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的誘惑
2024-10-09 01:40:49
作者: 西嶺雪
都說日本四季分明,皆有看點:春天當然是最著名的賞櫻季節,夏天看海,秋天看楓,冬天看雪。
我去的時候,是2011年11月,正值秋天,所以第一站就奔了京都嵐山看紅葉。想像著「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般如火如荼的景象,悠然神往。
然而來到才發現,楓葉乍紅猶綠,還遠遠不到「榴花開處照眼明」的境界,我走在渡月橋上,多少有點掃興。但是遠望去,一帶碧水趁遠山,景色仍是美的。
橋上有年輕人拉著三輪車在招攬生意,有趣的是,車伕們都很帥,不像力工,倒像明星。穿白色上衣,系黑色腰帶,青花布包頭,一邊載客一邊講解風景,頗有點指點江山的意味。
遊客們不同國籍不同膚色,都東張西望亦步亦趨。偶然經過一對穿和服的年輕夫妻,難得男的俊朗,女的秀麗,男人一身青衣,女人穿著紫色印牡丹花的和服,腳下雪白襪子著木屐,走在橋上,真是一道風景。因此我盯著看了好久,直到他們走過了,還忍不住對著背影凝望,看清女人和服腰帶結上印著海浪、扇子和花朵的圖案,那花朵也是牡丹——真是精心的搭配啊。梳髻,插花簪,頭髮向上梳起,衣領處露出一截脖子——據說這是日本女人最性感的部位。平時看電影不覺得,此時在生活中第一次邂逅,才發現果真是一種別樣風情。
想來古時的登徒子大概也和我今天一樣,不好意思正面直視美女們,而總是在背後偷窺女人的頸子——又或者因為日本女人太含蓄,總是喜歡低著頭,於是那一段脖頸就成為女性美的最佳象徵了。
從前我在印度旅遊的時候,對於穿紗麗的女子艷羨不已,覺得她們裊娜的身姿美如舞蹈;如今來了日本,又羨慕起穿和服的女子了,那踏在木屐上的腳步,有多麼優雅溫柔。
聽說嵐山的「車折神社」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天會舉辦「三船祭」,有點像我國的龍舟節,但特色是,他們其中有一隻船上,會有一位藝伎身穿最隆重的十二單衣坐在船頭,把手中的扇子投入水中,祈禱技藝精進。這叫「扇流船」。可惜,今天不得見了。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之後,我去了平安神宮。通常來說,到各地旅遊,免不了亞洲看佛廟,歐洲看教堂,非洲看清真寺,而在日本,則一定不可以錯過最本鄉本土的神宮或者神社——凡對國家有貢獻的英雄都可以建造神社,但只有天皇建造的神社才叫神宮。然而他們的功能卻是一樣,都是向上蒼祈福的所在。
樸實的是,神宮也罷神社也罷,都不會供奉任何神像,心誠的人只要三擊掌便可以開始禱告,因為神明會聽見。這一點深得我心,這樣的信仰,才是真正的誠明吧?對著雕像許願,總有一種滑稽的感覺,神明上智,難道會困在泥塑木雕里守株待兔?
京都最著名的神社有三座:平安天皇建的平安神宮,祗園的八坂神社,和稻荷神社中最有名的伏見稻荷大社。
平安神宮的大門前,懸著兩排酒架,是來自各酒品公司捐贈的清酒。日本神宮不收門票也不收香油錢,但誠心奉獻的人可以買一桶清酒回去,這便是宮務的收入了。
進門不遠左右各有一個大水池,池中立著雕塑,左青龍,右白虎。雕塑外的祈福架上系滿白色的籤條,這是祈福人對自己抽的簽不滿意留在這裡的,宮務人員會定期收集焚化,讓噩運煙消雲散。另一個架子上則掛滿各種造型別致的小木牌,這叫「繪馬」,用來寫上祈福人的心愿。同樣由宮務人員定期收集處理,幫助祈願人完成心愿。
神宮裡的建築以八角閣為主,大小層疊,顯示出一種透視之美。有個穿白袍系紅裙的年輕女子從廊下走過,寬袍大袖,紅白分明,辮上也綁著白布,紅裙子配著紅色的廊柱,背影美極。後來知道這是神宮的宮務人員,有點相當於佛庵的尼姑,但她們很多是學生來實習的,而且也沒有太多的宗教禁忌。
走到正殿時,門口被繩子攔起,隔著排排座位,可以遠遠看到有位身穿和服的師傅背對著門口在主持儀式,前排坐了十來個人,有老有少,大概是一家人吧,旁邊有位穿白袍的年輕男子深深鞠躬,一直維持著這個姿勢在等待儀式結束。
起初我猜可能是在做法事,或者為親人超渡什麼的,那白袍男可能是孝子。後來發現宮務人員大多穿白,又猜是法師的弟子,或者叫禮儀助手吧?
後來看到門前牌子上的告示寫著11月15日上午九時在平安神宮舉行「七五三祭」,那不就是今天嗎?我沒有趕上「三船祭」,卻適逢這特別的「七五三祭」,不禁喜出望外。於是連忙到處打聽什麼叫七五三祭,這才知道,還真是個大日子呢——日本著名的孩子節。
日本的孩子節有三個:三月三日的女兒節,五月五日的男孩節,再就是這個男女通吃的「七五三祭」。
在這一天,三歲、五歲、七歲的孩子,會由家長帶著來神宮或神社提前登記,參加祭拜儀式,祈求健康長壽,領取一個寫著「平安神宮三五七詣」的平安符,再吃了「千歲糖」,就會受神護佑,平安長大了。
這是一個有上千年歷史的傳統節日,而且是在神社這樣鄭重的場合,所以來參加儀式的男孩都會穿上和式裙褲,女孩會穿著艷麗的和服,而孩子的父母雖然對衣著沒有嚴格的要求,也大多會為了配合節日而穿上和服,至少也是正式的禮服。
那些包裹在重重錦緞里的小女孩簡直就像娃娃玩偶一樣,趣致極了,讓我簡直不捨得錯開眼睛,只覺得她們的一舉一動都是最美的鏡頭,於是不停手地按著連拍鍵,一口氣拍了數百張照片,自覺每一張都可以製成名信片呢。
但是最幸運的一次拍照體驗,還要屬在祇園八坂神社的經歷。
來日本前,我給自己列出的最想去的幾個地方里,京都祇園藝伎街位居第一名。我想像自己走在那洋溢著古老風月氣息的街頭,迎面遇上一位年輕舞子,雪膚,紅唇,紙扇,畫傘,聽著她踩著木屐碎步前行的咔咔聲,仿佛聽到千年京都從歷史深處踽踽走來,那些茶屋前的木柵欄,那飄著櫻花瓣的小徑,那彎彎拱起的石板橋,便都忽然活色生香了起來。即使大白天,也仿佛晃動著月光燈影,有三味弦在空氣中迴蕩不絕……
那是我心目中的祗園。但是想像終究是夢,現實中的祗園街道,看上去同任何一條繁華的商業街沒有什麼不同,別說不可能看到盛妝的藝伎,就連傳統茶舍也沒看到一座,路邊只是尋常酒家商店。據說藝伎在今天的日本已經相當稀罕,不僅要從小接受嚴格的訓練,還要考取資格證書,除非有熟人引薦預約,等閒不會赴茶會表演。也許,特色茶社也是一樣,沒有童子指路便「雲深不知處」吧。
經過一家點心鋪時,看到店裡有兩個穿和服的女子,一紅一紫,一坐一立,穿木屐,插花簪。起初以為是店員,但細看卻發現站著的女子腕上掛著手袋,正同玻璃櫃檯後面的人在說話,方知是顧客。這樣年輕妙齡的兩個女子,穿的和服又是同樣的花紋,不禁讓我猜疑:會不會是兩位舞子呢?但自己也不大敢相信會有這樣的好運氣。
不過,緊接著去到的素以舉行「祗園祭」而聞名的八坂神社卻讓我相信:我真是一個運氣不錯的人呢。
——去到的時候,正趕上一對新人在舉行婚禮。這可是求也求不到的最佳節目,我立刻扎到觀禮的遊客堆里,毫不客氣地舉起相機狂拍起來。
新娘的和服太隆重了,大紅繡金線,層層垂地,有著很強的質感。看細了可以發現,上面的花卉不是印花而是繡花,想來一定價值不菲。書上說新娘和服里里外外要穿十幾層,並且周身至少有五個家族徽紋。我不會判斷這些,只見一位老先生跪在地上替新娘整理和服,跪了好久好久,而我幾乎看不出他到底做過什麼,似乎整個鐘頭就只是動一下衣擺或撫一下衣襷。
攝影機早早架好在旁邊,新郎也站在一旁等待,但沒有露出絲毫不耐。親友們站在神宮的廊下等候,只有稀稀落落的十來人,應該是近親吧。也全是盛裝,男的一色的黑西裝,女人則是五顏六色的和服。三兩成組地站立著,或聊天,或觀望,還有的手背掩著口在打呵欠。襯著神社的殿廊,望過去有種不真實感,如同電影布景。
我沒能堅持著等待他們進行儀式,只等到新郎終於站到新娘身旁,當他們的攝影師開始工作的時候,我也跟著鑽到攝影架下搶拍了幾張照片就離開了。難得的是——照得太正了。就好像他們專門為我擺的POSE一樣。
在某個時間來到某個地方,遇見某些人,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緣分吧?這一刻,對我來說只是偶然邂逅,對他們卻是一生一世的大事。終不知在前世第幾度的輪迴里,曾經結下什麼樣的因果,才會教我今世見證了他們的婚禮。
不過,今天可真是日本的黃道吉日啊。在這樣的日子來到京都,也是一件幸運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