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古案今說2> 第九輯 挑燈閱清冊 免死金牌的由來

第九輯 挑燈閱清冊 免死金牌的由來

2024-10-05 15:19:24 作者: 尹劍翔

  今天咱們這個話題可厲害了!

  什麼啊?咱們來談談這個免死金牌!

  讀過《水滸》的人,都知道「小旋風」柴進有一件護身護家的寶貝,名叫「誓書鐵券」。

  柴進的祖上柴榮打下了江山,但是最後,趙匡胤黃袍加身,搞了個陳橋兵變,結果篡位,建立了宋朝。但是趙匡胤一直覺得對不起柴家,就給了柴家一個「誓書鐵券」,「誓書鐵券」就是免死牌的意思。

  古代是一個人治的社會,皇帝為了拉攏臣子,保證臣下的人對自己的忠心,鞏固自己的統治,將一些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發給自己的功臣和忠臣,以示寵幸,這些憑證類似於現代普遍流行的勳章(或獎章),只不過其形制稍有不同內涵較為寬泛。其中有一部分憑證尤為特殊,皇帝為了表彰一些功臣的傑出貢獻,它上面的文字主要著錄受賜者的顯赫功勳,頌其美德,是鐫刻在鐵製的器物之上,賦予了功臣所在家族以後犯下殺身之罪時,可免去刑責。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除了為持有者帶來無上榮光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凌駕於法律之上的隱形特權。

  我國古代「丹書鐵券」制度始於漢代。據史料載,漢高祖劉邦奪取政權後,為鞏固統治籠絡功臣,頒給元勛「丹書鐵券」作為褒獎。

  劉邦建立了漢王朝後,將皇帝與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寫在「鐵券」上,裝進金匱藏於宗廟內,以示鄭重和保證「鐵券」安全。

  在「鐵券」誕生之初,還無免罪和免死等許諾,僅作為一種加官進爵、封侯納妾的憑證。獲賜鐵券的功臣及其子孫常因細故獲罪,直至被處死的人大有人在。

  本章節來源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北魏孝文帝頒發給皇室宗室、親近大臣的「鐵券」是作為護身防家之用。南朝的宋、齊、梁、陳四代,頒發「鐵券」已較為普遍。隋唐以後,頒發「鐵券」已成常制,凡開國元勛、中興功臣以及少數民族首領皆賜予「鐵券」,也給寵宦、宦官頒發「鐵券」。到宋、元、明時期,「鐵券」頒賜逐漸趨於完備。

  現今玉存的五代吳越王錢鏐的鐵券最為珍貴。它是唐昭宗賜給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錢謬的,以獎賞他保全浙江的功勞。

  錢鏐,唐末臨安人,剛出生時,因為相貌異常醜陋,父母就想把他丟到井裡淹死。

  您說這錢鏐長得多難看!

  有個婆婆心中不忍,就把他救了下來,因此,人們平日都叫他「婆留」。直至發跡後才改名與「留」同音的「鏐」,叫作錢鏐,錢鏐年輕時以販私鹽為生,後來吃糧當兵,由於打仗十分勇敢,逐漸做了將領,並且越做越大。先後敗黃巢,劉漢宏,擒董昌這些反賊,戰功赫赫。唐昭宗乾寧四年(897)封他為鎮海、鎮東兩節度使,並賜以鐵券。券上刻唐昭宗的詔書,詔書全文共333字,全部用黃金鑲嵌。

  錢鏐本來是董昌麾下的一員驍將,董昌後來稱帝,封他為兩浙都將,而錢鏐並沒有接受董昌的「偽命」,卻反戈一擊,擒董以獻朝廷。唐朝到了昭宗的手裡,基本上已到了奄奄一息的時候了,地方藩鎮的勢力遠遠大於朝廷的勢力,真正聽朝廷指揮的藩鎮實在少得可憐,昭宗已成了一個掛牌子的皇帝。因此,錢鏐的這一舉措使他高興得不得了。他要把錢鏐當作一個榜樣樹立起來,詔書中說我賜給你這枚刻著金字的鐵券,向你宣誓保證:哪怕長江、大河有乾涸得像帶子那麼寬的時候,泰山、華山有變得只有拳頭一樣大的日子,但我卻永記你的功績,使你們錢氏一家世襲榮寵,永保富貴。今後如果你自身犯了大罪,可以免除九死;子孫犯罪,可以免除三死。若是犯了一般的罪行,有關部門不得追究。

  當錢鏐接受這個鐵券時,被感動得哭了起來,說道:「我才46歲,就受皇上如此厚賞,恩重難報啊!」並以此諄諄教導自己的子孫:「要謹當日慎一日,誡子誡孫:別看皇帝這麼說,你們千萬不能作奸犯科。

  別說,這錢鏐還真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沒有多久,李唐王朝就滅亡了,錢鏐自己經營了吳越國,鐵券即被供於祖廟。以後趙匡胤統一全國,建立了北宋,錢鏐之孫錢俶(chu,四聲)向宋納土稱臣,詔於開封居住。但鐵券仍留在杭州錢氏祖廟。

  鐵券是一把雙刃的利劍,不可避免地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免除死罪成為鐵券最重要的內容和特徵,用鐵券誓詞公然規定受賜鐵券者擁有超越法律的特權,這就在客觀上允許擁有鐵券者在一定程度和範圍內恃權犯法,這既體現了君權的至高無上,又與神聖不可侵犯的皇權相矛盾、相衝突。

  在古代封建禮法制度森嚴的社會,很多時候,鐵券免死只是流於形式。統治者為了自己的統治利益,並未真正兌現鐵券免死功能,擁有鐵券者的勛功之臣被誅殺的例子屢見不鮮,可見,鐵券並非是萬能的護身符。

  古人曾經倡導「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理念,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一個個丹書鐵券暴露出了現實生活的赤裸裸的不平等,帝王們紛紛將「丹書鐵券」賜予功臣,搞「法外施恩」,「鐵」了心地偏袒愛護手下功臣,無他,只是權衡政治利益之後的緩兵之計罷了。然而,「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一旦坐穩江山,牢控權力,「丹書鐵券」又能奈何?劉邦殺韓信,朱元璋屠戮功臣,這些事屢見不鮮。

  現代的社會,法治觀念已深入人心,但現實生活中還是有許多人在面對法律的時候具有一些隱形的特權,這值得我們去反思。雖然沒有絕對的平等,但我們希望將這種可能趨於無窮,正視現實中的不平等,我們的國家才能走向更為輝煌燦爛的明天。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