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就是隧道

2024-10-06 05:13:49 作者: 商成勇、岳南

  韓偉先生的斷言沒錯,這正是平常所說的封門石。於是,他指揮考古人員和後勤人員拿來導鏈,用以吊起封門石。待八塊封門石搬掉後,凸現於人們眼前的,是一個雙扇素麵青石門。石門高約1米,門扇正面無紋,不太光整。兩扇門環處,一把大鐵鎖緊緊鎖住了澆鑄進門扇的鐵環。鐵鎖已因年代的久遠而完全鏽死。怎麼辦?

  這時,人們的眼光四下掃視,所有的人都似在尋找著什麼。他們發現,門框是由較大的四塊青石做成,門楣橫架於其上,門楣的東西兩端夾填著石塊,石塊正面光滑平整,上有梵文痕跡。還有門檻,亦為條狀青石砌成,其正面打磨後,雕刻出三層仰蓮瓣,上下兩層五瓣,中層六瓣,各層間上下錯列,蓮瓣的周圍飾有陰刻的捲雲紋,中層蓮瓣的正中還雕刻有佛像,旁有題刻,自西向東,依次為「南無□阿迦佛」「南無□精進佛」「南無□憂佛」「南無毗盧遮那佛」「南無盧舍那佛」。

  對於佛像、題刻、蓮瓣,考古隊員們並不陌生,問題在於這些東西兩側夾填的石塊上的梵文咒語無人能解得開。這令人神秘莫辨的梵文,絕不像《天方夜譚》中阿里巴巴打開石門寶庫的秘訣那麼簡單。

  刻有雙鳳的地宮大門楣額

  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時候,不知是誰喊了聲:「看看門楣上的頂石。」

  於是目光同時向頂石移去。只見頂石上方安置有一塊梯形石塊,石塊正中刻有兩隻對首飛翔的鳳鳥,鳳鳥周圍襯有線雕纏枝紋,布局對稱,構圖明朗。石頂左上角有「醴泉縣人王行□」等刻文。韓偉一眼便認出了,這兩隻鳳鳥,就是迦陵頻伽鳥[1],是一種佛典里象徵吉祥瑞福的神鳥。它的嘴微張,嘴裡含著一枚珠丹,這是獻給佛祖的最珍貴的吉祥物。

  韓偉從這一對吉祥鳥的存在,似乎找到了打開石門鐵鎖的答案。

  他斷定,封鑄地宮宮門的人,絕對是佛祖的忠實信徒。既然是佛祖的信徒,就應是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人。所以,石門內側不可能安置殺人機關。他和羅西章、曹緯、傅升岐、任周芳下至第一道石門,分析研究開啟辦法。

  此時的鐵鎖已鏽死,當年的鑰匙不知存放於何處,即使找見鑰匙,也不可能打開了。此種情形,只有用考古學中特殊的手段和方法進行處理。

  為了尊重宗教教義和宗教政策,考古人員在開鎖之前,請來了法門寺住持澄觀、靜一等法師,在漫道平台擺案焚香,為即將開啟的地宮誦經祈禱。

  請記住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4月9日上午10點21分,富有經驗的考古人員任周芳,根據大家事先研究的方法,用一根鋸條鋸開了門上鏽蝕的大鐵鎖,然後在錄像機和輔助燈光的照耀下,韓偉輕輕地推開了兩扇石門。

  隨著兩扇石門「咯嘣、咯嘣」地向兩側運轉,一股陰森潮濕的霧氣呼呼地噴射而出。霧氣凝重急促,瀰漫散發出一股刺鼻的霉味,這股霉味刺得眾人熱淚直流、咳嗽不止,不得不撤離到石門兩側以避霧擊。

  待霧氣漸漸散盡,錄像機的燈光才重新對準地宮。透過淡淡的霧氣,考古人員看到甬道內石壁斷裂嚴重,地面散鋪著無數的銅錢和崩裂的碎石渣。

  為防止不測,韓偉、曹緯、羅西章等在地宮口決定,先察看險情,確定安全措施。於是,由韓金科、羅西章、韓偉、曹緯和省文物局來的侯衛東依次進入甬道,考古人員白安理、傅升岐等隨後跟進。他們小心翼翼地在地宮內轉了一圈,為了避免踏壞、破壞了文物和文物遺蹟,大家很快依次退了出來。隨後立即擬訂了發掘地宮的計劃。

  隧道中發現的十三枚(中)玳瑁開元通寶

  幾年後,當韓偉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說:「當我拿手電,向這座剛剛啟開的卻已經封閉了1113年的地下寶庫照射時,一股強烈的那個時代的雲煙氣息撲面而來,我看到了宗教信徒們的無比虔誠和敬意,看到了統治者為求得統治安穩而不惜耗費巨大財富,也看到了那樣一個被神學時代所統治的中國中世紀風貌……」

  在進入地宮之前,韓偉組織召開了臨時會議,並提出甬道內先以木材支撐的辦法,這個想法當然是為安全而計。因甬道內部沒有發現文物存放,且頂部斷裂嚴重,為萬無一失,決定不再繪圖,只搞文字記錄、錄像和照相,並決定由曹緯帶呂增福、徐克誠入內,將撒在甬道地面上的銅錢撿出。

  會議結束後,考古人員依次進入地宮門。手電光下,他們看到,眼前是一段長長的隧道。隧道兩邊的石牆、頂部和地面,均為黑色大理石鑲砌,且用白石灰勾縫。銅幣仍然滿地都是,在數以萬計的銅幣中,又發現了幾枚玳瑁幣,與踏步漫道上的玳瑁幣加起來,一共十三枚。這十三枚稀有錢幣,在法門地宮宮門還未洞開之前,全中國大陸也就只有兩枚!至此,共出土古代貨幣四百多公斤,計七萬多枚。這幾乎囊括了唐代的全部貨幣品類。

  在隧道的石壁東側,有好多或端正或歪扭的刻字和用白色顏料書寫的題記,如「右神策軍使衙子弟都部領迎送真身□□周」等,內容多與迎送真身或「勾當(處理承辦)隧道」有關。

  由這一切,考古隊員們不難想像,當年佛事鼎盛時迎奉佛骨的壯觀情景。

  隧道的後邊為第二道石門,石門前為兩塊石碑所堵封。韓偉再次召開臨時會議,並決定迅速打開第二道石門。如險情不嚴重,則進入前室清理。

  要打開石門,必須先將堵封石門的兩塊石碑搬出,於是,在民工的配合下,用了近三個小時,兩塊石碑全部被運出地宮。只見運出的石碑之上,刻滿了以楷書書寫的文字,字體看上去頗有中國傳統書法飄逸大方、遒勁有力的氣勢。

  第一塊石碑上,開首刻著如下的文字:

  大唐咸通啟送岐陽真身志文

  內殿首座左右街淨光大師賜紫沙門臣僧澈撰內講論賜紫沙門臣令真書

  第二塊碑文較前面第一塊石碑字數要多,起頭兩行文字如下:

  監送真身使

  應從重真寺隨真身供養道具及恩賜金銀器物寶函等並新恩賜到金銀寶器衣物等如後

  幾位考古隊員,一邊擦著汗漬漬、灰濛濛的臉,一邊反覆琢磨字意,不禁喜形於色,亢奮激動。

  「無價寶!無價寶!!無價寶啊!!!」最先悟出門道的考古專家激動得不能自已,跳著喊了起來。眾人跟著陷入不可抑制的發狂狀態。

  聞訊趕來法門寺現場具體指揮發掘的陝西省副省長、歷史學家孫達人,以他文物考古內行敏銳的頭腦,做出如下斷語:

  「有了兩塊石碑刻文,我們就可以按圖索驥,不用發愁了。千年迷宮,在人民手裡,終要再現出它如意吉祥的謎底……」

  原來第二塊石碑詳細記載了大唐咸通十四年迎奉佛骨後,皇室供佛器物的名稱、大小尺寸、重量和施奉者姓名等,這是我國唐代考古所發現的唯一最完整的《物帳》碑。前一塊《志文》碑和後一塊《物帳》碑,是我國現存為數不多的唐碑精品。從這兩塊珍貴唐碑的文字分析,它們顯然是唐代最後一次迎送佛骨即咸通迎佛骨一事時留下的。

  對於這兩塊珍貴的唐碑,考古隊員仍像對待其他文物一樣,丈量、登記造冊。

  《志文》碑長113厘米,寬48厘米,碑文楷書,47行,每行21字,共計約900字,一一記錄在冊。這900字,真實確切地向人們揭示了一段佛事歷史,它的出現,使那些流傳甚遠的人與事、是與非有了真假之參照。《志文》這樣記述:

  大唐咸通啟送岐陽真身志文

  內殿首座左右街淨光大師賜紫[2]沙門臣僧澈撰,內講論賜紫沙門臣令真書。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物帳》碑。這是目前中國考古發現的唐代唯一完整的物帳碑,碑文詳載大唐咸通十四年迎奉佛骨時期,皇室供佛器物的名稱、大小尺寸、重量、施奉者姓名等

  法門寺真身寶塔唐代地宮縱剖面,橫剖面圖

  這塊石碑碑文半文半白、長長的一串文字,到底告訴了人們什麼呢?很明顯,它述說了中國歷史上從元魏至唐代帝王歷次來法門寺禮拜佛骨的經過,其中包括歷史上有名的,也是法門寺最大一次劫難的「會昌滅佛[16]」事件。從這段記載中,人們更加真切地了解了盛唐之時那波瀾壯闊、氣勢恢宏又奇事百出的迎佛送骨活動。正是有了這些奇盛的活動,才有了後來人們在法門寺地宮看到的一切,才有了那麼多歡樂與悲哀、神秘與驚險的故事。

  注釋:

  [1]迦陵頻伽鳥:又譯作美音鳥或妙聲,按佛教經義,此鳥發聲微妙,勝於其他禽類,聽者無厭,喻大行大度眾生。不過,亦有人認為這兩隻神鳥是「朱雀」,中國傳統代表南方的神祇,故鐫於南向的地宮大門頂石上。

  [2]賜紫:唐制以紫色為三品以上官員的袍色,五品以上為緋色,官位不及者、僧道乃至書院待詔,也往往有賜紫之舉。此處是指朝廷賜紫袈裟給高僧,以示寵貴。

  [3]閻浮:即閻浮提,須彌山南方之大洲,為吾人所居,佛教以此引喻為人世間。

  [4]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均在此舉行。其後宮室漸備,另在都城近郊東南建明堂,以存古制。武則天於垂拱四年(688年)毀洛陽乾元殿,在其上改造明堂,高三層。證聖中,明堂遭回祿之災,則天又令薛懷義督造重修。直至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始毀明堂上層,改修下層為新殿,次年命名為含元殿。其遺址現已經考古發掘。

  [5]星使:古代天文家認為天節八星主使臣持節,宣威四方,故稱皇帝派遣的使者為「星使」。

  [6]高品:唐貞觀中,太宗定製,內侍省宦官不得高於四品。至玄宗時封賜浮濫,此制已壞,但礙於祖宗家法,乃命宦官三品以上衣紫者,皆以「高品」署官階。

  [7]負扆,古代天子朝諸侯,背扆(戶牖間畫有斧紋的屏風)南面而立。臨軒,天子不居正殿,而至殿前之平台。此二句意指唐懿宗迎奉佛骨之肅穆虔誠。

  [8]大官,官名,即太官。秦、漢有太官令、丞,掌皇帝飲食宴會,屬少府;北魏時,太官掌百官膳食。玉食,珍美的食物。由於此句之典故出處不詳,因此含義無法完全理解。

  [9]甲帳,供養神明的高級帷帳。此句典故出於《北堂書鈔》卷一三二引《漢武帝故事》:「上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雜錯天下珍寶為甲帳,次為乙帳。甲以居神,乙以自居。」漢武帝好求仙道,以甲帳奉神,因此《志文》撰者譏其有「沖虛之思」。

  [10]十地:佛家用語,亦稱十住。指佛教修行過程的十個階位,常見的有大乘菩薩十地和三乘十地等兩種說法,內容不一,但其最後境界皆是達到成佛的理想。

  [11]九蓮:佛家用語。淨土宗認為,修行完滿者死後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身坐蓮花台座,因各人生前修行深淺不同,而所坐蓮台有九等之別,九品蓮台是最高一等。

  [12]五云:佛家將「五障」譬喻為雲。五障又稱五礙,是佛教修行的五種障礙,包括煩惱障、業障、生障、法障、所知障,它們會妨害道機,使人不得入於佛法。

  [13]東頭:即大明宮,位於唐長安城的禁苑中,因在太極宮之東北,故又稱東內。太極宮則稱西頭、西內。唐主原在太極宮聽政,自高宗龍朔三年(663年)以後,主要朝會之所正式移至大明宮。

  [14]幡:亦作「旛」,旌旗的總稱,用來供奉和裝飾佛、菩薩的法具。以青、黃、赤、白、黑等五色絲綢與各色繡線,刺繡縫製而成,故又稱五色幡。上面除了有獅、龍、象、蓮花等吉祥圖案外,往往綴以響鈴,鑲以花邊。一般懸掛於佛堂,增加其莊嚴氣氛,並有祈福之意。

  [15]龍花三會:又作龍華三會。據經文記載,彌勒菩薩曾在龍華樹下成道,並開三番法會,普度人天,故名。

  [16]會昌滅佛:中國佛教史事。唐會昌五年(845年),武宗下令滅佛,宣稱僧尼是耗費天下的蠹蟲,所以毀天下寺院4600座、小庵寺4萬餘座、征籍僧尼奴婢歸官府或還俗的總數達41.5萬餘人,沒收良田數千萬頃。除此之外,這次滅佛也波及摩尼教、景教、祆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