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戶外常見傷病處理

2024-10-05 16:00:02 作者: 錢俊偉 方翔

  以下介紹幾種常見傷病的處理方法:1.瘀傷和創傷

  (1)瘀傷(扭傷)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瘀傷是指血液聚集於軟組織(肌肉、皮膚或脂肪),病因為對身體直接打擊、撕裂性運動(如扭傷)、自發性出血(血管破裂或滲漏)。對於扭傷,處理應遵循RICE原則,如下所示,R表示Rest(休息)。

  瘀傷後48小時內應冷敷或冷水(如溪水)浸泡(I=Ice),每10分鐘冷敷一次,至少冷敷1小時,這樣可減少腫脹,有助於減輕疼痛。但是不要把冰塊直接放在皮膚上,避免凍傷。

  如果迅速腫脹,可加壓(C=Compression)包紮,在包紮外冷敷。

  將瘀傷和腫脹部位抬高(E=Elevation)超過心臟可進一步減輕腫脹。

  48~72小時後可進行濕敷或乾熱敷,這樣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腫脹和變色。另外,目前所有的外敷藥物都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

  (2)擦傷等小傷口

  用肥皂水、碘伏等擦洗乾淨,除去所有污垢,避免感染。清潔乾淨後,使用抗菌藥膏(如莫匹羅星軟膏)和無菌敷料覆蓋。創可貼屬於應急處理,實際沒有太多消毒的作用,且不透氣。

  (3)撕裂傷等較大傷口

  先止血包紮,待至少60分鐘後再用有壓力的清水或者生理鹽水清理傷口。

  一定不能使用聚維酮碘液(碘伏)沖洗眼睛;雙氧水和其他消毒防腐劑也對人體有害。若傷口有油脂,應使用肥皂和水清洗,再用水清洗。切勿沖洗較深的刺傷傷口,因為這樣可能將液體和污染物沖入更深組織。處理完後,送至醫院縫合傷口。

  (4)刺傷

  對於較小的異物,可直接將其取出,傷口不深的話,可以進行清創(方法同擦傷)。由於血流能清洗傷口的細菌,因此應擠壓傷口促進少量流血。注意保持傷口開放,以促進癒合。

  對於較大的異物導致的較深傷口,不要試圖取出異物、清洗傷口,否則可能引發大出血,而是應用襯墊或者綁帶包裹傷口,固定異物,有必要的話,將異物外部部分剪短,然後儘快送醫。

  2.溫度引起的傷害

  (1)燒傷(燙傷、曬傷)

  燒傷按照嚴重程度可分為三個級別:I度燒傷:表皮燒傷,例如,輕度或中度曬傷,常伴有明顯觸痛,皮膚發紅但沒有水皰。大面積燒傷可能會出現發燒、虛弱、戰慄、嘔吐等症狀。

  II度燒傷:表皮和部分真皮燒傷,包括汗腺、毛囊及小血管。嚴重曬傷可能導致真皮損傷。大面積燒傷可能導致體液流失和失溫。

  III度燒傷:整個皮膚層燒傷,且可能傷及肌肉、骨骼等,可能會看到小血管。一般沒有痛覺,這是因為神經已被破壞。III度燒傷需要皮膚移植才能得以康復。

  對於I度燒傷,可用冰涼濕紗布在皮膚上敷10~20分鐘。突然燒傷(如燙傷)可立即用非常冷的水幫助緩解。局部皮質類固醇藥膏或油膏對治療燒傷傷口無用。如果皮膚上沒有水皰,可使用潤膚霜(如凡士林),這樣有助於舒緩皮膚。蘆薈凝膠或蘆薈液可能可以促進大面積I度燒傷癒合。

  對於II度燒傷,需要用乾淨冷水輕柔地沖洗,去除鬆散灰塵和皮膚。如果有異物粘住衣服,不要強行撕開,剪掉創面周圍衣物即可。冷敷10~20分鐘(乾淨涼水浸泡也可)。乾燥後,可用消毒藥膏(如磺胺銀軟膏或莫匹羅星)塗抹,用無菌敷料覆蓋,每天更換。不要使用任何類固醇製劑,這樣會阻礙傷口癒合,導致傷口感染,加大疤痕。不要弄破水皰,除非有感染或者有膿。不要急著清除燒焦的皮膚,等待其自然脫落即可。

  對於III度燒傷,用無菌敷料覆蓋後儘快送醫處理。

  對於大面積燒傷,不要用濕敷料,以避免失溫;由於會迅速失水,因此應讓患者小口足量喝補液鹽。

  (2)中暑(熱衰竭)

  中暑和熱衰竭是人在烈日或高溫環境中,體內熱量不能及時散發引起的體溫調節障礙。熱衰竭體溫可達40.5℃,中暑的溫度更高。一旦超過41℃,人的身體將失去體溫調節能力,體溫將迅速升高。因此,在發生中暑時,應儘快降溫至38℃以下,並採取以下措施:停止運動,讓患者遠離高熱物體、避免太陽直射,移至陰涼、通風處,解開衣物。

  用大量碎冰和水給患者按摩。如果碎冰有限,則包好放至腋下、頸部後面、腹股溝冷敷。如果沒有冰,應使患者保持濕潤並大力煽風。對於溫度很高已經危及生命的情況,可能需要全身浸泡在冰冷的溪水中才有效。

  由於散熱需要蒸發大量水分,因此應當注意補水。

  建議在三四小時內每30分鐘檢查一次體溫。

  (3)暈厥(熱暈厥)

  暈厥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最終都是因腦部供血不足而眩暈。熱暴露時,人體皮膚血管適應性擴張以將過多熱量散出,超過正常比例的循環血遠離中央循環,導致臟器供血不足,包括大腦。長時間站立、貧血、發熱、低血糖或者急性損傷也都可能導致暈厥。

  熱暈厥患者應在水平位置休息15~30分鐘,不能坐下5分鐘後立刻站起。由於血液回流至大腦,一般患者會很快醒來。鼓勵飲用適量冷甜液體(如運動飲料),在之後的活動中應避免脫水、漏餐或站立過久,避免進一步發作。

  (4)凍傷

  凍傷是組織凍結造成的傷害。除低溫暴露外,菸草、酒精、血管疾病、著裝過緊、高齡等導致的血液循環不暢、疲勞、潮濕都可能導致凍傷。在山上的時候建議不要喝酒,因為飲酒後感受到的熱實際上是皮膚上的毛細血管擴張、熱量散失的結果,會加重凍傷。

  凍傷可按嚴重程度分。

  I度凍傷:麻痹、紅腫,沒有組織缺失。

  II度凍傷:表層起皰,皰中有黃色或乳白色液體,四周紅腫,有少量組織缺失。

  III度凍傷:深層起皰,皰中是紫色含血液體,伴隨組織缺失。

  IV度凍傷:損傷深達肌肉、骨骼,可能導致肢體壞死。

  對於凍傷,快速復溫是標準療法。但如果無法持續復溫,則不要貿然解凍,防止更嚴重的再次凍傷。首先移除緊束的首飾和濕衣物,換為乾燥衣物。

  將凍傷部分浸泡在40~42℃熱水中,不要太熱以防止燙傷。換熱水時,先移出受傷部位,測試好水溫後,再重新浸入。完全解凍至恢復知覺通常需要30~45分鐘。不要大力揉搓或藉助篝火、露營火爐、汽車尾氣等復溫。

  快速復溫後6~24小時可能會出現水皰。不要弄破這些水皰,用鬆軟的無菌繃帶(可塗蘆薈水、凝膠或乳霜)保護解凍後的皮膚,在腳趾間墊上無菌棉或羊毛毯,用寬鬆繃帶固定,然後送醫。

  注意:

  預防凍傷的方法有:穿衣以身體溫暖為前提;保持衣物乾燥;不要用裸露皮膚觸碰純金屬;寒冷環境多動;塗防曬乳霜或潤滑脂預防風傷;保持充足水分、足夠飲食;不要在冰冷天過度沖洗皮膚,如果過於乾燥,可塗凡士林軟膏;不要飲酒、吸菸;修剪指甲;避免在極端天氣下做運動。

  (5)失溫

  失溫指的是人體的核心溫度過低導致無法正常維持體溫的現象。當體溫低於35℃時,人體就無法通過寒戰來產生熱量以保持體溫。如果不能及時復溫,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

  在治療時,第一個原則是懷疑。判斷低溫狀態最有可能的線索是精神狀態改變,如對活動失去興趣、跌跌撞撞、胡言亂語甚至出現幻覺。第二個原則是測溫。如果條件允許,應使用刻度為23.9℃~40.5℃(75℉~105℉)的低溫溫度計,最可靠的是直腸測溫,儘管不易操作。

  應當保護傷者免受二次寒冷。同凍傷一致,應去除濕衣物,換為乾燥衣物,或睡袋、隔熱墊、泡沫包裝、毛毯甚至報紙。可以用熱水瓶(衣物包裹防止燙傷)對頸部、胸壁、腹股溝等位置熱傳導捂熱。不要通過劇烈運動、揉胳膊和腿、直接浸泡溫水復溫(此處與凍傷處理不同),這些粗暴的方法可能導致心臟纖維性顫動,無法有效泵血。同時儘快尋求救援。

  3.其他傷病

  (1)水皰

  穿著不舒適的鞋及長途徒步和爬山容易使足底起水皰。以下是一些預防水皰的方法:如果穿新鞋,應當花費足夠多的時間來進行磨合;老繭和腳趾甲應該保持修剪;可以穿兩雙襪子,內層光滑、緊而薄,外層厚、編織的,目標是使皮膚與襪子的摩擦轉移至襪子之間;避免污垢、砂石進入襪子中。

  當出現水皰後,如果未破,最好保護皰囊,然後用小的創可貼或黏性小墊覆蓋。可對水皰進行引流:用酒精清潔皮膚和別針,然後用別針在水皰邊緣刺小孔(而不是一個大洞),用手指輕輕擠出水皰液。但不應對深至胼胝層的水皰進行引流,這樣可能會帶入細菌感染。

  如果水皰流出暗色液體或者皮膚紅熱、向心臟方向出現紅線,則表明發生了感染。如果水皰破裂,也有感染的風險。此時應當完全敞開,用小剪刀或利器小心劃開水皰,清除壞死皮膚。然後按照類似處理擦傷的方式進行包紮處理。

  (2)抽筋

  抽筋(肌肉痙攣)常伴隨肌肉過度負荷或水和鹽分的缺失。治療痙攣需要溫和的運動、按摩,進行相應肌肉的伸展運動,補充水和鹽分。建議在劇烈運動前和運動期間及時補充電解質(補液鹽、運動飲料等)。

  (3)疲勞

  嚴格來說,疲勞(嗜睡、疲倦、勞累、全身乏力、運動耐力降低)不算一種傷病,但是可能是某種疾病或功能障礙對一個人能量級別削弱的跡象。

  在戶外活動中,開始狀態良好但隨後感覺疲勞的人,應仔細檢查是否有失溫、中暑、高原疾病、感染、精神抑鬱、貧血(眼見內黏膜蒼白、甲床蒼白、皮膚蠟黃)、脫水或飢餓等症狀。如果還伴隨呼吸急促,在原因不明前,請不要遠行。突然發作的疲勞也可能是心臟病發作。

  如果出現疲勞,應至少休息12小時,保證攝入充足食物,注意防止脫水。

  (4)動物傷害

  不同動物的傷害處理方法不盡相同。動物咬傷的第一原則是進行徹底清創。可用肥皂水和清水交替用力沖洗至少15分鐘。如有冰塊,可進行冷敷。對於開放傷口、刺傷傷口,按照前述方法進行處理,包括消毒等。

  對於蛇咬傷,徹底的治療方法是抗蛇毒血清的使用。被蛇咬後不要驚慌,大多數咬傷甚至毒蛇咬傷都不會導致醫學上的毒液蟄入。應儘快送醫,注意避免無畏的活動加速可能的毒素擴散。可以採用壓迫固定法抑制可能的毒素擴散——用繃帶簡單包紮整個肢體,並用夾板固定。如果可能的話,識別蛇的種類或拍攝蛇的樣貌,但不要浪費時間抓住或殺死蛇,除非蛇已經被當場打死,那麼可以將其放入容器內帶至醫院。

  對於昆蟲咬傷,如蜜蜂,應做好應對過敏反應的準備。殘留在皮膚上的蜇針應當用鑷子或手指儘快移除。如果出現重度局部反應,應送往醫院治療。

  對於哺乳動物和蝙蝠類的抓傷或咬傷,除了基本的止血、清創外,還需用碘伏消毒以儘可能殺滅狂犬病毒。狗、貓、狼、狐狸、臭鼬、蝙蝠、旱獺是最常見的狂犬病毒攜帶者。應儘快就醫,由醫生判斷是否需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

  (5)骨折

  骨折可分為單純性骨折(一處骨折)和粉碎性骨折,也可分為閉合性骨折(皮膚未受損)和開放性骨折(皮膚裂開,骨頭可見)。無論何時,如有明顯外力導致如下損傷,應當疑似為骨折或脫臼:聽到斷裂或破裂聲,傷者不能移動或不能承受自身重量,受傷部位出現疼痛、腫脹、變色、變形等。可以與正常肢體比較,例如,傷者的另一側對稱的肢體。

  所有骨折都可能導致一定量的失血。即使肢體循環正常,也不要採取不必要的推拿手段治療,避免骨骼、神經、血管的更多損傷。對於開放性傷口,應該按照較大破損的傷口處理辦法止血、包紮、清創等,清創時不能太用力。按照前述方法用夾板固定。有一些復位的方法,但對於非專業醫療人員還是建議不要進行復位,而是送至醫院進行專業治療。

  (6)其他疾病

  戶外運動中還可能出現胃腸道疾病(如腹瀉)、上呼吸道疾病、高原疾病,可能伴有感冒、發熱等。這些疾病的治療需要服用一定量的藥物,可以查閱更專業的書籍進行了解,此處不進行詳述。

  思考題: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如果錯誤,則請改正:a.戶外急救應該首先不顧一切地搶救生命。

  b.當受傷者較多時,應當先處理容易處理的,再處理難處理的。

  c.對於由於個人原因導致受傷的、影響隊伍行程的,應噹噹場予以批評。

  d.在搬運傷者時儘快搬運,不要在意傷者的姿勢、狀態,這是浪費時間。

  e.感冒只是很小的疾病,不必太在意,撐一撐就過去了。

  2.戶外急救的基本流程包括哪幾個部分?

  3.判斷傷情時應當檢查傷者的哪些情況?

  4.簡述檢查呼吸和心跳的辦法。

  5.心肺復甦術包含哪幾個部分?

  6.創傷急救的四大技術是什麼?

  7.簡述螺旋形包紮的方法。

  8.如何製作簡易擔架(舉出一例即可)?

  9.簡述扭傷、刺傷、中暑、抽筋的處理辦法。

  10.什麼是失溫?

  11.預防腳底水皰有哪些辦法(舉出兩種即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