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日暮皇陵:清東陵地宮珍寶被盜記> 殭屍與怪胎合演的一出歷史鬧劇

殭屍與怪胎合演的一出歷史鬧劇

2024-10-06 05:09:32 作者: 岳南

  大清帝國的太陽徹底落下了。此時的清王朝,如一具殭屍靜臥在紫禁城,進入了入土前的黃昏。而剛剛誕生的民國,則如同一個怪胎,迎來了一個晦暗的黎明——一個在密布的雲層中有幾道不祥紅光的黎明。

  就在這個黃昏與黎明交替時分,孫中山宣布把臨時大總統位置讓於自己尚不能與之抗衡的袁世凱。而隨著袁世凱的登位,北京城的紫禁城和中南海並立著兩個政府。一個是仍保留著「宣統皇帝」尊號,以溥儀為首的小朝廷;一個是堂而皇之的以袁世凱為首的中華民國大總統府。從此,中國政局進入了一個殭屍與怪胎共存,群鬼與虎狼共舞,陰謀與邪惡同在的時代。

  在這以後的十幾年裡,紫禁城內小朝廷那窮奢極侈的生活方式未有絲毫變更,宮裡宮外駐有大批的護軍,森嚴氣氛一如既往。一些滿蒙王公舊臣遺老,以及念佛吃素的僧侶,照例進進出出,向高踞在寶座上的「小皇帝」叩頭禮拜。仍有大批太監、宮女、侍衛供「小皇帝」和「後、妃」及「皇室」人員役使,並有「內務府[1]」、「宗人府[2]」等衙署為小皇帝和「皇室」人員操辦事務。1913年2月22日,四十六歲的隆裕太后在抑鬱中死去,其喪儀仍按清廷舊的禮制操辦,皇室人員穿孝百日,並素服二十七個月。民國政府下令全國下半旗誌哀三日,穿孝二十七天。

  1922年12月1日,已是十六歲的溥儀在紫禁城舉行了大婚典禮,將皇后婉容(郭布羅氏)接進了儲秀宮,又接淑妃文繡(額爾德特氏)入主長春宮。從此,小朝廷中的一招一式更加有板有眼,皇帝、皇后、妃嬪的夢也越做越香、越品越甜。而處於不祥黎明中的民國政府,大總統袁世凱先是裝出一副為民請命、身手不凡的氣派登台亮相,又暗中恢復帝制,並最終冕冠龍服,當起了皇帝(史稱「洪憲帝制」)。這一反常的舉動,遭到了實力派政客和軍官首領唐繼堯、蔡鍔的竭力聲討,各省亦紛紛高舉義旗響應討伐。袁世凱不久便被活活氣死。總統改由最早在武昌發動起義的軍事首領黎元洪來做。誰知好景不長,那擁兵自重的大辮子張勳,見袁世凱死了,便不再理會黎元洪的號令,竟率領他的辮子軍[3]從徐州一路殺到京城,將溥儀重新按坐到龍椅上,又讓其做了皇帝,並在城裡城外掛起了象徵著清皇朝的龍旗,完全實行了復辟。重新當上皇帝的溥儀沒有想到,他的這個舉動,為後來被驅逐出宮和東陵盜案的善後事宜,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更令他想不到的是,對這次歷史上稱為「丁巳復辟」的事件極為不滿的北洋實力派人物段祺瑞,立即在馬廠誓師,率軍殺來,直殺得張勳丟盔棄甲,逃到了荷蘭使館。那夢想著重振大清雄風的溥儀,也不得不第二次頒布「退位詔書」,天下暫時又得以平靜。這之後的幾年中,民國政府又接連經歷了幾任總統的更替(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整個中國漸成軍閥割據混戰不息的更加動盪不安的新格局。在這個色彩斑斕的歷史舞台中,男人哭哭笑笑,女人咿咿呀呀,各色大旗、各種勢力,呼呼啦啦、轟轟隆隆,你方唱罷我登場。在無數的劍拔弩張和滑稽熱鬧中,歷史終於迎來了以直系軍閥曹錕為政府總統的不凡的1924年和在這一年裡發生的北京政變。這次中國近代史上非同凡響的政變,在使總統下台、紫禁城內的小朝廷煙消雲散的同時,也為幾年之後清東陵發生的驚天大案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注釋:

  [1]內務府:或作內府,「總管內務府」的簡稱,清代總轄宮廷事務的機構,凡帝後的衣、食、住、行、育、樂都由其負責承辦,並管理太監、宮女等。清入關前即設置,順治十一年(1654年)廢,改設十三衙門。順治十八年(1661年)又廢十三衙門,復置內務府,遂成定製,直至1924年宣統皇帝溥儀被逐出宮為止。內務府的組織源於滿族的包衣(滿語,漢譯為家裡的,即奴隸,身份世代相襲)制度,其主要人員分別由滿洲八旗中的上三旗所屬包衣組成。最高長官為總管內務府大臣,簡稱為內務府大臣,正二品,皆由滿族王公大臣兼任,無定員,等於是皇帝的大管家。

  [2]宗人府:管理皇族事務的機構。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大宗正院而置,設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以親王領之。清沿明制,於順治九年(1652年)置,改宗人令為宗令,一人,宗正、宗人各一人,俱以宗室王公充任。宗人府掌皇族屬籍,按時纂修玉牒(皇帝家譜),書宗室子女嫡庶、名封、嗣襲、生卒、婚嫁、諡葬之事,對確保皇族特權、維護皇家宗法等具有重要作用。

  請記住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3]辮子兵:又稱辮軍。辛亥革命後,張勳駐節徐州,為了表示自己仍效忠清廷,遂命他的定武軍官兵禁剪髮辮,共五十七營,兩萬多人。故時稱張勳為「辮帥」,所部為「辮子兵」。復辟失敗後,張勳下台,留在徐州一帶的辮子軍為安徽督軍倪嗣沖收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