍珠記住了孫中山先生選定的黃帝紀元,並以這個年代為起始,論述了中國的歷史和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從而可以看出,年代學對整個社會和世界人類都將產生潛在的、多方面的重大影響。所以,對中國古代史,應該堅定不移地繼續研究下去。只要是科學的、真實的新發現、新理論,而不是假造的、無根據的臆想,都應鼓勵和支持。當然,為了今後的發展,夏商周斷代工程這個階段性成果,在科學上要留有餘地,所下的結論不要太絕對,這一點我是深為贊同的。」
繼宋健之後,「工程」特別顧問李鐵映在總結性的發言中講道:「在中華文明史上,夏商周斷代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具有開創性和里程碑式的意義。在科學領域,自然科學的重要性早已為人們所認識,但對社會科學重要性的認識尚不充分。我想,人類首先要把自身的問題搞清楚,把自己生活於其中的社會搞清楚。社會科學的重要就在於它是關於人的自身、關於人類社會的科學。在20世紀末,特別是面臨即將到來的新世紀,如何找到一條途徑,進一步加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並在國家的支持下,通過這種結合,卓有成效地對一些中國歷史上的重大理論和學術問題進行探討,是我國科學界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而夏商周斷代工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越來越會看到『斷代工程』這個成果的價值和意義。……由此,我建議,應該把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途徑和方法,作為20世紀90年代末在探索中華民族的振興之路,以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對具有同等複雜性和綜合性課題進行研究的成功個案,推廣到其他研究領域,以加快中華民族復興的步伐。」
「工程」專題驗收會會場(作者攝)
最後,李鐵映講道,「在充分肯定這項科研成果的同時,還要以科學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在對外公布時的文字表述上,誠懇地說明這是當代中國科學家目前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並不是終極的真理。歡迎世界各地學者乃至我們的後人對成果加以修訂和補充,使之更加準確和完善……」
這次會議結束之後,自2000年6月開始,夏商周斷代工程各個課題相繼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
2000年9月15日,由科技部組織的「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計劃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驗收會」正式召開,驗收專家組由15人組成,分別是:
組長:陳佳洱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院士
副組長:錢文藻 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研究員
劉慶柱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成員:柯俊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院士
方守賢 中國科學院高能所研究員、院士
劉家和 北京師範大學史學史所教授
張豈之 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詹子慶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石興邦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鄭振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盧央 南京大學天文系教授
杜升雲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教授
蔣崧生 中國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員
陳傳宏 科技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副司長、副研究員
謝煥忠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
根據國家科研項目驗收會所規定的一系列議程,驗收專家組對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反覆審議後一致表示通過。驗收專家組認為: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預定的研究目標已經達到,在此基礎上得出的《夏商周年表》,是迄今關於我國西周晚期共和元年以前的古代歷史,最有科學依據的年表,是現階段所能達到的最好的結果。其中武王克商年代、武丁在位年代、夏商分界年代以及夏代始年的推算和估定具有重要的創新意義。「工程」階段性成果的取得,標誌著三代年代學的研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這個成果,不但為今後進一步使夏商周的年代科學化奠定了良好基礎,更重要的是為追溯中國文明的起源找到了可以依據的出發點。此外,工程在歷史學、文獻學、古文字學、考古學和14C測年技術領域都取得了前沿性的成績。特別是在「工程」中改進的14C測年技術,取得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可喜成果。與此同時,這一「工程」的實施,有效地培養了一批研究生和複合型人才,為研究中國古代文明培養鍛鍊了一支新生力量……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階段成果在北京正式對外公布,「工程」的標誌性成果有如下12項:
1.在我國歷史時代測年中,採用系列考古樣品。14C測年的方法,使誤差縮小,獲得成功,在斷代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14C測年樣品的製備質量穩定,骨質樣品的提純方法可靠。常規法測試精度達到0.3%;AMS法測試精度達到0.5%,並首次對系列的有字卜骨進行AMS法測年。
3.灃西H18的發現與測年,為商周分界確定了範圍。琉璃河H108「成周」卜甲的發現與測年,琉璃河M1193、晉侯墓地M8的研究與測年,晉侯穌鐘的研究,以及有關遺址的分期和系統測年等,為建立西周年代學體系,提供了重要依據。
4.以嚴格的考古類型學方法,排定「四要素」俱全的西周青銅器順序,為金文歷譜研究奠定了基礎。通過對吳虎鼎等關鍵青銅器的斷代研究,推定西周諸王年代,並證明共和以下歷譜可信。
5.對1997年3月9日新疆北部的日全食進行觀測,從理論和實踐上證明黎明時的大食分日食會形成天再旦現象,並確認「懿王元年天再旦」時間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
6.根據天文推算、文獻和金文曆日研究、考古與14C測年的綜合研究,選定公元前1046年為武王克商年。
7.採用黃組周祭卜辭三系統說,排定商王帝辛的祀譜,經與商末曆日比對研究,推定帝辛年代。
8.排除「三焰食日」為日食的可能性。結合甲骨分期研究與賓組卜辭五次月食的證認,推定了商王武丁的年代。
9.安陽洹北商城遺址的發現,在商文化考古學上有重大意義。
10.確認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的始建為夏商分界的界標。
11.對仲康日食的已有研究成果做出總結,並進行新的研究和推算。
12.在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多學科交叉研究途徑上做出探索,並積累了一定經驗。
夏商周斷代工程所推定的三代年表如下:
夏商周年表
續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夏商周斷代工程為中國公元前841年以前的歷史,建立起了三代年代學的框架。工程定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約為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殷約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為公元前1046年。同時排出西周十王具體在位年數和商代後期從盤庚到帝辛(紂)的十二王大致的在位之年。歷史的迷霧終於得以廓清,遺留千古的學術懸案得以破譯。
至此,中國古代文明史的紀年向前延伸了122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