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商封齊

2024-10-06 04:59:00 作者: 岳南

  文王既讓子牙這老流浪漢加窮光蛋,一夜之間就五子登了科,如在夢中的子牙自然本著士為知己者死的處事原則和生活準繩,使出渾身解數報答這份恩情。於是,在商代末年的中國歷史上,兩個註定要載入史冊的傳奇人物在眾目睽睽之下一起登場了。在子牙的幫助下,周文王勵精圖治,開始了滅商的大計。僅用了六年的時間,周族就在不斷開疆拓土、東征西討中,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局面,並漸漸完成了對商都朝歌的包圍。面對新的局勢,在子牙的策劃下,周文王審時度勢,從臨時首都岐地遷到灃河西岸的豐城,作為正式首都,為滅商做了最後準備。遺憾的是,就在大功垂成之際,周文王不幸死去,滅商的重任落到了繼位的武王姬發身上。

  此時,商紂王的荒淫殘暴日甚一日,域內域外烽煙四起,諸侯紛紛叛離。尤其位於商國東南兩處的諸侯,更是刻無寧宇,叛亂連連,殷商王朝的大廈已是風雨飄搖,幾欲沉墜。

  眼看伐紂的條件業已成熟,但子牙卻提醒武王不要輕舉妄動,其理由是商王朝畢竟經營了數百年,可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武王聽從了子牙的建議,並與一幫心腹臣僚對面臨的形勢做了冷靜、客觀的分析後,制定出了一套新的策略。首先把都城由豐遷到灃河東岸離商都更近的鎬,對商形成更廣闊、更直接的包圍,為一舉滅商做最後的準備。

  公元前1048年冬,周武王在子牙的協助下,率領本部人馬及800個附屬國派來的軍隊,浩浩蕩蕩向殷商統治區撲來,準備一舉滅掉商王朝。但當大軍行至離商地不遠的黃河南岸孟津一帶即將涉水渡河時,占星師夜觀天象,發現自夏天以來穩定向南方朱鳥座順行的木星,突然改變方向,開始逆行。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特別相信天命的周武王大驚失色,認為是不祥之兆,他慌忙下令全軍停止前進,即刻撤退。這一決策遭到了子牙等部分臣僚及盟軍將領的質疑與反對。面對此情,武王焦急地對反對派們說「汝未知天命,未可」,依然堅持撤兵回返。眾臣僚見勸阻無效,只好隨全軍按武王之令自孟津班師,回到渭河谷地的周族地界待命,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津觀兵」事件的真相。

  又過了兩年,那個混帳的殷紂王更加昏庸暴虐,殺了敢於直言規勸的大臣比干,又接著囚禁了箕子與太師疵兩個朝中政治大腕兒,直折騰得朝野上下雞飛狗跳、哭爹喊娘,賢臣良將爭相避災逃命。最後連音樂界大腕兒少師疆也抱著樂器連夜出逃,投降了周族。此時殷商王朝已到了最危急的關頭,面臨著滅頂之災。

  請記住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眼見滅商的時機已到,在姜子牙的授意下,武王決定再度興兵伐紂。

  出師前,武王命令占卜師占卜,得兆「主大凶」。向來以視卜兆為天命且不可違背的武王及眾臣僚對此深感恐懼,但此時的子牙卻不管那一套,力勸武王千萬不要輕信那些以枯草朽骨玩弄出來的鬼把戲,應抓住時機,趕緊下令興兵伐商。為了表示對所謂天命的蔑視,子牙一把將龜甲從占卜師手中奪過,先是奮力將龜甲摔在地下,抬腳噼里啪啦地踩成碎塊,然後抬起頭,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神色莊嚴、滿面亢奮地揮動手臂鼓動道:「同僚們、同胞們,大周國民革命到了一個嚴重時期了,革命的往左邊來,不革命的快走開去……」子牙的演講使得眾將士群情振奮、熱血沸騰,革命熱情立刻高漲起來,一致要求武王率部打進商都去,推翻殷紂王,解放全中國——這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演講,對後來歷次中國革命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武王見子牙一招一式地像真事一樣演講,先是驚愕,接著頓悟,心想這老漢說得好、說得妙,我也別在這裡站著發呆了,乾脆也照子牙的方式演講,讓將士們拼了吧!於是奮然而起,對文武眾臣大聲叫道:「紂王這個龜孫,整天搞女人、殺大臣,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犯下了滔天罪行。這樣的混蛋君王不除,天理不容。現在革命的時機已經成熟,是我們武裝奪取政權的時候了。下面我正式任命國家安全助理姜子牙為前敵總指揮兼總參謀長,興兵討伐殷紂王。」

  隨著武王命令的頒布,子牙統領兵車三百乘、勇士三千、甲士四萬五千人,開始了大舉伐紂的行動。周師從鎬京出發,一路旌旗蔽日、鼓角相聞、浩浩蕩蕩向東推進。當行至汜水牛頭山時,忽見風急雷疾、鼓旗毀折,武王的參乘驚嚇而死,周師大亂。面對此情,對這次出征伐紂一直搖擺不定的前敵副總指揮、武王的弟弟周公,真名叫旦的傢伙,再度顯示了其兩面性,他膽戰心驚地對武王和子牙說道:「在出戰前的軍事小組會議上,我就警告過你們『事逆太歲,龜灼告凶,卜筮不吉,星變為災』。可你們就是不聽,非要一意孤行。看看吧,今天的徵兆就是老天爺對我們的最後警告。依我看,胳膊擰不過大腿,草木之人不能違背天神之意,還是趕緊收攤開溜吧。」

  《逸周書·世俘解》關於武王伐紂天象的紀錄

  子牙聽罷,未等武王發話,便以革命精神和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信念,對周公怒斥道:「像殷紂王這樣誤國害民的反革命偽政府首領,不打倒他,才是天地不容的事情。事已至此,死活就這一錘子買賣了,誰怕死就回去,不怕死的跟我向前沖!」子牙說著,逕自來到中軍大帳,手持象徵最高指揮權的令箭,命令手下將領從軍中挑選了一批流氓無產者和亡命之徒,組成了一支堅定不屈的以姜子牙的名字命名的敢死隊,這些敢死隊員每人先發金條兩根,並許諾事成之後,還要官升三級,一個班長可立即成連長,連長可變為團長,團長自然就成了軍長。這幫號稱姜子牙敢死隊的流氓無產者一聽,心想既有金錢又有美女,這樣的好事哪裡找,拼了吧。於是精神大振,表示誓與敵人拼個你死我活,以報答主子厚待之恩。子牙見狀,伸出大拇指,說了聲「好樣的」,便以這支敢死隊為前鋒,先行翻山渡河,向著敵人的領地撲去。武王一看這陣勢,現在勸說、阻止已毫無作用,於是一咬牙迎合道:「革命尚未成功,諸君還需努力,同志們,跟著太公往前沖吧,事成之後,一切條件會兌現的!」說完轉過身,朝旦的屁股猛踹一腳,然後轉身同子牙一道繼續率大軍前行。

  叔旦揆命,並驅擊翼(屈原《離騷·天問》插圖。明·蕭雲從作)

  原文:蒼鳥群飛,孰使萃之?列擊紂躬,叔旦不嘉。何親揆發,定周之命以咨嗟?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反成乃亡,其罪伊何?爭遣伐器,何以行之?並軀擊翼,何以將之?

  注釋:蒼鳥群飛,喻武王伐紂,將帥勇猛如蒼鷹群飛。列擊紂躬,即分解殷紂王的屍體。《史記·周本紀》曰:「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懸大白之旗。」叔旦,武王之弟周公旦。伐器,作戰的武器,指武王的軍隊。並驅擊翼,指同時攻擊殷紂軍隊的兩翼。

  當周師在殷商朝歌郊外的牧野與前來援周滅商的方國聯軍會合後,武王召開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誓師大會,從而士氣更加振奮,鬥志越發堅定。當殷紂王聞聽周軍會師牧野、兵臨朝歌的消息後,驚恐之中鑽出愛妾妲己的懷抱,於慌亂之中匆忙拼湊起17萬由農村進城打工的民工和「三無」人員組成的雜牌軍,號稱70萬之眾,開到牧野迎戰周軍。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凌晨5點47分(2000年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最新成果推算數據),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牧野之戰在鼓聲如雷的震撼聲中拉開了大幕。

  根據戰前部署,首先由前敵總指揮姜子牙率部到陣前挑戰,隨後武王以精銳之師「虎賁(勇士)三千人,戎車(兵車)三百輛」為先導,如急風暴雨般向商軍衝殺過去。面對周軍的凌厲攻勢,商朝組織的進城民工與「三無」人員不堪一擊,隨之在陣前譁變。這幫長期在商朝首都遭受壓抑、歧視、壓榨、折磨、塗炭,生不如死的生靈,紛紛掉轉戈頭,同周軍一起向朝歌殺去。面對洪水一樣洶湧而來的周軍,在城外督戰的殷紂王知道自己大勢已去,轉身逃回城中,登上平日尋歡作樂的鹿台,穿上那件用玉石做成的昂貴衣服,引火自焚。至此,作惡多端的殷紂王親自奏響了近六百年殷商社稷的絕唱。

  牧野誓師

  周人及其盟軍贏得了牧野之戰的勝利,商都朝歌內的百姓滿懷喜悅迎接周軍的到來。

  滅商的第二天,即1月21日上午10點整,周武王命人清掃道路,和子牙、召公、周公等重臣舉行了慶捷大典,武王登上新搭建的高壇,正式宣布登基即位,並隆重宣告:「按上天的旨意,大周革命業已成功,商家王朝恐怖統治遂將結束,大周王國正式宣告成立,周族人民及殷商王國被壓迫、被剝削的勞苦大眾,從此徹底得以解放了!」

  登基大典告畢,武王攜姜子牙等重臣又來到設立的奠壇前,拜奠列祖列宗以及為國捐軀的將士,並以沉痛悲愴的語調宣讀了奠文:「我——武王,僅以普天之下最高領導人的名義,向萬能的上天祈禱,自孟津觀兵兩年以來,在滅商的戰爭中犧牲的英雄永垂不朽!」

  當一連串的儀式舉行完畢後,周武王成為眾所公認的天下共主,自此,一個新興的王朝在華夏大地上誕生了。

  奪得了天下的周王朝,為了鞏固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統治,除了以優惠政策收買、安撫殷商遺民外,還出台了一個「選建明德,以藩屏周」的治國安邦的行動綱領。按照這一大政方針,凡周武王的同宗、親戚以及在滅商戰爭中的功臣,都得到了不同地盤的封賞,並被允許在各自的地盤上建立諸侯國,以形成拱衛周王室的政治、軍事屏障,這便是歷史上「封建」一詞的由來。

  會朝爭盟,何踐吾期(屈原《離騷·天問》插圖。明·蕭雲從作)

  注釋:會,甲,即甲子日。朝,早晨。期,指約定的日期。

  蕭雲從自註:「武王將伐紂,紂遣膠鬲視師,還報以甲子日,會大雨,武王曰:『吾甲子日不至,紂必殺膠鬲,吾欲救賢者之死。』乃於甲子日趕到朝歌郊外並誓師伐紂。」

  在最早封賞的一批中,就有原販牛專家、老流浪漢、滅商前敵總指揮姜子牙家族的齊;那位在滅商伐紂戰役中搖擺不定的周公旦家族的魯;武王的堂弟召公家族的燕;以及武王另外兩個弟弟叔鮮、叔度的管、蔡等地。周公旦與召公的封地和姜子牙算是鄰居,後來的齊魯經過多少代人的火併攻伐,終於成了一家的地盤,自此齊魯大地被連在一起叫了幾千年,至今還沒有分開的意思。

  姜子牙既已被封,便選了個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早晨,告別了大周國那繁花似錦的首都鎬京,帶領一家人浩浩蕩蕩地向齊地進發。一路上,面對高山秀水、鄉野田疇,子牙禁不住手捋長髯暗自慨嘆。遙想當年,自己光棍一條,流浪漢一個,無奈中挾著一條牛皮褥子西來求職,本想弄個一官半職安度晚年,了卻殘生。想不到蒼天有眼,命運不薄,竟在古稀過後的衰頹之年偶遇明主,一下子弄了個五子登科。

  子牙家族來到齊地後,很快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並在營丘(今山東臨淄北)建立了首都。

  就在姜子牙受封不久,大周王朝的締造者和最高統帥武王姬發不幸與世長辭,國家與民族的重擔落到了只有10歲的武王之子成王姬誦的身上。

  周武王像

  分賜同姓

  因成王年紀太輕,肩上的擔子太重,周公旦趁機挾天子令諸侯,以國家安全助理的身份攝行了國家的重要事務。被封於管、蔡之地的叔鮮、叔度等王公大臣,對這位替國攝政的資產階級右翼分子頗不服氣,於是便聯合一幫殷商王朝的破落貴族,搞了一次規模浩大的「清君側」軍事行動。這個行動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讓周成王身邊的安全助理立即滾蛋,將大權交給成王或其他人。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軍事行動中,叔鮮等各自率領自己王國的軍隊和殷商破落貴族組成的還鄉團、投機分子、機會主義者,氣勢洶洶殺奔鎬京向周公旦興師問罪。遠在東夷的燕國、蒲姑氏、徐夷、淮夷等國的領導人一看這邊鬧了起來,也相繼起兵響應,一時狼煙四起,天下震動。正替國攝政、挾天子令諸侯的資產階級右翼分子周公旦一看大事不好,急忙修書向召公和姜子牙求救,並承諾自己當這個安全助理只是暫時的,絕無犯上作亂、篡奪國家最高領導權的意思。子牙接書看罷,心想你篡不篡位,都是你們姬姓家族的事,與我何干?常言道,肉爛在鍋里,這天子之位一時還輪不到我姜子牙老漢,況且憑你也成不了什麼大的氣候。倒是叔鮮、叔度這幫王公大臣,或者說是亂臣賊子,因其封地離自己太近,並形成了對齊國的包圍之勢,很有必要滅掉,否則後患無窮。想到這裡,子牙修書一封,很明確地告訴旦說,我老漢可以調集齊國軍隊,並獻出平生之經驗,幫著你出謀劃策,幹掉這幫真正犯上作亂的階級敵人。但事成之後,你必須讓我的地盤有所擴大,並授予相應的特權,否則我不會當磨溝里的傻驢——聽你喝呼。周公旦接到書信一看,禁不住罵道:「姜子牙,你真改不了牛販子的本性。」待罵過之後又想道,這個牛販子再怎麼折騰也還是牛販子,是為一歲不成驢,到老是個驢駒子,牛販子的本性就是賺點小便宜,答應他也無妨,天下橫豎都不會落入這個販牛專家手中的。想到此處,周公旦痛快地答應了姜子牙的要求。

  丹書受戒(《帝鑒圖說》,明·張居正撰)

  周史記:武王召師尚父而問曰:「惡有藏之約,行之行,萬世可以為子孫常者乎?」師尚父曰:「在《丹書》。王欲聞之,則齋矣。」……師尚父西面道書之言,曰:「『敬勝怠者,昌;怠勝敬者,亡;義勝欲,從;欲勝義者,凶。』藏之約,行之行,可以為子孫常者,此言之謂也。」王聞之而書於席、幾、鑒、盥、盤、楹、杖、帶、履、觴、豆、戶、牖、劍、弓、矛,皆為銘焉。

  張居正解:夫武王是個聖君,能屈尊老臣受戒,作為銘詞,傳之後世。周家歷年八百,享國最為長久,非以其能守此道也哉?

  眼看一筆交易得到了雙方的認可並簽字畫押,子牙開始協助周公旦收拾那幫興師問罪的弟兄,經過三年拉鋸式的打拼,周公旦一方取得了最後勝利。按照當初的交易合同,子牙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大片國土,疆域所及,東抵海濱,西及黃河,南達穆陵(山東沂水縣穆陵關),北至無棣(山東無棣縣北),統轄範圍達到了二千餘里,遙遙傲居於其他一切諸侯國之上。鑑於這種已經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大國實力,周成王於無奈之中特別授權,凡齊地範圍之內及周邊地區的五等諸侯、九州方伯,只要子牙看哪一個不順眼,要殺要剮,要煮要烹,任其處置。有了這份紅頭文件撐腰,牛販子出身的姜子牙老漢,這時才算真正牛起來。

  當然,已牛起來的子牙老漢,依然拿出當年做牛販子的幹勁及小車不倒只管推的革命精神,起早貪黑地為國家與人民操勞。他根據齊國土地遼闊,東面、北面瀕臨大海,物產豐盈的自然環境,以及生產水平相對先進、異族勢力較為雄厚的經濟、政治條件,確立了治齊的重大策略和戰略方針。他拿出了作為小商販與屠戶的看家本領,因襲當地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各行業,為商人、捕漁業和製鹽業大開綠燈,使齊國百姓從當地資源中得到了實惠。他拋棄資產階級右翼分子的代表人物周公旦鼓吹的一套「親親上恩」的政治主張,逐步建立起一套革命的「尊賢上功」的用人之道,限制宗室貴族的特權,以才能升遷,論功行賞,反腐倡廉,開拓創新,等等。這一系列方針政策的出台,為齊國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使齊國成了東方軍事大國,並相繼創造出了具有「泱泱乎大國之風」的發達的經濟和燦爛的文化。之後的齊國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發展迅猛,遙遙領先於其他諸侯所控制的國家和地區,並成為西周王朝所依仗的東方最重要的一根龐大支柱。

  平定管蔡之亂

  對於齊國的情形,司馬遷在《史記·魯周公世家》中曾這樣記敘道:「魯公伯禽之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太公亦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及後聞伯禽報政遲,乃嘆曰:『嗚呼,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這段記載的大體意思是說,姜子牙主齊後,本著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原則,不拘泥煩瑣的禮法,因地制宜,在充分尊重當地民風民俗的基礎上,靈活地處理政務,很快就出現了「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史記·齊太公世家》)的良好局面。而魯國以資產階級右翼分子伯禽為首的領導階層,整日搞一些尊尊親親、婆婆媽媽的腐朽政策,並不時地玩一些小資情調,弄出一堆虛情假意的禮節,其結果是舉國上下的臣民都如同戴著鐐銬跳舞,難以發揮個人和群體的主觀能動性,國內的政治、經濟、軍事等諸方面就不可能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周公旦等人看出了這一點,似乎又無力改變這種現狀,遂發出了若干年之後魯國將臣服並事奉齊國君臣的哀嘆。

  周公旦們在這件事上倒真沒看走眼,當歷史的長河流動到春秋中期,周王室逐漸走上衰微之時,位於東方的齊國在眾諸侯國中率先脫穎而出,其政治、經濟、軍事力量達到了如後來蘇秦所說的「帶甲十萬,粟如丘山。三軍之良,五家之兵,進如鋒矢,戰如雷霆,解如風雨」的超級大國的堅強實力,在諸侯國中首屈一指,無人能夠匹敵。齊國君主正是憑藉這股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成為縱橫中原、左右天下局勢的「五霸」之首。到戰國時期,齊國更是躋身於「七雄」之列而顯赫一時。

  周康王六年,齊國的開國領袖、一代政治宗師、兵學鼻祖、著名販牛學專家姜子牙不幸與世長辭,死後曾留下了兵書戰策多部,其中在銀雀山漢墓中發現的著名的兵學聖典《六韜》便是流傳後世的其中之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