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名女人之死

2024-10-06 04:57:29 作者: 岳南

  就從純粹的考古發掘方面而言,東側室的收穫頗為豐碩,尤其是那枚龜紐金印的出土,令考古人員在大出意料的同時又驚喜萬分。由於東側室和西側室幾乎是同時開始發掘的,那麼這個西側室的收穫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

  本章節來源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西側室剛打開時情形

  西側室位於主棺室西面,與主棺室並列,並有一門道相通。此室為長方形,經測量,長7米、寬1.62米。考古人員清理時,首先在過道內側中間和北面中部牆根處,發現了兩個銅環。由此推斷,過道原有木門,但不知是由於年深日久還是另有原因,竟沒有發現安設痕跡。考古人員將過道內遺存的器物做了清理後,開始進入室內工作。在此之前,大家已從錄像資料中觀察得知,西側室內覆蓋的土層很少,故隨葬器物多暴露在外,不難辨別,且四周尚有空隙可落腳清理。針對以上情況,考古人員採取了從上而下,由外及里,先易後難,保留重點的清理方法。在清理過程中,除發現較少的金、玉、銀、鐵以及漆木器之外,還發現了七個殉葬人遺蹟。從安葬的位置看,其中有五人位於室內的南半部,另外兩個殉葬者在北半部,部分骨骼和牙齒已混在其他隨葬品之中。由於兩人的殘骸已被水浸後產生浮移,出土時考古人員只是根據人牙、銅鏡和小玉飾等器物確定了人殉的大體位置。從室內的遺蹟推斷,以上七個殉葬人均無棺具,都是直接放置於木板之上的。木板的黑色朽灰厚約1厘米,呈南北走向鋪就,根據這些殉葬人的隨葬品比較簡單且質地較差等特點來看,殉葬人生前的身份可能是墓主的奴僕、隸役之類。經後來鑑定得知,七人中,年齡最大的是四十歲左右的中年女性,其餘六名年齡在20-35歲。從其隨身陪葬的小玉飾、帶鉤及銅鏡等飾物看,這幾個人屬於女性的可能性較大。

  人殉屍骨排列情形

  繼七個人殉之後,考古人員在室內還發現能辨明字樣的封泥五枚,印面皆方形,其中列印「廚丞之印」的三枚,形狀為小篆陽文,有田字格。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載,詹事屬下有廚,廚有長丞。詹事的職責是「掌皇后太子家」,顧名思義,廚丞當是掌管皇后太子家飲食之事的長官。「廚丞之印」的出土,說明南越王國也設有廚官署,置廚丞。這個室的隨葬器物應是廚丞檢驗緘封的。

  在此之前,廣州考古隊曾在廣州1120號、1121號兩座漢墓出土的陶罐、陶瓮上發現過「大廚」的戳印。經研究,這兩座均為南越國高級官吏墓。戳印「大廚」的陶器,應是南越王國少府屬下司陶工官專為「廚」官署所監造,後由南越王室賜予或賻贈與墓主的。而貴縣羅泊灣1號墓隨葬針刻「廚」字和烙印「布山」的漆器,則又說明南越王國冊封的西甌君家也有廚官署的設置。

  除「廚丞之印」外,西側室還出土了兩枚「泰官」封泥,其大小書體皆同,陰刻篆書,印面有豎隔,有邊框。

  據考古學家麥英豪、黃展岳等人研究,泰官即太官、大官。古籍中,泰、太、大三字互通但以寫作「太官」為常見。《通典·職官·光祿卿》載:「太官署令丞,於周官為膳夫、庖人、外饔,中士、下士蓋其任也。秦為太官令丞,屬少府,兩漢因之。」《漢書·百官公卿表》載,「少府」屬下有太官令丞,顏師古註:「太官主膳食。」《續漢書·百官志三》載:少府屬下「太官令一人,六百石」。《漢舊儀(補遺)》載:「太官令一人,秩六百石,掌鼎俎饌具。」《漢官儀》載:「太官主膳饈。」由此可證太官是掌管皇帝飲食的職官,其衙署稱「太官署」,其長官稱「太官令」。從出土文物看,大多寫作「大官」,少數作「泰官」「太官」。

  南越王墓出土的「泰官」封泥,表明南越國也有「泰官」設置,其職責也掌管南越王的飲食。掛有「泰官」封泥匣標籤的器物,應是南越國泰官令署檢核緘封,然後放入墓中隨葬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