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閒做詩文·送妻去讀書
2024-10-04 18:41:38
作者: 羅鳴
1914年初,鄭佑之從成都輟學回家後一面潛心自學,博覽經史子集和一切古代文學、詩詞書畫、醫學知識、涉獵廣泛;一面關心時政,訂購了大量宣傳新思想的書報雜誌,著力研究新文學。每有所事即將其寫入日誌之中,日積月累,收穫頗豐。
鄭佑之這年居家過日,勤奮自修,心繫遠方,時刻關心山外情形、國家和世界發生的大事。常借詩歌、散文、對聯等文學作品,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
《題像》
盈盈含笑立吾前,似是蟬宮謫降仙。
莫怪痴兒顛倒甚,老夫雖耄見猶憐。
《題畫》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醉向頹圖問暮秋,臨風揮灑水西流。
吾君莫笑毛錐禿,萬里江山一筆收。
《詠畫菊》
霜消雪久融,六月枝猶傲。
攀折訝成空,放聲齊大笑。
《偶興》
久聞傾國屬桃花,突地重來盡暮鴉。
荒草蓬蓬春久去,源兮何處意如麻。
鄭佑之同李坤俞結婚已經過去了三年,他們夫妻恩愛,攜手播撒的愛情種子,一直沒有破土發芽。丈夫又帶著妻子回到伯陽嘴,請岳父把脈問診。李鴻緒是當地有名的中藥,為當地老百姓治好了許多疑難雜症。可面對長女婚後三年不孕,他卻束手無策……
雖然李坤俞這三年來,一直為沒能給丈夫生下一兒半女,心存愧色。鄭佑之也很盼望他們的婚姻愛情能開花結果。對於妻子的愧疚,他一點也不怪她,而且還以大丈夫的姿態勸慰她。他是一個具有新思想的人,更明白一個婦女沒有懷孕的原因種種。
妻子出身名門閨秀,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在當地十里八鄉,可稱婦女中的佼佼者,是一隻美麗的仙鶴,獨立於雞群。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裡,她沒能上過正規學校,不懂得新的科學文化知識。
鄭佑之是一個受新思想的前衛學士,很反駁「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觀念。他經常叫妻子多看新書,追求女人的獨立和自由解放。因此,退學回家以後,自己主動承擔打理家業,建議送妻子到宜賓新式學堂去讀書。
那時,宜賓尚未成立女子學校,男女生又不能同校,分家後妻子又要獨立承擔家庭主婦的重擔,加之家庭經濟不力,里里外外要操持,就婉言謝絕了丈夫要送她去宜賓上學的美意。
鄭佑之就一面主動管理家事,幫助妻子分擔家務勞動;一面自修,同妻子一起學習討論,尋機再送坤俞外出求學。
一次,鄭佑之同妻子回娘家,他就向岳父母提出讓李坤俞、李坤傑二人同去宜賓讀書。由於是親姊妹同去,能互相照顧,家裡放心,岳父母終於同意了。
此時臨近開學了,來不及置辦新衣,鄭佑之為了節省幾個開銷,他就把自己以前的舊衣裳翻出來,並按照學生服的樣式畫了草圖,請妻子照著做學生服。
李坤俞是做針線活的巧手,高高興興地改後對著大衣鏡試穿,穿著新式學生服,她左看右看總覺得不太得體,表示不滿意。鄭佑之一看,妻子穿上新式學生裝,更顯得依人可愛,脫口吟誦——
惜錢自把繡針拈,笑爾腰寬著不恬。
莫怪衣衫難合褶,溫袍百結幾人嫌。
自惜原稱女丈夫,卻來脂粉一同徒。
休嫌袖短難遮手,好系蛟龍不畏濡。
1914年2月20日,鄭佑之親自送李坤俞到肖家灣蕭簡青家。那時肖也同李坤俞的二妹李坤傑結婚了。鄭佑之同蕭簡青是敘府聯中同校同學,曾經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們還經常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社會活動。而且,肖與李相識結婚,還是鄭從中牽線搭橋,最後促成了他們的美麗姻緣。在蕭簡青同李坤傑結婚時,他為《內人送親》寫詩一首:
一乘飛轎走飢鷹,送妹翻驚妹未曾。
骨肉生離連髓痛,怎教牙齒不隨疼。
點點空林淚滿枝,唯思送妹正當時。
休夸阿姐精脂粉,豈識肖郎不畫眉。
從畫象嘴到肖家灣需要走20多里山路。妻子是個纏了足的女人,鞋尖腳小,走路難行。因此,那天鄭佑之請來了倆人,抬著竹轎子,幫助妻子背著行李,送去肖家灣。
說來也巧,那天鄭佑之同李坤俞趕到肖家灣時,李坤傑也在試穿剛剛縫好的學生服,正在對鏡自照,嘴裡嘀咕不休,埋怨裁縫把袖子縫短了。此情此景,李坤俞把丈夫寫她「穿衣照鏡」的詩吟誦一遍:「惜錢自把繡針拈,笑爾腰寬著不恬……」
大姐吟誦完詩句後向二妹講:「不是裁縫手藝不行,而是城裡學校時興短袖。」李坤傑這才高興地穿在身上。
在肖家灣住了一晚後。那晚,鄭佑之同蕭簡青聊了半夜,他們互訴人生過往,感嘆社會現實,暢想未來。講到高興時,鄭還為他們的過往作詩一首:
君何降抑我何狂,為問春鳳舞絮忙。
豈有文章驚四座,十年前已愧肖郎。
第二天鄭佑之、蕭簡青就把他們的妻子,一路送到了宜賓上學……
李坤俞離家上學剛好一個月。這天天空布滿烏雲,響起了陣陣雷聲,下起了淅瀝的春雨。鄭佑之獨坐書齋,兩眼遙望窗外,思緒翩翩,隨即鋪下書箋,以《對雨書懷贈內人》為題,寫詩一首:
突地風雲變一天,震雷驚去夢中仙。
雄獅已覺朦朧夢,那任雌龍徹地眠。
從鄭佑之的詩中,可以讀到他把自己比作睡夢初醒的雄獅,把妻子比作還未睡醒的雌龍。表達他送妻子外出求學的用意,就是為了喚醒妻子成雌龍。
這年2月至5月期間,鄭佑之詩興大發,常以現實社會、家人事物為題材,寫了各種詩詞152首,對聯65副。充分表達了「詩言志」的意向,道出了強烈心聲——
《雜題》
何須薄命怨桃花,自有神仙俟水涯。
莫怪飛英迷莫辨,豁然開朗見桑麻。
《唐六如畫山水》
領解皇都第一名,猖披歸臥舊茅衡。
立錐莫笑無餘地,萬里江山筆下生。
《無題賦》
何曾心頭肉一分,微風吹拂亦生疼。
頻年腦健翻成弱,阻我鵬摶萬里雲。
《無題》
豈有淚珠輕向人,偏教無地為君傾。
劉郎斷絕蓬山路,獨看天邊雁陣橫。
也知得所非宜戀,無奈柔腸著實纏。
欲把鋼鋒蓮藕斷,憐伊寸寸有絲牽。
每到良宵思欲然,敢將污穢告青天。
人情之所不能已,忍讀葩經議昔賢。
自謂泥污不染蓮,解愁無計問蒼天。
前因究是如何種?蒲柳怎經藤久纏。
獨我常教烈焰煎,含情擱筆憶從前。
五更機上翻猶覆,直到天明總不眠。
吐絲自縛憐蠶蠢,啼血無聲惜杜鵑。
我亦時時鋤不盡,風兮休斷暮時煙。
幾回說斷何曾斷,藕斷絲偏著實牽。
自料此生無盡日,安排都付與紅蓮。
妻子到宜賓讀書後,鄭佑之獨自在家。他是一位學識淵博、年輕有為的學者,深得當地學界鄉紳、教育人士的賞識。故本地就有幾所學校知他閒居在家,爭相聘請他去任教。同窗好友江紹輔深知佑之的為人,遂向其兄江綽雲的學校推薦任教,得到認可後就派人把聘書送到了畫象嘴。
此時的鄭佑之正忙於打理家業。他見同學江紹輔送來的聘書和信件後,請來人給江帶回書信一封:
辱腸教言,情深桑梓,地方之學校如斯。本當竭誠奉命。奈弟學識淺稚,另有家業打理和遊學之思,原不以修金多遂棄桑梓維持之素志也。弟自幼學以來,萍蹤無定,浪得虛名,毫無實績。且又馬糞加面,是弟盡責於桑梓之日長,求學之日短也!區區隱衷,久為昔年同學所共燭。紹輔諒不以此相責也。原聘退還,自斷高命。貴堂合併伊始,雖目下之責任繁難,日後之收成正大。敢以萬歲為祝,此復並請公安。
李坤俞到宜賓上學後,雖然有二妹陪讀,但她離家遠讀,思念飛到了丈夫身旁,整天相思憂鬱,以致經常生病,故在宜賓讀完一學期後就回到畫象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