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護國軍打敗袁軍

2024-10-04 18:41:46 作者: 羅鳴

  正當鄭佑之在柳嘉積極籌辦學堂時,孫中山領導取得的辛亥革命勝利果實,成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還不滿100天,就被北洋軍閥頭子、賣國大盜袁世凱奪取。

  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帝制被辛亥革命推翻,建立了中華民國。然而袁世凱在竊取了中央政權後,倒行逆施,對外賣國,對內獨裁。令中國人民發指的是: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竟然宣布廢除共和制,復辟封建帝制。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小軍閥們為了戰爭的需要,在他們的統治區內增收捐稅,濫發貨幣,把搜刮的錢財用於內戰。他們你爭我奪,無暇顧及地方政治,致使廣大農村田園荒蕪,經濟蕭條,生靈塗炭。因此,打倒袁世凱!打倒列強除軍閥!已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反袁復辟的鬥爭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地開展。從此,中國大地上爆發了席捲全國的反帝反軍閥的革命洪流。

  在袁世凱準備稱帝期間,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和梁啓超的進步黨等組織,就派人赴雲南策動武裝起義。前雲南督軍蔡鍔與雲南將軍唐繼堯等人,於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雲南獨立,旋即建立雲南都督府,組織約2萬人的討袁護國軍。

  蔡鍔親率護國第一軍向四川進發,從雲南等省組織號召護國軍,率先發起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維護孫中山先生和中華民國民主共和制度。護國軍首先開向四川,與袁軍開展了激烈的戰爭……

  鄭佑之是鐵血青年、鐵血護國。他最崇拜孫中山先生,擁護中華民國民主共和制度。他一聽到雲南蔡鍔將軍護國起義,把軍隊開到了四川的消息後毅然舍家離妻,停辦學校,走出書齋,在宜賓北路一帶鄉鎮,為倒袁護國奔走疾呼,動員廣大勞苦大眾團結起來打倒袁世凱,粉碎復辟封建帝制的陰謀。

  宜賓縣人呂超,受蔡鍔將軍之命,率部積極參加護國戰爭。他早年就讀私塾,1908年赴成都考入四川陸軍小學,1910年被保送南京陸軍第四中學,在這裡深造期間加入同盟會,不久入保定軍校學習。他經常與同班同學商討如何聯絡各界志士以謀革命。

  在辛亥革命期間,呂超積極參與做出了重大貢獻。1914年,呂超在東京加入「浩然廬」講學時,孫中山鑑於黨中意志分歧,決定組織中華革命黨,呂超慷慨宣誓加入,唯先生之命是從。

  1915年秋,孫中山發動倒袁戰爭,委任呂超為中華革命軍川南區司令。12月,呂超奉命回國,經上海、湘西至宜賓秘密布置任務。

  

  當蔡鍔等在雲南組織討袁護國軍,通電起義,率軍入川時,呂超以中華革命軍名義,在宜賓喜捷場舉兵響應。他率部出征,沿途招募民團,隊伍迅速壯大。

  呂超在宜賓附近的喜捷場招兵倒袁時,鄭佑之邀約了敘府聯中同校同學江紹輔等同窗好友、一批熱血青年,投奔被孫中山委任的「中華革命軍川南軍」的呂超部隊。

  江紹輔又名汝賢,字用霖,宜賓縣越溪人。他比鄭佑之大兩歲,卻比鄭晚考入敘府聯中一年,是鄭的學弟,但他們在中學時就是好朋友。

  鄭佑之、江紹輔他們投筆從戎投奔呂部,參加了短期的軍事訓練後,就分入隊伍之中。呂超時任川軍第五師的團長,當呂團長知道鄭佑之是一個讀書人,而且很有進步思想,就對鄭相當器重,任命鄭為團部文書,負責部隊文稿起草與保存,參與部隊的出謀劃策,積極配合護國軍在宜賓同袁軍作戰。

  1916年1月,當蔡鍔領導的護國軍第一軍第一團團長劉雲峰率兩個支隊由昭通鹽津縣進入宜賓界橫江邊的雙龍鎮燕子坡。呂超率部隊協助護國軍劉雲峰,南北夾擊,打敗了袁軍伍祥禎部,迫使伍帶著部隊逃離宜賓,逃往自貢,呂部占領宜賓。這時呂部改編為護國軍四川第二支隊,鄭佑之繼續在支隊擔任文書。

  3月,鄭佑之跟著呂部一路打仗節節勝利。呂部攻克了筠連後,使在宜賓南六縣境內的「附袁部隊」看到了他們的慘敗,紛紛拋棄舊主、望風歸順投奔呂部。

  護國軍順利占領宜賓後,將原呂部改編為兩個支隊,呂超任第二支隊長駐防宜賓三江兩岸,協助守衛宜賓,與袁軍的江防部隊展開了一天一夜的激戰,最後取得大勝,袁軍江防部隊繳槍投降,繳獲步槍200餘支。隨即,呂超又在當地招募兵員,在宜賓擴大了自己的隊伍。

  鄭佑之、江紹輔等青年學生軍,他們雖然到了呂部後,沒有時間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但他們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文化水平高,曾參加過辛亥革命,打過趙爾豐的原保路同志軍。因此,他們在參加倒袁護國軍的戰鬥中,邊打邊學、邊打邊訓、邊打邊練,而且個個作戰勇敢,奮不顧身,在這場戰爭中立下了戰功。

  蔡鍔將軍乘袁軍官兵厭戰,物資補給極其困難之機,決定集中主要兵力,分三路進攻納溪。一路由朱德營長率領一支隊伍,擔任主攻棉花坡的戰鬥任務,這一場戰鬥慘烈,打了三天三夜,狠狠地打擊了敵軍,取得了棉花坡的偉大勝利。從此,能攻善戰的朱德,在宜賓被稱為「常勝將軍」!

  一路由呂超率領一支隊伍,從納溪以東向白節灘發起進攻。鄭佑之、江紹輔跟隨呂部一路英勇作戰,打到了江安,有力地牽制了袁軍,為其他護國軍消除了障礙,打通了進攻的通道。

  19日,護國軍全線突破袁軍前沿陣地,殲敵一部。至3月底,倒袁護國軍陸續收回失地。袁軍傷亡甚眾,無力繼續作戰。

  袁世凱見大勢已去,被迫於1915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命四川將軍陳宦與蔡鍔將軍談判議和,妄圖退保總統地位。蔡將軍堅持袁不退位,無調停可言。與此同時,袁世凱內部又分崩離析,陝西、四川、湖南紛紛對外宣布獨立。

  6月6日,袁世凱在恐懼和怨恨中猝死。

  袁世凱暴死後,孫中山發表了《臨時約法宣言》,促請恢復國會,息紛爭、搞建設。隨後各省相繼宣布取消獨立,服從中央,擁護孫中山先生。

  29日,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時,宣布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國會。7月14日,唐繼堯通電撤銷軍務院,護國戰爭宣告結束。

  鄭佑之參加護國討袁戰爭8個月後,雖然在這場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可他在舊軍隊裡,看見當時地方軍閥割據,官兵勾結,沆瀣一氣,欺壓老百姓;同時,軍中相互你爭我奪,爾虞我詐,豪強霸道……對此種種亂象,鄭佑之深深地感到厭惡,灰心而喪氣。

  一天,鄭佑之見到了江紹輔,兩個昔日同學、軍營戰友聚在一起。鄭就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告訴了江。鄭說:「我原以為從軍可以保家衛國,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然而,沒有料到打敗袁世凱後,仍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槍桿子雖然能打天下,但也能亂天下!」講到這裡時,鄭佑之握緊拳頭,狠狠地在自己的胸口上砸了幾捶。

  見鄭佑之氣憤難忍,江紹輔也嘴發牢騷:「在軍中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軍閥,就憑著手中掌握的槍桿子,不好好地為國為民,只用於互相殘殺,爭權奪利,導致當今中國的局勢混亂,慘不忍睹……」

  「我認為,當務之急應該興辦教育,開啟民智,實現教育救國。只有提高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才能讓他們強大起來,才能民富國強。」

  「佑之,你是打算解甲歸田?」

  「正有這個想法?你呢?」

  「我也不想在軍隊幹了,回家另謀出路。」

  鄭佑之從那天同江紹輔交心之後,他就更不想繼續留在軍隊裡。於是,他不顧呂超的竭力挽留,毅然脫掉軍裝,回到了畫象嘴……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