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一語成讖

2024-10-06 05:09:29 作者: 岳南

  但是,歷史老人偏偏沒有這樣安排,他所賦予眾生的是這樣一幅夕陽晚照的畫面:

  當清宮內尚處在一片悲慟之中時,慈禧急召醇親王載灃入中南海,確定立嗣之事。

  載灃慌忙來到儀鸞殿,跪倒在慈禧的幃帳前,輕聲呼喚:「老祖宗,御體可安?」

  載灃聽到這裡,早已涕淚俱下,嗚咽不止,連忙叩頭謝恩。正欲退下,又聽慈禧喘了口粗氣喚道:「回來,予還有訓示。」

  載灃又慌忙回身跪下。慈禧吩咐太監撩起幃帳,眼直愣愣地盯著他說道:「載灃,抬起頭來。汝速回王府,將溥儀挾進宮來,嗣後即刻登極,免出枝節。登極的名義就叫作『承繼同治,兼祧[1]光緒』吧!」

  「嗻!奴才遵旨,即刻行事。」

  

  載灃顫顫抖抖地起身時,平生第一次瞥見慈禧的臉。只見那張瘦骨嶙峋又慘白無光的臉上,慢慢滑下了兩行渾濁的淚水。

  宣統小皇帝與其父攝政王載灃

  十月二十二日,紫禁城內的空氣短暫地凝固之後,本朝驚天動地的大事終於發生了。駕馭大清帝國近半個世紀的鐵血女人,七十四歲的慈禧皇太后咽下最後一口氣,死於西苑[3]儀鸞殿。自此,一個即將全面毀滅的帝國殘局,落到了年僅三歲的溥儀身上。

  當然,只有三歲的溥儀自然無法也沒有能力駕馭帝國的航船,千斤重擔由屬於庸才之輩的攝政王載灃和屬於蠢材之流的隆裕太后(光緒帝皇后、慈禧的侄女)擔起。而這兩個被慈禧生前視為親信的庸才與蠢材的短暫合作,卻加快了奄奄一息的大清帝國走向滅亡的腳步。

  慈禧死後第十七天的十一月九日,在陰氣瀰漫的紫禁城太和殿,溥儀被抱上龍床,以大清皇朝入關後第十位皇帝的九五之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當司禮大臣讀到新天子的年號定為宣統時,溥儀突然哭喊著要回家找乳母吮奶。其父載灃急步向前側扶著幼子,以十足的庸才之言焦急地喊道:「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

  這不祥之語一經出口,跪拜的群臣大為驚駭,同時又無不憂心忡忡,長吁短嘆:「天意至此,看來這大清真的是要完了!」

  攝政王載灃不幸而言中。

  就在溥儀登基不到三年的辛亥年(1911年),大清帝國的喪鐘被南方的革命黨人敲響。隨著武昌起義的發生,全國掀起了暴風驟雨般的反滿狂潮。革命黨人和人民大眾崇拜的新偶像孫中山於1912年1月1日,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身份,在南京宣誓就職,成立臨時政府,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

  民國政府的成立,使日薄西山的清王朝在革命黨人的脅迫和本朝北洋大臣袁世凱的誘逼、欺騙下,極不情願但又無可奈何地做出了讓小皇帝溥儀退位的決定。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的陰謀策劃下,隆裕太后帶著六歲的小皇帝溥儀,在紫禁城養心殿舉行了清王朝最後一次御前會議,正式宣告退位。參加御前會議的袁世凱,面對大清皇朝這最後也是最為悽慘的一幕,假裝不忍,伏在地上,滿目含淚地再請皇族會議議定。此時的蠢材隆裕太后像是在對溥儀,又像是對自己說道:「他們都已挾資走脫了,剩我母子二人,還有何說?不過祖宗創業維艱,卻不能輕送在咱們孤兒寡母手裡,致成為千古憾事。咱們不自修政,貽誤大事,坐失江山,將來有何顏面去見祖宗先帝?但事到如今,說也無益,你們去擬旨遜位好了。」說到這裡,不禁淚如雨下。

  《京師公報》發布的清帝退位「號外」

  遵照懿旨,退位詔書很快由本朝狀元張謇擬就,內稱:「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將領,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隆裕太后看過,顫抖著雙手將詔書鈐寶,又忍不住淚流滿面。這位一生並未得到過多少幸福的悲劇性女人,終於又以無限的悲愴之情為大清帝國的百年基業畫上了句點。

  在清廷公布的退位詔書中,中華民國《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等也一併公布於眾。這個在後來的許多年中,曾引起過糾纏不清、恩怨不明又和清東陵被盜案以及溥儀的人生軌跡有著緊密關聯的重要文件這樣寫道:

  (甲)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

  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贊成共和政體,中華民國於大清皇帝辭退之後,優待條件如左(編者註:傳統行文從右至左,故):

  第一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第二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歲用四百萬兩,俟改鑄新幣後,改為四百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

  第三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4],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 大清皇帝辭位後,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慎保護。

  第五款 德宗陵寢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5]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並由中華民國支出。

  第六款 以前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以後不得再招閹人。

  第七款 大清皇帝辭位以後,其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第八款 原有之禁衛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乙)關於清皇族待遇之條件。

  第一款 清王公世爵,概如其舊;

  第二款 清皇族對於中華民國國家之私權及公權,與國民同等;

  第三款 清皇族私產一體保護;

  第四款 清皇族免當兵之義務。

  (丙)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

  第一款 與漢人平等;

  第二款 保護其私有財產;

  第三款 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第四款 王公中有生計過艱者,設法代籌生計;

  第五款 先籌八旗[6]生計,於未籌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餉,仍舊支放;

  第六款 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

  第七款 滿、蒙、回、藏原有之宗教,聽其自由信仰。

  皇帝退位詔書和民國優待清室條件公布天下,宣告了大清皇朝統治中國的正式終結。自明山海關守將吳三桂迎清兵入關,多爾袞定都北京,以攝政王開基,入主中原,奠定大清基業,此時也以攝政王終結,共傳十主,凡二百六十八年,若加上入主中原前,清王室在滿洲[7]稱帝時的二主(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總計十二朝。

  按照清廷和民國政府事先達成的協議,紫禁城一分為二,以乾清門廣場為界,前朝部分即三大殿[8]和文華、武英等殿宇歸民國政府所有,內廷部分即後三宮[9]和東、西六宮等處,仍為清廷占據。

  注釋:

  [2]側福晉:即側室福晉。「福晉」或作福金、夫金、富金,滿語,清代貴婦爵名。原為女真人對漢語「夫人」之訛譯。清制,親王、世子(親王之嗣子)、郡王、長子(郡王之嗣子)的嫡、繼正室封為福晉,側室封為側福晉、庶福晉。另外,在清太祖時典制草創,後宮中沒有其他的位號,均沿用滿洲習俗,稱嫡妻為大福晉,妾為側福晉、庶福晉(即側妃、庶妃)。例如努爾哈赤的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皇太極之生母)被稱為大福晉,皇太極的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被稱為中宮大福晉。直至康熙年間,后妃定製,始不再混用此一名稱。

  [3]西苑:位於紫禁城西側,是有八百年歷史的皇家園林。初辟於金元時期,元代建大都後又加以擴展,明清兩代續有增建,稱為西苑或西海子,面積約是紫禁城的六倍。中心地帶為南海、中海、北海,合稱三海,水面相連通,四周有很多宮殿、景點、官廨、廟宇,至今尚存者已十無一二。現北海已開放為公園。

  [4]頤和園:清代著名皇家園林,前身為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造的清漪園。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挪用北洋海軍軍費,再次興建,作為起居、理事、遊憩之處,並易其名曰「頤和園」。位於北京西郊,占地二百九十萬平方米,由萬壽山(原稱瓮山,乾隆十六年為皇太后六旬大壽而改名)、昆明湖(原稱瓮山泊、西湖,乾隆皇帝建園後改名)、宮殿區三部分組成,共有建築三千餘間。其中水面約占全園面積的四分之三,主要集中於萬壽山之陽。現已列為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的典範,對外開放參觀。

  [5]奉安:亦稱永安,即恭奉皇帝的靈櫬從殯宮(入葬前靈骨暫安之處)移往陵寢,入地宮安葬。

  [6]八旗:清代常備軍之一。滿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獵為業,每年到采捕季節,以氏族或村寨為單位,十人結伴入山,由有名望者統率,每人各出箭一支,這種組織稱為「牛錄」(或作牛鹿,滿語,漢譯為大箭),首領稱為牛錄額真(或作厄真,滿語,漢譯為主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將所轄人民編為黃、白、紅、藍四旗,旗皆純色。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在原有牛錄製的基礎上,增編鑲(俗亦寫作「廂」)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創建了八旗制度。旗幟除四正色旗外,黃、白、藍均鑲以紅,紅鑲以白。其制規定,每三百人為一牛錄,設牛錄額真一人;五牛錄為一甲喇(或作扎蘭、札攔、加喇、加藍、家喇、夾喇,滿語,漢譯為竹節、段,有「行伍」之意),設甲喇額真一人;五甲喇為一固山(滿語,漢譯為八旗之「旗」),設固山額真一人,掌該旗之戶籍、田宅、教養、營制、兵械,以及選官序爵、操演訓練等軍政事務,下置左右兩位梅勒(或作美凌,滿語,漢譯為肩,有「副」之意)額真。八旗制度乃軍民合一,以旗統人,凡滿族成員皆入旗為兵,這便是「滿洲八旗」的前身。後金天聰八年(明崇禎七年,1634年),將梅勒額真以下的額真改為「章京」,翌年分設蒙古八旗,清崇德七年(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分設漢軍八旗,旗色皆與滿洲八旗同。從此,八旗的每一旗下都包括滿洲、蒙古、漢軍三個部分,共計二十四旗,但以滿洲八旗為主。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死後,清世祖福臨為了加強對八旗的控制,將皇帝自將的鑲黃、正黃、正白等三旗,稱為「上三旗」,由王公所統的其餘五旗,稱為「下五旗」。八旗兵是清王朝開國的武裝力量,入關後又分為京營和駐防兩部分。京營八旗負責皇宮和京師的安全,形同禁軍,駐防八旗則派駐全國各大城市和軍事要衢。順治十七年(1660年),定八旗各級官員之漢名,牛錄章京為佐領,甲喇章京為參領,梅勒章京為副都統,固山額真為都統。

  [7]滿洲:地名,因滿人起源於中國的東北地區,故將奉天(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泛稱為「滿洲」。在明代和朝鮮的官私著述中都不見這一名稱,他們經常用的是建州、女真、女直,而滿族的官方檔案自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就有「滿洲國」一詞,一般則自稱女直、諸申、肅慎。明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正式下令,滿族一律稱滿洲,禁用其餘舊名。從此,有清一代,滿洲一直作為民族的名稱,與漢、蒙、回、藏等並用,至於滿洲二字之含義如何,說法很多,現在尚無定論。

  [8]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之總稱,是位於紫禁城內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也是明清時期外朝的中心,三大殿南北依次坐落在土字形的台基之上,以門廡相連,四角有崇樓,為一封閉式院落。占地八萬餘平方米,約占紫禁城總面積的九分之一,是宮中最大的院落,至今建築保存完好。

  [9]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之總稱。位於前三殿後的中軸線上,是明清時期內廷的中心。後三宮南北依次坐落在兩米高的台基之上,以門廡相連,平面呈矩形,南北長約二百二十米,東西寬約一百二十米,占地約二萬六千平方米,房屋四百二十餘間,至今建築大致保存完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