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與《王兵》
2024-10-06 04:59:12
作者: 岳南
管仲生活的春秋時代,正趕上周王室衰微、天下動盪、諸侯爭雄之時。各諸侯國之間為了自己的政治、經濟利益,隔三岔五地要來一場戰爭,整個天下到處可見涌動的血水,空氣中不時蕩滌著腥臊之氣——那是人頭落地之後對芸芸眾生的最後一點警示。但這警示沒有人理會,滾滾紅塵中,依然呈現著刀光劍影、廝殺連綿、鮮血噴涌、人頭四處滾動翻飛的悽慘場景。這種政治總方針、軍事總趨勢、生活主旋律,使得管仲的思想融入了較多的軍事成分。後世史家對管仲的軍事思想,按照八股文的條框,分別以富國強兵,寓兵於農、軍政一體,先計後戰,以人為本,先前準備等五個方面的「原則」做了界定。事實上,流傳於世的版本《管子》一書所透示折射出的龐雜而深刻的思想內涵,遠不是這「五項原則」所能包容的。如果將銀雀山漢簡整理小組對出土的24枚竹簡所整理出的《王兵》篇,與傳世的《管子》篇相對照,就能更加廣泛而準確地窺見和了解這部著作的內容以及管仲的政治軍事思想脈絡。
《管子》書影
《王兵》《管子》對照表
從對照中可以看出,《王兵》是一篇完整的作品,而流傳本《管子》各篇則有許多地方顯露出經過割裂拼湊的痕跡。《王兵》的內容被分割在《管子》的不同篇節之中。如《王兵》為:「動如雷神,起如飛鳥,往如風雨,莫當其前,莫害其後,獨出獨入,莫能禁止。有風雨之疾則不難遠道,有飛鳥之起則輕犯山河,有雷神之戰則能獨制而無敵。不難遠道,故擒絕地之民。輕犯山河,故能制恃固國。獨行而無敵,故令行天下。」
這一段文字,層次分明,文義緊湊,句式連貫,渾然一體。而在《管子》書中,這段話被分割成兩部分,分別見於《七法·為兵之數》和《七法·選陣》中。這種現象的出現,當與《管子》的成書過程有一定的關係。據學者們考證,《管子》一書是由西漢的劉向所編定,原定八十六篇,今存七十六篇。劉向對所收集到的有關管仲的言論傳本,進行了有選擇的重新編排,而各種傳本在抄錄或流傳過程中,可能有所佚失或文字變動,也可能按照編者對內容的理解不同,被編在不同的篇目下。《王兵》雖未收入《管子》一書,但其中的部分內容卻因編在其他篇目下而被收進了《管子》之中。
那麼,《王兵》是不是管仲的著作呢?從《管子》一書看,它是一部集眾家之說的著作,其中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的思想觀點,也有農家、縱橫家、陰陽家的言論。而劉向編書時的原則是「與其過而廢也,寧過而存之」。也就是說,劉向對當時把握不準的篇目,因擔心廢失便一同收存了下來。雖然有些篇目的選定未必得當,但絕大多數應是正確的,即使有些篇目非管子所作,但就其主旨思想而言,與《管子》的思想不相背離。因此銀雀山漢簡整理小組專家認為,在不能斷定《王兵》作者的情況下,把它作為研究管仲思想的資料當不會有大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