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頭小鴨浮水而來
2024-10-06 05:03:03
作者: 岳南
槨蓋板和浮起的木棺全部取走了,深埋地下的木槨初露真顏,儘管整個場面有如「水漫金山」之勢,但大輪廓還是可以分辨出來。這個輪廓便是:墓坑四周用厚木枋疊砌成槨牆,總面積略小於墓坑,槨的外形與墓坑相同,都呈多邊形,內由木製槨牆分隔為4個獨立的部分。按照考古規程,以其方位正式命名為東、中、西、北四室。四室中,以中室和東室最大,中室長9.75米,東室長9.5米,各寬4.75米;西室次之,長寬分別為8.65米和3.25米;北室最小,長寬各為4.75米與4.25米。整個木槨空間差不多有半個足球場一樣大,如此龐大的木槨不僅在湖北省考古發掘中從未有過,即是在整個中國也屬首次發現。
十幾天沒白沒黑地折騰,只見到了一個大木槨的輪廓、10口浮起的陪葬彩繪木棺,另外就是一汪清濁不一的深水,其他的文物什麼也沒有見到。那麼,這4個槨室哪一個才是墓主人的安寢之所,主棺何在?墓內到底有什麼文物,盜墓賊真的把陪葬品盜掘一空了嗎?東室水下那個若隱若現的黑色怪影又是何物?難道是墓主人的主棺不成?若是主棺,為何不放在空間最大、處於中心位置的中室而偏於一隅之地的東室,這個明顯不同於楚式墓葬風格和建築形式的大墓,到底是何人於何年代在此地建成,它留給現代人類的到底是什麼物質財富和精神啟示?這一切,即使是富有經驗的老一輩考古學家顧鐵符也無法解答,看來只有把水抽淨後,才能「水落石出」。於是,譚維四等考古人員決定,立即動用潛水泵抽水,儘快解開墓坑藏寶之謎。
過去幾次抽水,主要目的是針對盜洞而來,由於四室底部相通,水的容積太大,不但未弄清盜洞底部和文物被盜情形,反而把洞下污泥攪起,弄得整個中室北部混濁一片,其他幾室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坑清水皆受到污染。有了這一教訓,此次抽水當然不便再在盜洞底部插吸管,必須移至一個既不損害地下文物(假如此處有文物),又不至於把水攪渾的部位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因對水下探測工作不能用竹竿之類的硬物觸及,更不能把墓坑當成真正的水庫,找幾個年輕人脫了褲子跳下去摸魚一樣活抓活撈,這就成為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此前譚維四有過用小瓶裝水以線吊起來測試的方法,儘管不太理想,便畢竟還算可行。於是,清理組長郭德維、副組長楊定愛,分別以此種方法在不同的槨室測試。結果發現北室有的地方水位較深,達到了3.5米以上,這個現象或許意味著底部沒有文物或文物較少、較小。但只能憑感覺判斷有無,仍不能對底部情形做出明確判斷,令人放心不下。正當大家猶豫不決之時,一個青年實習員突然說了一句:「要是有個潛水望遠鏡就好了。」一句話提醒了眾人,譚維四也覺得此法有些意思,便令楊定愛設法造一個「潛水鏡」下水。
楊定愛很早以前就跟隨譚維四在江陵紀南城搞考古發掘,其特點是肯吃苦,愛鑽研,心靈手巧,善於在考古發掘中根據不同場景和情況,產生奇思妙想,製造相應的工具,從而解決了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此次受領任務後,很快想出了製造辦法,他找來一根長鋼管,前端用薄膜密封,內裝一個燈泡,接上電源,慢慢伸入水下,藉助燈泡的光亮透視水下的情況。由於燈泡的亮度和光照範圍有限,越往下越模糊,真正到了3米多深的水下,只能大體看個輪廓,難以辨明具體情形。如此反覆幾次,最後認為北室的東北角比較空曠,於是決定將潛水泵吸管插入此處。
一切準備停當,當天夜裡11點開始抽水。
潛水泵發著「隆隆」響聲轉動起來,一股股清水順著8米長的管道噴射而出,緩緩流入山岡下的溝渠。考古人員或蹲或站地聚集在墓坑周圍,與圍觀的近千名觀眾一同盯著水面變化,渴望奇蹟儘快出現。
水位在緩緩下降,眾人的注意力越發集中。突然,看上去平緩無波的西室「咕嚕」一聲輕微的響動,從水下冒出了一個黑紅色的枕頭一樣的物體。「有東西!」人群中有人喊了起來。
「是一隻鴨子。」又有人喊道。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這個形同枕頭又好像一隻鴨子的器物,正隨著抽水泵的吸力,緩緩向北移動。當要抵達坑壁時,考古人員才發現確是一隻「無頭小鴨」,待打撈上來仔細觀察,方知是一個木製漆盒。與一般漆盒不同的是,這隻漆盒整體被雕成鴨子形,周身髹黑漆,繪羽毛紋飾,腹內中空,靠近頸部有一圓形榫眼,眼內兩邊各有一凹槽,由此可知還有一個頭插入其上,形成了一個極富藝術特色的「鴨形盒」。不過,此時考古人員拿在手中的「鴨子」,只有鴨身沒有鴨頭,究其原因,沒人能說得清楚,只好作為懸案暫時擱置。想不到兩天之後,室內清理人員陳恆樹、陳善鈺、張華珍、李苓等人在清理西室浮起的2號木棺時,從棺內清理出了一個有頸彩繪漆木鴨頭,當時就有人聯想到這個「無頭小鴨」,將二者一拼對,鴨頭頸部兩個凹槽正好插入盒身內,轉動一下方向,鴨頭即被拴卡在盒體內,形成了一隻完美精緻的小鴨子。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這個時候大家才明白,2號棺出水時,棺蓋與棺身早已分崩離析,棺身側翻,小鴨子也隨之身首分離,鴨身落入水中,鴨頭仍在棺內。落水的鴨身因缺失頭部,水從頸部灌入腹中沉沒。當潛水泵抽水後,鴨身受吸力的作用在水底擺動翻滾,最後浮出了水面,重返人間。這是考古人員除棺槨之外在墓坑中直接提取的第一件珍貴文物,也是命運之神拋出的一把神秘鑰匙,後來的許多重大隱秘將由這把小小鑰匙予以開啟,只是當時的考古人員尚未意識到。
不久,這件文物在工地現場舉辦的一個小型展覽中展出,所標的器名是「鴨形盒」。一直關心支持發掘的雷修所政委李長信看後,對此物的工藝水平讚不絕口,並當場問譚維四:「這麼精美的一件藝術品,為什麼要起個『鴨形盒』的名字,是不是當年就這麼叫?」
譚維四回答道:「這件器物當年叫什麼名字,器身上沒有鐫刻文字,也沒有文獻可考,這個名字不是它的本名,而是我們給它定的。根據田野考古常規,古籍或此前出土物已有依據者從之,古籍或此前出土物無據又無法知其本名者,以其器形來命名。因為這件器物外形很像一隻鴨子,所以就叫『鴨形盒』了。」
李長信聽罷,輕輕搖了搖頭說:「這個名稱不夠雅致,而且依我看,它的外形不像鴨子,更像一隻鴛鴦。鴛鴦是中國老百姓所熟悉和喜歡的一種吉祥鳥,為何不叫它『鴛鴦形盒』呢?這樣又雅致又吉祥,還更接近實物。」
譚維四一聽,愣了一下,再細看此物,覺得確實像一隻鴛鴦,遂驚喜地對李長信道:「你說得有道理,真不愧是政治委員呵,既有政治敏感,又有文化水平,我與其他的同志商量一下,看要不要改過來。」
當天,譚維四與其他考古人員接受了李長信的建議,修改了標籤及各種記錄上的稱謂,改為「鴛鴦形漆盒」。按照考古業內規定,凡已經上記錄的器物不能輕易更換名稱,此次更名,是整個發掘過程中唯一的一次例外。可見李長信所言,的確是點准了考古學家們的穴位,而作為考古工作者,在這件器物的命名問題上所表現出的胸襟,也令世人為之敬佩。1993年12月20日,中國國家郵電部向全球發行的一套《中國古代漆器》特種郵票,其中有一枚就採用了這隻鴛鴦形漆盒圖案,名稱為「戰國·彩繪樂舞鴛鴦形盒」。從此,這件器物高貴典雅的名字走向了世界。
當然,鴛鴦漆盒之所以被郵電部選中,除了年代久遠和精美別致的工藝造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器身腹部那兩幅「彩繪樂舞」的圖案,正是這兩幅圖案所具有的深刻文化內涵和暗含的玄機奧秘,才使後來的譚維四等考古人員在冥思苦索之後,終於找到了破譯出土編鐘演奏的密碼,從而使湮沒了2000多年的音樂之門訇然洞開。
——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鴛鴦形盒前視圖
郵票上的鴛鴦形盒(1993年12月20日,中國郵電部在全球發行了一套四枚《中國古代漆器》特種郵票,其中就收錄了這件「戰國·彩繪樂舞鴛鴦形盒」。郵票發行後,受到國內外集郵愛好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