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輯 閒話辯是非 石碏大義滅親
2024-10-05 15:18:45
作者: 尹劍翔
中國古代有個成語叫做大義滅親!這可是平常人十分難做到的事情,說的是自己的親屬犯了罪,為了正義,自己揭發自己的親屬犯罪的行為。
這一節的古案今說,就來說說大義滅親的故事。
這個大義滅親這個成語最早來自什麼典故呢?
它最早是記載在《左傳》上的,故事叫石碏(que,四聲)大義滅親。
石碏,春秋時衛國大夫。衛莊公有三個子,大兒子叫姬完、第二個兒子交姬晉、小兒子州吁。州吁最受莊公寵愛,老兒子,大孫子,最受疼愛了,這個人之常情。
州吁就在這種極度的寵愛之中,養成殘忍暴戾的性格,無惡不作,成為衛國的大害。
當時,老臣石碏,為人耿直,體恤百姓疾苦。他幾次勸莊公管教約束州吁,但莊公不聽,州吁作惡日甚,且越發變本加厲,而且他的身邊還有個狼狽為奸的幫手。
這一個人就夠嗆了,還是兩個人。這個人還不是別人,正是石碏的兒子石厚,石厚常與州吁並車出獵,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鎖入房內。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內。不回家,仍天天跟著州吁胡作非為,禍害百姓。
莊公死後,姬完繼位,稱衛桓公,石碏見他生性懦弱無為,告老還鄉,不參朝政。此時,州吁更加橫行霸道。公元前719年,州吁聽計石厚,害桓公奪位。州吁、石厚為制服國人,立威鄰國,就大征青壯年去打鄭國,弄得勞民傷財。當時,朝歌有民謠云:「一雄斃,一雄尖,歌舞變刀兵,何時見太平?」州吁這麼胡搞亂搞的,見百姓不擁戴自己,就特別鬱悶。
這時他的好哥們石厚就出來出主意了。石厚說了,你沒有威望,我也沒有威望,但是我老爹有啊!幹嘛不請他出山呢?這州吁一拍石厚的肩膀,要不說哥們呢,關鍵時刻還是給看哥們。
州吁就派人請石碏出來共掌國政。州吁派大臣帶白壁一雙、白粟五百鍾去請。沒想到石碏拒收禮品,推說病重回絕。
石碏夠不給面子的。可是州吁不死心,石厚一拍胸脯,我親自回家請。
按說這親兒子去請,這老爹來了,這就該被請走了吧?
可是,事與願違,石碏早就想除掉禍根,為國為民除害。他趁石厚請他參政,假意獻計說,新主即位,能見周王,得到周王賜封,國人才肯服貼。現在陳國國君忠順周王,周王很賞識他,你應該和新主一同去陳國,請陳桓公朝周王說情,周王便會見之。石厚十分高興,便備厚禮赴陳,求陳向周王通融。
見此,石碏割破手指,寫下血書,派人事先送到陳國。血書寫道:「我們衛國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為,但我逆子石厚助紂為虐,罪惡深重。二逆不誅,百姓難活。我年老體衰,力不從心。現二賊已驅車前往貴國,實老夫之謀。望貴國將二賊處死,此乃衛國之大幸!」
這是要殺了親兒子啊!陳國大夫子針,與石碏有深交,見血書,奏陳桓公,桓公命將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斬首,群臣奏:「石厚為石碏親子,應慎重行事,請衛國自己來問罪」。
石碏知二賊被捉,急派人去邢國接姬晉(州吁之兄)就位(即衛宣公),又請大臣議事。眾臣皆曰:「州吁首惡應殺,石厚從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釀成,從輕發落他,難道使我徇私情,拋大義嗎?」大家都不敢說話了,石碏家臣羊肩說:「國老不必怒,我即赴陳辦理此事」。
羊肩到陳殺石厚,石厚說:「我是該殺。請將我囚回衛國,見父後再死。」羊肩說:「我奉你父命誅逆子,想見你父,我把你的頭帶回去見吧!」說完,就把石厚給殺了。
石碏為國大義滅親之事,史學家左丘明記之,衛民傳頌至今。石碏的這種做法得到後人的讚許,後來人們稱這種行為是「大義滅親」。
這故事,我們是聽懂了,但是殺自己的親兒子,我也是覺得太殘忍了。
在現代呢,大義滅親,可能不只是這種要殺兒子的行為了,而是說要勸自己的親人改邪歸正。
現代的法律中對大義滅親是如何解釋的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經親友規勸、陪同投案的;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後,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犯罪嫌疑人被親友採用捆綁等手段送到司法機關,或者在親友帶領偵查人員前來抓捕時無拒捕行為,並如實供認犯罪事實的,雖然不能認定為自動投案,但可以參照法律對自首的有關規定酌情從輕處罰。」
從這兩個法律條文來看,法律其實是充分照顧到情感和人性的。大義滅親是人性的喪失,會使得親人之間產生劇烈衝突,這種衝突甚至會讓人灰心絕望,產生仇恨和對任何事情的不信任感,反而不利於改造。法律參考大義滅親的行為,對嫌疑人從輕發落,不僅有利於嫌疑人儘快抓捕歸案,而且還充分體現了法律的人情味,調和了正義和情感之間的矛盾,使之和諧統一起來,當親人大義滅親的時候,不至於使親人之間產生情感的對立,破壞社會和諧。
這就是大義滅親的現代司法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