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難以置信的發現

2024-10-06 04:48:51 作者: 岳南

  世事興廢,自有它的規律。冥冥之中,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殘蝕著人類文明。當年安提巴特向世人指出的七大奇蹟,隨著歲月的流逝,或毀於地震,或毀於大火,或毀於兵燹……迄今為止,只有埃及的金字塔還在風霜雨雪的剝蝕中傲立於尼羅河畔,目睹世間的滄海桑田。

  今天的人們再也看不到那早已消失的偉大奇蹟的風采了。正因為如此,秦俑的出土才越發引起世人的矚目。

  1976年4月底,正在訪華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聽到陝西省臨潼發現了真人大小的秦代兵馬俑的消息,極為震驚並感到難以置信。他向李先念副總理詢問並得知了確切情況後,提出要參觀秦俑發掘現場,這一請求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准許並做了安排。

  此時,秦俑工地的建館工程遠比發掘複雜得多。早在3月9日,負責博物館籌建的人員就請來了省、地、縣、公社及生產隊的負責人和當地群眾代表,在臨潼縣華清池召開了協商會議,做出了「先進入場地做施工準備,修建道路、接通電路、解決施工用水問題,同時補辦征地手續」的共同決議。決議雖已形成,但一接觸實際,麻煩便接二連三地出現了。有的社員見工地上的柿樹已萌芽,想收一季柿子到秋後再砍伐樹木。有的地塊麥苗一天天見青,靠土地活命的莊稼人心疼得遲遲不忍剷除。時間一天天過去,清明節就要到了,對祖宗的敬畏比對自己生命還看重的當地農民,逢節生情,更是不願遷移工地周圍的祖墳。

  博物館籌建組的工作人員面對種種困難和阻力,不得不請來一位當地領導向社員做思想政治工作,企圖以政治感化來消除阻力。誰知這位領導不但未去施展他的政治演講才華,反而別出心裁地另出高招,建議把建館的投資辦一個工廠,或在當地辦,或者把陶俑分到各省去辦,如此方法既經濟又實惠……這些建議使博物館籌建組的工作人員頓時目瞪口呆。

  正在紛紛揚揚、爭論不下之時,秦俑館籌建組接到了「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於5月中旬來秦俑工地參觀」的通知。儘管籌建組的負責人表示此處沒有通外界的公路,工地很亂,車進出困難,但陝西省外辦人員還是堅持說:「這是中央的決定,李光耀是華人,不是外人,他說就是土坑也一定讓他看一眼,在這塊土地上走一走。」既然如此,籌建組工作人員只好服從。時間如此緊迫,上上下下都焦慮不安,再也沒有耗下去的時間了,大家只好硬著頭皮搶修道路和停車場。面對幾百株碗口粗的柿樹,人力砍伐已無能為力,只好租用兩台履帶式拖拉機,用鋼絲繩一株株拉倒,再以人力清除。為防止場地下沉,拖拉機冒著濃煙,用笨重的軀體來回滾動、碾壓。同時,在修出的道路兩邊撒灰布線,以免轎車開出線外陷入泥潭發生意外事故。

  李光耀參觀兵馬俑坑情形(馬青雲提供)

  5月14日下午3時,由40多輛車組成的車隊在灑水車的前導下進入鋪好的場地,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走出紅旗牌轎車,向秦俑坑走來。

  祖輩未出過遠門的當地社員,突然見到如此龐大、華麗的轎車車隊出現在這荒野草叢,立即放下手中的農具,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湧來。負責警衛和安全工作的公安人員一看如此眾多的人群蜂擁而至,急忙在場地拉了幾道繩子,以阻擋人流的前進。於是,湧來的人群在工地兩旁築起人牆,紛紛爭搶著目睹他們也許永遠都不知道姓名的重要人物的出場。

  請記住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李光耀題詞

  由於建館的需要,秦俑坑已經用土回填,陶俑全部被重新埋入土下。這次為迎接李光耀的到來,考古人員又將陶俑清理出一部分以便於觀看。李光耀在考古學家袁仲一的陪同下來到秦始皇兵馬俑坑的一個高處,眼望這支氣勢磅礴的地下大軍,很久沒有說話,只是臉上不斷地泛起驚詫、興奮、迷惑和難以辨析的複雜表情。在圍著三個俑坑轉了40分鐘後,就要離開此地時,李光耀才發出了他的肺腑之音:「秦兵馬俑坑的發現,是世界的奇蹟,民族的驕傲!」

  當天,新華社向世界播發了李光耀總理參觀秦兵馬俑坑的消息。這個消息一經報導,立即在國際上引起強烈震動。沒有想到秦俑坑發現已兩年之久,從未讓一個外國人看到秦俑真面目,中國政府竟破例讓李光耀總理享受了這一殊榮,目睹了兵馬俑的風采。極為敏感的外國人隱約地感到中國將逐漸擺脫封閉與保守,透出開放的曙光。既然曙光已從東方露出,他們就不會放過這個契機。

  於是,不僅中國人,許多外國人也從世界各地奔向驪山腳下,肅然起敬地瞻閱起這支地下大軍。當然,行動最迅速、人數最多的是美國人。他們一旦出現在秦俑坑工地,就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聰明」。幾個人悄悄來到負責接待和宣教工作的女講解員馬青雲跟前,用不太熟練的中國話問道:「我們可不可以到坑中去幫助發掘人員拉幾車土?」

  年輕的馬青雲一聽,驚喜地問道:「你們想去?」幾個美國人不約而同地說:「當然想去。」馬青雲打量了一下面前幾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美國人,心中暗想:這樣既不付工錢又幹了活的好事向哪裡去尋,看來不只是中國人在學雷鋒,美國人也在學雷鋒助人為樂了。她慷慨答道:「可以下去。」

  幾個美國人頓時高興得跳了起來,紛紛撲向俑坑,奪過了發掘民工的車子就拉起來,有的揮動鐵杴,奮力向外揚土撒沙。這時的馬青雲沒有想到,自己已進入了別人設下的圈套,更沒想到他們拉土是假,沽名釣譽是真。當考古學家袁仲一發現工地多了幾個洋人,並在拍攝拉車、翻土的照片時,才意識到會有不測的事情發生。他立即下坑勒令幾個美國人停止拉車和拍攝,離開發掘現場。

  幾個月後,一份外國雜誌登載了幾個美國人在秦俑坑發掘的照片和文章。隨後,圍繞秦始皇兵馬俑坑有沒有外國人參加發掘,是否中國獨立發掘完成這一題目,在世界上引起一場不大不小的波瀾。

  這時的馬青雲才知道自己上當了,面對領導對她的批評和警告,自然是老老實實地接受並誠懇地做出檢討。

  當然,美國人發表的文章和對秦俑的探討,並沒有隨著馬青雲的檢討而結束。1978年春,美國女記者、自由撰稿人奧黛麗·托平[1]來到了秦俑發掘工地。這位女記者的父親切斯特·朗寧於1884年生於中國,曾出任過加拿大的外交官,20世紀20年代曾在中國任教,晚年和周恩來總理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54年4月,周恩來總理在出席關於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時,有兩位要好的客人經常出入他下榻的萬花嶺別墅,一位是戲劇大師查理·卓別林,另一位就是加拿大大使切斯特·朗寧。正是由於這些特殊的原因和條件,奧黛麗·托平才在當時並未開放的中國,於1971年、1972年、1975年連續三次訪華。這次她又和女兒、妹妹、侄子,以及她的父親一家五口來到了中國臨潼秦始皇兵馬俑發掘現場。在中國有關方面特別准許的情況下,托平頂著濛濛細雨,參觀了兵馬俑坑,採訪了考古學家程學華、杜葆仁等,以極度的興奮之情很快寫出了長達1萬多字的通訊報導《秦始皇帝大軍——中國令人難以置信的考古發現》。這篇文采華美、激情蕩漾的長文,簡要敘述了秦始皇帝和當時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背景,接著傾注筆力描述了秦始皇兵馬俑發現的盛況——

  秦始皇帝大軍 ——中國令人難以置信的考古發現

  一尊高6英尺、身佩盔甲的赤陶武士俑像,栩栩如生地再現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王朝的情景,而這儘是數以千計的2200年前常備軍武士之一。當羅馬帝國在西方擴展的時候,東亞一個秦國的國王吞滅了其餘各戰國國家,並建立了中國國家的核心。歷史上的這位勝利者就是秦始皇帝,他是第一位皇帝,也是萬里長城的建造者。公元前210年,他被葬於一座稱為驪山的,相當於15層樓高的大丘下。人們很早就知道陵墓的位置,然而如同中國的其他許多古墓一樣,它一直沒有被發掘出來。最近,在距此山丘不到一里處,挖井的人們偶然發現了一座巨大的地下墓穴,這是整個陵墓工程的一部分。現在考古學家正在探索其非凡的珍寶——6000餘個真人大小的,充作皇帝護衛軍的陶人、陶馬。

  我們面臨的是本世紀以來最為壯觀的發掘。看到這些雄壯有力,全部真人大小的人、馬塑像從粗糙、潤濕的土地中出現,令人永生難忘。在那兒,在中國渭河河岸的黃色土壤下,掩埋著千百尊殘缺不全,然而依舊美麗的赤陶塑像。其中有全副武裝的戰士,還有載有士兵的戰車戰馬。這些都是統一中國的第一位皇帝的扈從……

  我們站在雨中,激動得幾乎流下熱淚,如同每一個面對偉大藝術品的人。這些塑像一個個栩栩如生,其中一些還完好無損,直直地站著,擺好了姿勢,似乎正在等待攻擊的命令。另外一些則已殘缺不全,可憐巴巴地散落著,這是由於在皇帝死去4年以後,下一個朝代統治者的士兵們搶劫並燒毀了皇帝墳墓的一部分,這些塑像才破碎不堪,大批的武器也被偷走了。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描述兵馬俑坑發掘的文章與配圖

  然而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令人瞠目的考古發現的開端。專家們估計這些塑像是2200年前製作的一支6000人軍隊的前鋒。它們被埋在一個巨大的有門的地道中,以保衛秦始皇帝的墳墓。就是這墳墓的主人統一了中國、修建了萬里長城、燒毀了孔夫子所珍視的書籍並宣布自己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如此大的考古發現展示了歷經戰鬥與榮耀的中國歷史。我們在此處所看到的大軍只是一個歷史的開端,在不到三里遠的地方才是墳墓的本身和歷史的源頭。也許就在那個巨大的墳墓下面埋藏著帝國最大的秘密以及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最為瑰麗輝煌的寶藏。

  …………

  此文於1978年4月在美國久負盛名的《國家地理》雜誌全文刊發時,還以大幅的模擬圖畫對秦始皇陵地下宮殿進行了種種推想,古老幽深的地宮在推想中更加神秘、誘人,大有驚心動魄之感。

  無論是從篇幅還是內容本身,這篇文章的發表,都蓋過了以前所有介紹秦兵馬俑及秦陵地宮情況的文章。在此之前,中國報刊所發表的有關秦俑及秦陵情況的文章亦無法和它相提並論。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憑著它在世界報刊中的崇高聲譽和特殊地位,很快將此文推向美國乃至世界,並引起廣泛矚目。據後來有關方面的調查,整個20世紀70年代中晚期,凡是來秦俑館參觀的歐美遊客,大多數是看了這篇文章後慕名而來的。也正是憑藉這次機遇,秦陵兵馬俑開始全面走向世界——儘管它令人難以置信。

  注釋:

  [1]奧黛麗·托平,美國女記者,自由撰稿人。其父1884年生於中國,1920年在中國任教,是周恩來之好友。1978年,托平與父親及家人獲邀至陝西觀光,被特別批准採訪了發現不久的秦兵馬俑坑,於是撰寫了長文並配有插圖及照片,是外國人最早向世界各國介紹秦兵馬俑的文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