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電國務院

2024-10-06 05:05:14 作者: 岳南

  12月30日下午3時,正在值班的湖南省博物館革委會副主任(副館長)侯良接到了電話。此時,博物館的任務是在院內挖掘防空洞,當林彪的第一個戰鬥號令下達後,博物館也跟著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為了避免蘇修帝國主義的原子彈落到長沙之後毀滅文物,博物館黨支部決定立即將珍貴文物全部裝箱運往瀏陽文家市文華書院藏匿起來。現在,隨著館內一個長約近百米的地下洞穴即將完工,他們將疏散的文物陸續運回館內,準備藏入地下。也就在這最緊張、最忙碌的時候,侯良接到了報告。接到報告的他第一個感覺就是:完了,馬王堆漢墓遭到了破壞!

  侯良顧不得再想下去,立即將身邊的老技工張欣如叫過來,簡單地說了下情況,兩人分別找了輛自行車,急如星火地向長沙東郊五里牌外的馬王堆趕去。

  伏案工作的侯良(侯良提供)

  由於馬王堆土丘下發現炸彈的傳聞已在醫院官兵和附近的群眾中傳開,當侯良和張欣如氣喘吁吁地趕來時,只見整個馬王堆土丘上下遊蕩著許多前來觀看的人群。在一位戰士的介紹指點下,侯良和張欣如鑽進洞穴察看。當他倆就要走到盡頭時,只見有幾個地方來的小伙子會同醫院裡的傷病員,不知何時又將鑽孔的氣體點燃,只是火苗極其微小,照得洞穴忽明忽暗。小伙子們拿著自卷的旱菸,對著火苗吸食,並不時地發出好奇的笑聲。侯良見狀,大為震驚和氣憤,他以文物保護幹部的身份,抬腳踩住鑽孔,將火焰踩滅,同時將幾個小伙子強行驅逐出洞外。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老張,你看這個墓是不是被破壞了?」侯良心中忐忑不安地問道。

  張欣如對著鑽孔看了看說:「這類墓,在咱長沙叫作『火洞子』,新中國成立前已發現過七八個,當墓打開時,就有一股神秘的氣體冒出來,要是遇到火種,立刻燃燒,火焰有時高達數丈。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凡墓中有氣體冒出,裡邊的文物都保存完好,不過這種墓極為罕見,除新中國成立前盜墓者發現外,新中國成立後20年來,長沙發掘的墓葬不下數千座,但沒遇到一個『火洞子』,這是個了不起的事,千載難逢呀!現在趕緊把鑽孔堵上,我估計裡邊的文物損壞不大。」

  兩人找了幾塊白膏泥剛要堵孔,侯良突然想起了什麼:「老張,我看這氣體很神秘,你先在這裡守著,我到醫院去借個氧氣袋,看能不能收集些氣體回去研究。」說完,走出洞口,一路小跑向醫院病房奔去。

  當侯良拿著氧氣袋重回洞中,對準鑽孔收集時,因氣體已極其微弱,收集未能成功。這個失敗由此成為轟動世界的馬王堆漢墓發掘之後,科研工作中的一大缺憾——因為墓中那具聞名於世的女屍和許多保存完好的文物都與這神秘氣體息息相關。

  氣體收集未能成功,侯良和張欣如走出洞穴,又到另外一個洞口前做了詳細觀察。那裡雖無氣體冒出,卻也是凌亂不堪,侯良望著,不覺怒從心中起,他轉身對張欣如說:「走,找他們醫院領導,誰讓他們隨便挖掘古墓的?!」兩人說著來到了分管後勤和戰備工作的副院長白明柱的辦公室。

  「馬王堆漢墓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你們怎能隨便挖掘戰備工事?」侯良做了自我介紹後,又單刀直入地問。

  「這是哪裡的話,我們怎麼知道是座漢墓,原以為是座沒有家主的小山包,院黨委才決定在這裡施工的,要是知道是漢墓,我們解放軍又不是盜墓賊,挖它幹什麼?」白明柱理直氣壯地答。

  侯良從省委文化組轉來的情況報告中,已大體地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只是眼見好好的一座墓被掘開兩個窟窿,且三天之後博物館才知道,結果噴射的氣體也未收成,裡邊的文物也不知是否遭到了破壞,出於一個文物保護幹部的職責和文化良知,氣惱之下才來質問。現在看來他們確實是不知道,如果知道就不會認為地下埋藏著炸彈而興師動眾地折騰了。事實上,自1961年始,湖南省人民政府就將馬王堆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豎立了文物標誌。但當1966年「文革」風潮掀起時,文物標誌被紅衛兵和「革命」群眾砸毀搗爛,這裡又成了荒嶺野丘,沒人知道它的巨大價值了。想到這裡,侯良向白明柱叮囑了幾句「要保護好,不要讓階級敵人鑽了空子,將地下寶物盜走或破壞」之類的話,走出辦公室,和張欣如騎車返回博物館。

  侯良返回博物館後的第二天上午,找來革委會的幾個成員說了情況,並提出:「馬王堆古墓已被發現,是回填還是上報請求發掘?如果發掘,用什麼樣的形式?需要多少人力物力……」侯良說完,其他幾名委員也不知如何是好,表示還是要召集館內科室的領導和有經驗的工農出身的老技工共同討論。當天下午,便召開擴大會議,先由侯良說明情況,然後聽取大家的意見。這時,一位技工組組長頗為激動地搶先說:「既然掘開了,回填幹啥?還是趁熱打鐵按過去的老辦法,打個洞進去,將東西掏出來完事。」

  在場的人沒有吭聲,只是把目光轉向他。此人原是一位「土夫子」(對職業盜墓者的稱呼);新中國成立前專以盜墓為生,幾十年來他和他的同行們盜掘了長沙周圍成百上千座墓葬,這些人盜墓的方式便是打個洞,鑽入墓穴,將裡邊的金銀器具掏出來就算大功告成。由於他們是在古董商的驅使利誘下以營利為目的進行盜掘的,許多珍貴文物都經過古墓商人流入美國和日本等海外地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一個機構曾專門派人駐在長沙購買盜運文物出境,致使中國的文化遺產蒙受了巨大損失。自1951年以後,隨著長沙市大規模地建樓平土、燒磚取泥,許多地下古墓需要保護和清理,而博物館人手奇缺,難以應付四面開花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鑑於「土夫子」們有極強的勘察、盜墓經驗,為發揮他們的一技之長,經勞動人事部門批准,博物館在長沙市招收了十幾位著名的「土夫子」,作為館內正式職工派往工地,配合各單位的建設,搞古墓葬的田野調查和清理。由於他們壓根不懂田野考古的程序和目的,其做法依然是打洞取寶,因而,凡由這些「土夫子」負責挖掘的墓葬,只有金銀器具被掏了出來,其他的文物全部丟棄損壞。不僅如此,那些掏出來的金銀器具、劍戟矛弩等,也像農民運土豆一樣,用筐盛裝後,擔到博物館往倉庫一放算是交代,這種做法致使後來的研究者無法知道各類文物是出於何地、何墓、何種排列組合程序,更無法深入研究,造成了湖南考古事業無法彌補的混亂和損失。

  一晃20年過去,「土夫子」們的思維模式依然未能轉變,這次,再度提出了在馬王堆打洞取寶的建議。但此時不是彼時,這個「土夫子」的建議只得到少數人的響應。一番討論後,主管業務的侯良做了拍板式的發言:「過去我沒在博物館工作,以前怎樣發掘我不太了解,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們今後不要再去辦那種傻事、錯事了,如果要發掘馬王堆古墓,就要嚴格按照田野考古程序,先上報中央和省里批准,然後再組織科學發掘。」

  為爭取時間,當天下午,侯良便通過長途電話通知正在北京故宮幫助國務院圖博口進行出國文物展覽籌備工作的湖南省博物館館員高至喜,讓其速向國務院圖博口的負責人王冶秋轉呈湖南方面的報告,這份報告的主要內容是:

  1971年11月,解放軍三六六醫院官兵在長沙東郊五里牌外馬王堆挖戰備病房,由於他們不知道馬王堆是一座古代墓葬,也不知是省級文保單位,便照著土堆下的墓穴挖了下去。現在馬王堆已被挖開兩個大洞,並有一種神秘氣體從墓穴中噴出,點火即著。從湖南發掘的墓葬看,這種墓稱為「火洞子」,凡這種墓,裡面文物都保存完好。湖南省博物館準備對馬王堆古墓實施田野考古發掘。當否,請批示。

  高至喜拿著電話記錄稿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王冶秋遞上去,隨之補充道:「由於那兩個洞穴的口子還暴露在外,湖南方面怕通過正式報告拖延時間過長,對文物保護不利,所以先通過電話稿向您請示,正式報告隨後報來。」

  王冶秋拿著電話稿反覆看了幾遍,又向高至喜詢問了馬王堆的其他情況,最後說:「告訴湖南,既然墓已被挖開了,那就向省革會打個報告,開始發掘吧。」

  王冶秋(前)與高至喜(高至喜提供)

  高至喜立即給湖南博物館回電話,傳達了王冶秋的批示。湖南方面得知王冶秋批准發掘的消息,馬上又向湖南省革命委員會呈送了一份與給國務院幾乎相同的報告,有所不同的只是增加了請求調撥發掘經費並要求購買60把鋤頭、40個膠捲等具體內容。這份報告於1972年1月11日得到省革委會的批示,並有「撥款12000元」的回覆。有些節外生枝的是,當省革委會政工組一位主持工作的軍代表聞知後,頗為不解地對博物館領導侯良說道:「挖一個死人的墓,花那麼多錢幹啥?國家的錢是不能隨便亂用的,你們館才40個人,為什麼要買60把鋤頭?40個膠捲有多少張,你知道嗎?省里撥下的經費我要扣下6000元,給你們6000元就足夠了……」

  侯良聞聽此言,又氣又急,這樣一座方圓約有幾百米覆蓋層的大墓,要做到科學地考古發掘,豈是靠60把鋤頭能解決問題的,況且這考古發掘也與「拿國家的錢隨便亂用」毫不搭邊。

  儘管侯良和其他工作人員知道這6000元的經費,對發掘如此一座規模龐大的墓葬,無疑是杯水車薪,但目前正是「破四舊、立四新」「砸爛一切舊文化」的時代,馬王堆的發掘可謂生不逢時。既然在經費問題上又是「秀才遇上了兵」,也就只好振作精神,準備發掘。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