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璣圖》中繪戀情

2024-10-06 05:14:42 作者: 商成勇、岳南

  武則天事佛,很大一部分無疑是出於政治上的原因。在政治統治上,她需要將盛行於世的佛教用來為自己服務,這是不必做任何掩飾的歷史事實。悠悠歲月,各朝各代,每一位皇帝都有自己的統治工具,利用佛教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則是武則天及另外幾位唐代皇帝的統治術之一。曾有一段時間,中國歷史將武則天這種做法稱為「佞佛」,今天想來,的確荒唐可笑。

  武則天大崇佛法,一俟為佛繡制金袈裟的想法成熟後,她便下令施行。

  江南的蘇繡湘繡,聞名久遠,武則天自然想到了江南的織繡高手。還未等她將這一想法出口,身邊的薛懷義似理解主子的心事,投言擲情,一副丈夫氣,要為武則天分憂解難。武則天鳳目舒展,薛懷義作為她最得力的親信面首,督辦此事,她焉有不放心之理。

  這薛懷義即武則天的宮內貼身面首之一,家籍為京兆鄠縣,即今陝西戶縣,原名馮小寶。他原為東都洛陽城中一經營藥材的小商販,身材魁梧,粗壯有力,也有點文化。因得幸於李淵女兒千金公主的侍女,進而與公主相識,隨後被推薦為武則天的男寵。武則天雖身份貴為天子,但天子也有七情六慾,在男女問題上,她的欲望是無節制的。在傳統的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氣氛下,她不得不顧忌朝臣們的議論,不好直接公開將男寵留在宮中,便開動腦筋,將馮小寶度為僧侶,親自為他起名懷義,使他能隨便出入宮禁。不僅如此,她還讓懷義與駙馬都尉薛紹合族,命薛紹事之為叔父,以提高懷義的身份。此後,薛懷義與洛陽高僧常有往來。689年夏天,薛懷義積極參與了編撰《大雲經》的工作,在此書中竭盡全力鼓吹武則天為彌勒佛下世,為武則天施行政治改革鋪路。稱帝後的武則天,親封懷義等為縣公,並頒賜給他們紫袈裟和標誌身份的銀龜袋[1]。

  懷義自然榮幸之至,他出入宮廷禁地,每每身披武則天賜予的紫袈裟,如入無人之境。

  法門寺北門牆所嵌之《璇璣圖》(原圖設色)。根據《扶風縣誌》和流傳本複製,應為「關中本」

  這一日,武則天將想要為佛制金袈裟的想法告訴懷義後,懷義手撫皇帝賜贈給自己的紫袈裟,心潮起伏,激動異常。作為面首男寵,懷義以他的精明幹練、侍候主子得力而深得武則天讚賞,在這個節骨眼上,懷義當然得絞盡腦汁大加表現一番。他馬上想到了自己的家鄉,很小的時候,便聽人說起民間刺繡珍品《璇璣圖》的事。鄠縣是長安的區縣,與扶風縣之間僅隔著一個周至縣,扶風縣民間才女蘇若蘭織就《璇璣圖》的故事,曾在故鄉廣為傳頌。想到此,他故作聰明,將江南織錦刺繡工藝大加棒殺貶低一番,弄得武則天如墮五里雲煙之中,摸不著頭腦。接著,他向武則天津津有味地講起了北方刺繡尤其是以扶風為中心漫及各縣各鄉各村的刺繡技藝,講起了蘇若蘭《璇璣圖》的來歷。

  在前秦時,一個月色朗照、天宇皓皓的夏夜,法門寺寺院附近村莊的父老鄉親們,沉浸於夏糧豐收的喜悅之中,坐在院子裡乘涼。忽然,銀河岸邊一顆明亮的星星拖著長尾巴向這裡箭一般直直射來,人們驚魂未定,只見它眨眼間已落在了寺院裡。夜深人靜,天籟俱寂,忽然天空中似有釵環聲玲玲作響,笙鼓管樂也由遠及近悠悠飄來,動人極了。第二天,便有奇事發生,離法門寺不遠處的蘇家村有位名叫蘇道質的窮秀才,妻子分娩,生下一個眉清目秀的女嬰。更神的是,滿月剛過,這女嬰即咿呀學語,八個月後就能說話,並已懂事。周原的鄉親們都說,這女嬰是個奇女子。因為孩子出生的那天,蘇秀才書桌前的一盆蘭花突然綻放,蘇秀才便給愛女起名若蘭。

  小小的若蘭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作詩,五歲撫琴,九歲便學會了織錦。十歲剛過,即可描龍繡鳳,琴棋書畫的精妙全被她運用到了織錦之中。遠近鄉鄰,將她的超人之才,傳播成了神話一般。一些富豪望門人家,更是央人接二連三上門求婚,但均被若蘭父女婉言謝絕。

  

  這一日,法門寺逢廟會,若蘭跟隨父親上香遊玩,在寺院附近的一個池塘邊,遇見一英俊少年挽弓搭箭,一箭射去,高空中一隻飛雁應聲跌落地上。少年接著又向池塘連發幾箭,水面隨即漂起幾尾帶箭的鯉魚。若蘭姑娘正被這少年射飛雁、穿池魚的神奇箭法吸引得入迷時,突然幾個士兵捆綁著一位衣衫襤褸的大漢,推搡前行,這群人身後,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大爺哭喊追趕,其慘狀目不忍睹。那位英俊少年見狀,急急跨上前去勸解,兵丁們非但不聽,反而動手打少年。少年一怒之下,三拳兩腳便打散兵卒,救出大漢。然後,又義贈白髮老漢一錠白銀,讓其父子快快逃離。少年的義舉,使若蘭姑娘心儀不已,湧起了強烈的愛慕之心。她細問父親這少年是誰,父親告訴她,這熱血少年乃已故右將軍竇真之孫,名叫竇滔。若蘭姑娘異常高興,遂向父親表露了自己對這少年的愛慕真情。蘇秀才也不反對,即托人向竇滔表示結親之情。竇滔全家早已聞知若蘭姑娘美名,唯恐求之不得,故一直未敢聲張,今日好事臨門,自然立即應諾。

  蘇若蘭與竇滔完婚,夫妻互恩互愛。不久,前秦苻堅看中竇滔的才學和武藝,便封他為秦州刺史。有一回,苻堅派他帶兵攻打東晉,竇滔此時已厭惡連年戰亂,便與妻子相商,藉故不從。苻堅一怒之下,將竇滔革職發配到流沙(今甘肅敦煌一帶)。竇滔臨行,蘇若蘭心如刀絞,牽衣頓足,戚戚送別。行至法門寺外池塘邊隨口吟詩:「銀箭夕日穿紅線,何故今朝斷絲弦?送君池邊千秋淚,漠漠流沙幾時還?」竇滔強按住心中的悲傷,隨即安慰道:「陽春飛鳥嬉戲時,邊關壯士自回還。」情依依,悲悽淒,水碧碧,相親相愛難捨難離。送到村外,就要分手了,兩人更加悲傷。若蘭見秋葉飄落,一行大雁悲鳴,又吟詩:「瑟瑟秋風孤雁鳴,古道西望淚濕巾;野日慘慘照荒草,佳音不知幾度春?」竇滔又安慰她道:「秋去冬盡春日暖,自有鴻雁送佳音。」

  苻堅無情地拆散了這對相親相愛的青年夫妻,當地周原父老鄉親無不為之嘆息。

  竇滔走後,蘇若蘭每天孤坐窗前,遙望西邊漠漠天空,冬去春來,幾度花紅葉落,鳴雁依然無影無蹤。每到夜晚,她思念丈夫心切,凝視天邊明月,月缺月圓,不見壯士歸還,悲淚涌流。日餐漸減,夜夜孤燈,思緒萬千,只盼心上人能早日脫離謫貶,平安歸還。

  激情中,蘇若蘭磨墨擺硯,提筆寫出自己的思念。開始,每天寫幾首思念詩,白駒逝水,年復一年,竟寫成七千九百多首詩。然而,愛人竇滔仍不見回還。

  由於蘇若蘭才情若泉,時時不間斷地噴涌而出,寫詩的事也便傳開了。苻堅的妻弟,為了討好苻堅,得知蘇若蘭確是一不凡才女時,竟仗勢欺人,要接若蘭進宮,為苻堅做妃子。若蘭悲憤交加,毅然剪去自己的一頭青絲,表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她孤坐繡閣,輕搖紡車,紡纏出縷縷細紗,去水塘洗淨,染成五彩線。最後,將五彩線晝夜不停地織成了一幅千古奇珍、綺麗無比的詩錦——《璇璣圖》。這《璇璣圖》里,滲透著若蘭的傾腹才華、一腔衷情,是她高智力、深才情的巍然凝結。

  詩錦織成後,竟無人能讀懂。若蘭說:「非我夫君,莫能讀之。」後來,她竭盡所能,歷經千難萬磨,托人將《璇璣圖》帶到邊關,帶給竇滔。竇滔讀懂了妻子的一片真摯之情,悲痛欲絕,他仿佛見到了善良而賢惠的妻子,從遙遠的故鄉來到自己的面前。這件事在邊關將士中間傳開後,引起了大家對苻堅的不滿。有一位邊關守將十分感動,在他的熱心幫助下,竇滔終於擺脫了淒涼的流放生活,逃回到自己的家鄉扶風縣。但是,令他肝腸裂斷的是,他已見不到自己恩愛多情的妻子蘇若蘭了。若蘭由於等不到他的歸來,孤苦一身,無力抵抗苻堅妻弟的威逼糾纏,便守節盡忠自縊而亡,成為千古遺恨。蘇若蘭的死,成了關中民眾倒苻的一根導火線,前秦苻堅的王朝不久便土崩瓦解了。然而,周原法門寺的父老鄉親不會忘記蘇若蘭,八百里秦川的民眾也在傳說中永遠記著蘇若蘭的名字。法門寺周圍的人們,在若蘭死後不久,又聽見天空響起輕悅的釵環聲和鼓樂聲,又看見多年不見的織女星出現在銀河岸邊,大家爭相流淚禱祝蘇姑娘轉世再來人間。也許是蘇若蘭在天有靈,法門寺乃至整個關中各縣村寨,自那以後便出現了一茬又一茬民間刺繡能手。直至今天,秦川各縣村寨的刺繡品,仍可與江南刺繡分庭抗禮。「秦繡」率先在北方馳名起來,廣受各方喜愛,它似乎比江南的蘇繡湘繡更惟妙惟肖,美麗絕倫。

  因此,武則天的男寵面首薛懷義,便在武則天意欲織繡金袈裟奉佛的當頭,講起了關於《璇璣圖》的故事,讓武則天大加讚嘆吃驚,受到了很大的震動。她隨即命薛懷義探訪民間,尋回那使她雲山霧罩的仰慕之物。據史書記載:這幅詩錦僅八寸見方,蘇若蘭以紅、黃、藍、紫、黑五色彩線將它織成,用色得宜,令人賞心悅目。蘇才女將它起名《璇璣圖》,意即它能像羅盤一樣旋轉連讀。由於它織成的是一方五彩詩錦,因而後人又叫它「織錦回文」。《織錦回文璇璣圖》縱橫迴環,交叉跳間相讀,皆成美妙的詩篇,共可讀出7958首,詩體繁複多變,詞美韻和,節奏鏗鏘,情真意切,是蘇才女忠貞愛情的全部心血結晶。

  竇滔將蘇若蘭的織錦回文帶回故鄉後,人們爭相摘抄傳讀,學誦印行,流傳甚廣。可是,到了武則天時,時間已不知不覺晃過了幾百年,《璇璣圖》真品還可尋得見嗎?

  薛懷義自有他的奇謀妙招。他踏遍周原、秦川,歷盡千辛萬苦,竟然找見了當年流落民間的《璇璣圖》,恭恭敬敬地獻給武則天。武則天見到寶物,喜愛吟詩誦句的她,驚喜之際,竟激情大發,大稱《璇璣圖》「才情之妙,超古邁今」「真為千古絕唱」,並提起御筆,親自書出一篇佳文,作為對《璇璣圖》的序。

  確實,織錦回文不論從哪個方面衡量,都是精妙高雅的無價之物,它標誌著我國文學史上回文發展的高峰,文物價值更是引人注目。在距今1700多年之前,將841個字排列成一個含詩7900多首的方陣,並用五彩線織成八寸見方的彩錦,就是當今科學技術和紡織技術都高度發展的情況下,恐怕也是一道不易解答的難題。蘇若蘭作為普通婦女,她超人的文學功底和紡織技術,是讓人不得不佩服的。難怪清代大文豪李汝珍把它收錄在巨著《鏡花緣》中,並稱:「得觀此文,三生有幸。」

  江南鄉村流傳之詩巾,仿《璇璣圖》之意創作

  我們由此可以想見,武則天在得到這幅《璇璣圖》的時候,是怎樣的一種激動。

  武則天由《璇璣圖》中得到很大啟示,她親自叮囑薛懷義,要他挑選舉國最高妙的織繡人才,要像繡《璇璣圖》一樣,精心繡制獻給佛的金袈裟。

  薛懷義挑選八百里秦川宮內宮外的織繡能手,又挑選全國最傑出的冶金高手,終於在最短的時間內,蹙金繡出一件絹里袈裟。這件金袈裟四周設緣,捻金線釘繡雲紋,中部界成水田格,格中繡蓮花,四角飾卍字。獻與武則天,武則天龍顏大悅,重重獎賞薛懷義。由於薛懷義造制金袈裟有功,武則天又讓他督造明堂,先後動用數萬工時,最後建成高達300尺的大屋。

  單說這金袈裟上的捻金線,此項工藝使人不得不對唐代抽金絲工藝大加讚嘆。金線的截面平均直徑為0.1毫米,這在世界上無疑是僅見的。

  絲織物加金織、繡,最早見於漢桓寬《鹽鐵論》,《三國志》亦有織物用金的記載。《北史·何稠傳》還提到:「波斯嘗獻金線錦袍,組織殊麗,上命稠為之,稠錦成,逾所獻者。」但是,實物過去一直未能見到。考古隊員們自法門寺地宮前室中發掘的包括武則天繡裙、武則天金袈裟等等精美無比的蹙金繡和織金錦物件,使我們對唐代紡織工藝技術的水平有了一個深切認識。

  注釋:

  [1]銀龜袋:龜袋,唐代官吏盛龜符之袋。古代官符多為虎符,唐高祖避其祖李虎名諱,改用魚符(形似鯉,諧音「李」)。唐制五品官以上皆佩魚,按品級不同,分別以金、銀、銅魚為飾物憑信,盛魚符之袋謂「魚袋」。但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定製,改佩魚為佩龜,盛龜符之袋謂「龜袋」;三品以上龜袋飾金,四品飾銀,五品飾銅。至中宗神龍二年,罷龜復改佩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