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亞東抗英史詩
2024-10-04 18:39:40
作者: 羅鳴
在亞東縣堆納鄉吉汝村,有一個著名的抗英遺址——曲美雄谷。這裡用玻璃屋罩著一塊像「太陽圖騰」,看似漢文「門」字的抗英英雄紀念碑。碑體上用藏文和漢文銘刻著英國侵略西藏的慘烈文字……
我站在這座屹立在草原和藍天白雲之間的紀念碑下,印刻在碑上的文字雖然有些模糊不清,卻向人們講述著那段悲壯的歷史,也見證著人們口口相傳的藏族英雄壯舉!
1904年,英國將戰火燃向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西藏的祥和寧靜由此被打破,一場實力懸殊的慘烈戰爭,在「世界屋脊」上展開。
英軍為打通進入中國內地的門戶,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悍然發動了第二次侵略西藏的戰爭。英軍經崗巴入境,隨後入侵亞東,企圖通過曲美雄谷入侵江孜,進而直逼拉薩。
在曲美雄谷,1400餘名守關藏族軍民,在此阻擊侵華英軍。藏軍雖武器落後,但布防有序,英勇抗擊。英軍屢攻不克,就以假裝談判的陰謀得逞,兇殘殺戮我藏族同胞。千餘藏族英雄兒女,為保衛家鄉、保衛祖國奮勇殺敵,英勇獻身,慷慨就義,氣貫長虹。
這座曲美雄谷抗英紀念碑,是在紀念抗英戰爭100周年之際,亞東縣利用300萬元人民幣,啟動了曲美雄谷遺址保護項目,項目包括全玻璃透明紀念館、紀念碑和紀念廣場以及停車場等配套服務設施。這裡已打造成為紅河谷旅遊景區的重要一站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曲美雄谷抗英遺址,靜靜地佇立在草原上,訴說著那一段悲壯的往事。英魂震撼,昭示後人。
我佇立紀念碑前,遙想在一個世紀前的英國侵略軍隊,從亞東一路北上,入侵中國土地。西藏民眾的無畏與殊死抗爭,大清王朝的破敗與懦弱忍讓,已深深烙入中國近代歷史血與火的篇章之中。那慷慨與屈辱交織的一刻,多少年後,人們都沒有理由忘卻。
雪山依舊在,泉水仍在流。藍天白雲下,紀念碑門屹立,在向過往行人訴說著這段悲壯而慘烈的歷史——
英國入侵西藏,亞東就是一部長長的抗英史詩。我們要翻閱這部沉重的史詩,讓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的定律。讓我們記住那段悲壯的歷史,喚醒我們知恥而後勇,雄風奔向未來,就必須從「序幕」講起。
英國入侵西藏領土,原起於東印度公司。
1600年,英國殖民主義者,在印度成立了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全稱「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或「英國東印度公司」,是一個股份公司。1600年12月,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
實際上這個特許狀,給予東印度貿易的壟斷權20年余。隨著時間的變遷,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它還獲得了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後來被解除行政權力,開始從事商業剝削。
1764年,英國征服了孟加拉以後,擴張活動開始北移,於是毗鄰印度的尼泊爾、不丹和我國西藏地區,便成了東印度公司發展所謂「貿易往來」的主要目標。
英國打敗印度孟加拉後,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就企圖向西藏傾銷商品。
當時這一活動是通過英國的東印度公司進行的。從此,他們多次派人入藏,了解西藏經濟、貿易等方面的情況,懷揣著日不落帝國的狼子野心,藉以作為對西藏進行經濟侵略的依據。
在那時,西藏的商品大部分都是從內地輸入,主要通過四川、雲南、新疆三條線路,部分從尼泊爾、錫金等國輸入,同時西藏方面將黃金、麝香、羊毛、藥材等物品運往內地。這條黃金大通道,令東印度公司垂涎三尺。
東印度公司為了進入西藏,出兵侵入緊鄰西藏南部重鎮帕里的庫赤一貝哈爾土邦。六世班禪派遣特使,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和禮物來到印度,面見第一任英印總督哈斯汀斯,希望進行調解,請求哈斯汀斯撤軍,放下屠刀,居中調停,避免生靈塗炭。
當哈斯汀斯得到六世班禪的信後,不禁大喜過望,希望藉機與西藏建立直接的外交和貿易關係,認為是進入西藏的絕佳機會。
英印總督哈斯汀斯,任命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秘書,28歲的波格爾為特使,外科醫生漢密爾頓為其助手。波格爾此人履歷與哈斯汀斯類似,同是少年漂泊海外,萬里蹈海來到印度。
據說波格爾是在印度的少數英國人中,長期和西藏人接觸過的,並且了解西藏的特質和性格的權威人物。他是個優秀的觀察家,具有模仿西藏人的行為動作的才能。
波格爾動身之前,哈斯汀斯把他召進英印總督,對他下達指示:「你出使的主要目的,是開闢從不丹夏都扎西曲宗,到拉薩以及西藏最遠方的商業聯繫,爭取前往拉薩,與西藏地方政府建立聯繫;搜集與西藏有關的政治、經濟、物產、風物等方面的情報;攜帶英國貨物清單,試探英國商品在西藏的銷售可能,並在沿途收集氂牛、核桃、人參等英國人感興趣的貨物樣本,搜集中國內地、西伯利亞、克什米爾等地的交通貿易和政治情報……」
至于波格爾滯留西藏的具體時間,哈斯汀斯在召見他時沒有具體規定,只要求儘量拖長停留時間。
波格爾一行出行之前,用信函通知了日喀則方面,派人到不丹的扎西曲宗等候他們……
1774年5月,波格爾一行啟程離開加爾各答,沿著古代商路一路北上。就在波格爾一行滿心歡喜到達扎西曲宗之時,見到了在此恭候的六世班禪的特使。班禪的特使交給了波格爾一封用波斯文的言語寫的信,明確告知:西藏是大清領土,禁止任何外國人進入,這也是大清皇帝的意思。
還沒進入西藏領土的波格爾,就被一個「釘子」扎了,可他仍不甘心,遂動員當地土王德布王遊說班禪。德布王早就對英國人在南亞次大陸橫行霸道痛恨於心,勸波格爾放棄這次行動。但波格爾仍不死心,派已被東印度公司收買的印度僧人普南吉到日喀則活動,聲稱公司已按班禪的請求從不丹撤了軍,締結了和約。如果班禪拒絕公司的「友好」表示,公司將考慮對不丹重新使用武力。權衡再三,班禪最終同意波格爾到日喀則。
路上經歷長達半年多的波格爾一行,於11月抵達了日喀則。幾天後,波格爾在日喀則郊外的南木林覲見了正在這裡避暑的六世班禪。無論此時的波格爾是如何的巧舌如簧,始終沒有得到班禪對通商一事的允諾。
為了贏得六世班禪的信任,更為了他們不可告人的秘密使命。在日喀則逗留期間,波格爾一夥穿藏袍、學藏語、喝酥油茶、吃糌粑,並利用各種機會深入藏民家中,觀察藏民的生活習俗、家庭組織,乃至婚喪嫁娶等等習俗,並加以詳細記錄研究。
雖然打開中國「後門」的最終目標沒有達到,但根據波格爾一手資料撰寫的有關西藏情況的書,成了日後歐洲殖民者研究西藏的最早的標準教科書。
波格爾在給東印度公司的報告中寫到,拉薩政府認為派我來是探測他們的地方。這樣,英國的野心很可能推動侵略,而英國人的武器之精良將得以成功!
拉薩方面顯然十分清楚波格爾此行的目的,所以當波格爾向班禪提出想去拉薩時,遭到了來自拉薩方面的斷然拒絕。波格爾又試探著提出與班禪的轄區建立通商關係,又一次被拒絕。波格爾沮喪地說:「中國在西藏的主權,是在所有路上阻止我前進的絆腳石。」
1775年4月,波格爾一行離開了西藏。臨行前,六世班禪交給他一封致哈斯汀斯的信,鄭重聲明:西藏處於中國皇帝的絕對統治之下!
1779年,東印度公司的上層做出了一個決定,要搜集有關從印度有沒有可能去西藏,從而達到同中國西部地區通商的設想。之後第一任英國印度總督哈斯汀斯第二次派波格爾去西藏。
臨行時哈斯汀斯指示波格爾,探察隊必須查明拉薩與西伯利亞之間的大片土地和交通情況,以及孟加拉到拉薩、拉薩至附近各地區的道路和居民情況,並設法締結孟加拉與西藏之間的商約,爭取在拉薩設立英國商務代表機構。
波格爾一行,在亞東河谷進行秘密探測,測繪地圖,尋找捷徑。波格爾帶回的情報,使東印度公司了解到,在西藏南部邊境的幾條峽谷中,有一千多年歷史的茶馬古道仍然暢通著。在這些峽谷中,亞東峽谷是最早被英國人盯上的通往西藏的通道。它也是茶馬古道通向錫金西藏境內的最後一段。
在這次艱難旅途結束後的第5年,34歲的波格爾因心臟病,在印度的加爾各答去世。在印度的一處墓地里,埋葬著英國第一個進入西藏的官員。
1783年,為了挽救東印度公司出現的經濟危機,哈斯汀斯派遣忒涅和桑德斯沿著波格爾的老路,再次潛入西藏。忒涅在扎什倫布寺住了3個月,企圖簽訂商約的事,依然毫無結果。忒涅的報告中還特別呈報說:「清政府對西藏的統治是阻礙通商的根本原因。」
波格爾和忒涅的前後兩次入藏探查儘管失敗了,但他們獲得了大量有關西藏政治、經濟、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重要情報,這就更加刺激了英國殖民者的侵藏野心。
為了連接這條古老的通道,英國加緊在印度修建鐵路,到19世紀80年代,鐵路已經修到了英國在錫金的租界大吉嶺,從印度的加爾各答到西藏邊界只需幾天時間。
英國商人最感興趣的是西藏的羊毛。當時世界上的一些發達國家期望通過東印度公司購買到西藏的羊毛。而當時東印度公司卻只能在尼泊爾、不丹等國家進行羊毛交易。
西藏,這一西方人幾乎未能涉足的地區,一直引誘著探險者的目光。從哈斯汀斯開始,歷任英印總督都利用這種誘惑,用金錢收買探險者為他們提供情報。
給英國提供重要情報的是被稱作「班智達」的人。西藏周邊國家的,主要是印度的土著居民,在英國設在印度的秘密間諜機構受訓後,「班智達」被派往西藏,他們化裝成去西藏的朝聖者或是僧人,用偽裝的工具進行測繪。
那時,在英國官方的地圖上,西藏部分幾乎是一片空白。一次次的測量結果,漸漸完善了他們手中唯一的康熙年間的西藏地圖。
19世紀和20世紀初,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由於對印度這一「英王皇冠上最亮的明珠」和英國「食品籃」的高度重視,確保英國能在南亞次大陸長期穩定地榨取最大限度的經濟利益。根據印度的地理特點和周邊環境,英國的戰略家們逐步提出了所謂「拱衛印度安全」的「三個緩衝區、兩個同心圓和一個內湖」的戰略思想。「英國管理下的西藏」,便是這三個緩衝區之一。
從這一戰略構思出發,英國對西藏進行侵略就成為必然,還有通往西藏進一步向中國西部擴張。由此也可以看出,挑起侵藏戰爭是英國的既定目標。
英殖民帝國侵略西藏是從侵略錫金開始的。1830年英殖民當局以調解錫尼關係為名,實際控制了藏印交通要道,為英軍殖民錫金,並進一步入侵西藏奠定了基礎。
1835年,英國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向錫金租得大吉嶺,作為東印度公司的「避暑地」,以此為跳板覬覦西藏。
英國對大吉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設計了一種鐵皮房子,即房子以木材為主體,屋頂蓋上「人」字形的鐵皮,並設有走廊樓閣,方便晾曬衣物。
這種房子防水、防潮,保暖、通風,因而很快在當地流行起來。後來在亞東,出現了這種建築。
1849年,英國征服印度全境,印度就成為英國東方殖民體系的政治、經濟中心和向亞洲進行侵略擴張的戰略基地。
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英殖民當局趁機進兵錫金,爾後進攻不丹,不僅占領了錫金大吉嶺和不丹噶倫堡等大片土地,並強迫尼泊爾簽約,加強了對尼泊爾的控制。
英國在錫金、不丹等地撈到好處後不久,英國就開始逼迫西藏地方政府與英屬印度通商,在遭到西藏地方政府嚴詞拒絕後,英國隨即以錫金為跳板,像以往一樣,企圖用武力征服西藏。他們不僅在錫金境內大肆築路架橋,並擅自越過當時藏錫邊界所在地日納,進到西藏境內的龍土山窺探。
1865年,英屬印度殖民當局派人喬裝打扮潛入西藏,秘密繪製地圖。虎視眈眈的英軍已經距西藏咫尺之遙。沙俄此時正在為實現南下印度洋戰略積極活動,侵略矛頭也直指我國西北、西南地區。沙俄的舉動對英國侵略西藏的野心構成了一定威脅。
英國由於經濟危機,開始感到囊中羞澀。鼓譟:「我們堅決要求進入西藏,那兒有一個廣大市場在等待著我們。」
很久以來,與中國毗鄰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先後與中國封建王朝結成宗藩關係,作為宗主國的中國,一直向藩屬國提供著強有力的軍事保障,那些藩屬國自然形成中國抵禦外來侵略的一道防線。
從19世紀開始,西藏周邊的國家烽煙四起。英屬印度連連發動對尼泊爾、緬甸、拉達克、不丹和錫金的戰爭。這些中國的宗藩成員國,在遭受突如其來的打擊時,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的軍事支援上。但鴉片戰爭後的清王朝,已無力向藩屬國提供軍事援助了,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傳統關係開始破裂。
到了19世紀70年代,毗鄰西藏的中國外藩全部被納入了英國勢力範圍,英國在戰略上已形成對西藏的包圍態勢。西藏地方政府在承受著外來威脅的同時,對清政府的軍事實力感到失望,但他們仍堅決地抵制著外國人進入西藏。
1874年(同治十三年)6月,英國以考察雲南地區的商貿情況為由,派遣上校柏朗帶領當時在印度的一支由190餘人的英國官員、商人、軍官、士兵組成的勘探隊,途經緬甸自陸路進入中國雲南,為通商做前期的準備工作。為了解決勘探隊的語言交流問題,威妥瑪在徵得總理衙門准許的情況下,派遣翻譯官馬嘉理前往中緬交界處迎候。
馬嘉理從同治十三年6月開始動身由上海出發,途經漢口、湖南、貴州、雲南,於12月初十到達緬甸新街,與柏朗會合。
在為柏朗頒發「遊歷」護照時,總理衙門一方面曾婉言勸告柏朗:邊境地區不安全,儘量不要前往,但柏朗一行人不聽。總理衙門又要求沿途各省及雲南督撫妥為照料。因此,馬嘉理在進入雲南後受到當地官員的周到款待和關照,十分順利地出境。而馬嘉理並未將自己的返程時間、路線預先知會中國官員。
當年1月17日,馬嘉理與先期到達八莫的柏郎探路隊會合。2月14日啟程,掛起「遊歷」的招牌,擅自越過中國邊境,侵入雲南騰越地區的曼允。馬嘉理率領「探路隊」不但拒絕當地民眾勸阻,反而揚言要進攻騰衝,並開槍打死群眾數人。雲南騰衝布置兵勇,於各要隘堵截洋人。
2月21日,馬嘉理與4名中國隨員抵戶宋河,遭到當地人民的襲擊,5人都被殺死,首級懸於曼允城牆上。經此打擊,探路隊不敢繼續前進,退回緬甸新街。
正找事端入侵西藏的英國人以「馬嘉理事件」為由,給清政府施加強大壓力。1876年9月13日,李鴻章被迫與英國公使威妥瑪簽訂了《煙臺條約》和《入藏探路專條》。除「賠款」「謝罪」外,還允許英國人開闢印藏交通。
與此同時,英殖民者在錫金儲備物資、增調軍隊,加緊進行侵藏戰爭準備。此後,英軍故意製造邊界糾紛,以西藏地方政府在龍土山設卡「破壞通商」為名,向清政府提出抗議,要求藏兵撤出龍土山。
腐朽無能的清政府不顧國家領導主權,向英屈服,強令西藏地方政府撤出龍土山駐兵。但西藏地方政府堅決抵制,不肯撤出,並積極準備阻擋英軍入侵西藏。
這個時期,每年從四川運到巴塘的茶葉不下1000萬斤,價值約16萬兩白銀。按英國人的估算,西藏與內地貿易總額,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共值白銀200多萬兩。這一切都令英國資產階級垂涎三尺。
西藏的市場固然理想,而廉價的原料更令人動心,如西藏的羊毛比英國便宜5倍,皮革便宜12倍,更別說那些稀有產品黃金、麝香、硼砂了。
此外,礦產資源也是令英國心動的,如英國探險家賀爾德希曾作了如下的自述:「不容懷疑的西藏的許多財富都在這裡(西藏東部)——所謂財富並不只是某些原始粗野的藝術和工藝品,而主要是無窮的礦產。」
19世紀下半葉,英國先後將尼泊爾、錫金、不丹等納入其殖民勢力範圍,並在位於喜馬拉雅山麓的西瓦利克山脈,大吉嶺設立軍事基地,準備入侵中國西藏。
西藏地方政府派兵力在龍土山設卡戍守,抵制外敵入侵。龍土山位於則里拉山西南的熱納宗。由於其是西藏與錫金交界的要塞,西藏地方政府便在此地的各個險要路徑上建立哨卡,並修建了高大的堡壘炮台,駐守藏軍。
1887年,在藏曆中是火豬年。這一年西藏的冬天特別寒冷,不過,來自喜馬拉雅山山那面的威脅,比之風雪更加讓藏民們感到不安。
英人以考察商務和礦產為名,從錫金進入崗巴宗,遭到當地官員阻止,雙方相持數月,英人不能前進,於是荒謬地宣稱龍土山是在受他們「保護」的錫金領土之內,西藏軍隊在這裡設防是越界行為,要藏兵限期撤卡退兵。西藏軍民拒絕了英國人的無理要求。雙方陳兵邊界,實際此時,英軍與西藏地方政府的暗戰已經爆發。
暗戰徹底轉為明戰,是源於英軍的無恥偷襲。
1866年,噶廈派出藏軍在隆吐山設卡,隆吐山海拔3800多米。阻止私自越境通商,阻止英國人進入西藏邊境,並在山上修建了白光護法神靈廟。
1887年,西藏地方政府在駐藏大臣文碩的支持下,為抗擊侵略軍,指定代本拉頂色、孜准索南堅贊帶領藏軍和僧俗民兵,前往隆吐山及其以北設防,抵抗英軍。
1888年2月,英軍第一次侵藏戰爭爆發。英軍竟對設卡防守龍土山的藏軍發動突然進攻,西藏第一次抗英戰爭爆發。
3月20日,英軍藉口藏軍侵入錫金境內,悍然向駐守龍土山的藏軍發動進攻。藏軍對入侵英軍,英勇作戰,形成了有效阻擊。守衛龍土山的藏軍以火銃、弓矢等簡陋武器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終究還是未能抵擋英軍大炮的轟擊,鏖戰數日後,藏軍傷亡慘重,被迫後撤到納湯,建石牆防守。
但西藏噶廈地方政府仍然調兵遣將,下令僧俗民眾1萬多人開赴前線,在6月至10月間同入侵英軍數次作戰,力圖收回龍土山。
英軍整頓之後,從容地對納湯再次發起進攻,藏軍雖然人數眾多,守軍英勇反擊,但是武器裝備落後,血戰數日後,加之指揮失當,傷亡過大,龍土山之戰最終失守,被迫撤至帕里等地。
實際上,此時藏軍主力猶存,且軍民「誓死抵禦,決無二心」,發誓「戰至男盡女絕」,各地調集的藏兵民上萬人也紛紛前來增援前線。
相反,英軍貿然深入,輜重補給尚未跟上,如藏軍反擊,英軍必然潰敗。
但遺憾的是,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懼怕藏邊發生戰事,卻在戰爭開始後,堅持退讓求和的方針,並將主張抵抗英印侵略的駐藏大臣文碩撤職,另派主和派大臣升泰接任駐藏新任大臣,並派英國人赫德之弟赫政充任其助手。
升泰到任後,完全執行清政府妥協讓步路線,下令藏軍待命帕里,不許反擊英軍。在此情況下,藏軍雖然拼死抵抗,但最終未能阻擋英軍進攻,英軍先後攻陷則里拉、亞東、朗熱等地。
升泰不僅滿足英印的要求,和英軍議和,還阻止藏軍對英軍發動反攻,貽誤了最有利的反擊時機。至此,英國第一次侵藏戰爭結束。
隨後,清政府與英印談判議和,並派升泰經亞東前往加爾各答,與英印政府總督蘭斯頓正式簽訂了《中英藏印條約》,恥辱地承認了錫金受英國保護。按照英國的要求,劃則里拉山口為西藏和錫金的分界線。
1893年,英國脅迫中方簽訂了《中英藏印條約續約》,並規定中國開放亞東為商埠,英國在此可以享受治外法權,迫使亞東於1894年9月1日開放通商,自亞東在開關之日起,5年內藏印貿易互不收稅。
西藏軍民第一次抗英戰爭失敗。不過,抵抗尚未結束。清政府與英國簽訂的「兩個條約」,遭到包括西藏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
拉薩三大寺,號召西藏人民不同英印貿易,抵制印度茶葉運銷西藏。西藏人民還拆除英印所立的界碑,堅持到自己的牧場上放牧,與入侵者抗衡,占領中國的領土和主權。
自此亞東被開為商埠,清政府在此設立了西藏第一個海關。英國商人可自由前往貿易,英國貨物免稅進入西藏,印度也派員進駐亞東。這樣,英國初步實現了打開西藏門戶,進入西藏的狼子野心的目的。
豺狗永遠是餵不飽的,雖然英國通過第一次入侵戰爭取得了許多利益,但他們依舊準備對西藏進行更大規模的侵略。
1902年的冬天,英國派出一個所謂英國地理學家——榮赫鵬,他以英國任命的「西藏特派員」的身份,帶領一支所謂的英國探險隊來到西藏,表面上的目的是解決錫金與西藏邊界問題,但其真正目的卻是勘測,在亞東的地界偵查路線,為英國接下來的進攻做準備。
此前榮赫鵬剛剛從滿洲進入中國北方,然後穿越蒙古戈壁,翻越天山,沿天山北麓至帕米爾開拓了一條從未發現的「慕士塔格通道」。憑此成就,他被選為皇家地理學會最年輕的成員,並授予該學會的金質獎章。
1903年6月,英上校榮赫鵬率兵200人,以談判為名進入西藏崗巴,英軍的卑鄙把戲上重演。西藏第二次抗英戰爭自此爆發。
英軍又開始了他們的罪惡行徑,先後兩次對西藏發動侵略戰爭。西藏地方政府派兵700人趕赴崗巴設防。12月中旬,英軍2000餘人在司令麥克唐納指揮下,越過則里拉山口,藏軍3000人趕至曲眉仙角、亞東至江孜通道一帶設防。
英國調集步兵、騎兵、炮兵3000多人,由麥克唐納少將指揮,打著護送地理學家——實際是英軍上校的榮赫鵬的名義,偷越乃堆拉山口,一舉攻占亞東。
亞東是英國人入侵的第一站,曾設有英軍「兵站」——「亞東驛站」。
英軍占領亞東後,西藏地方政府急調駐軍前往帕里,無奈趕到之前英軍已搶占帕里。緊接著,英軍繼續推進到堆納的曲美雄谷,在曲美雄谷遇到西藏軍民的阻擊。在這裡遇到2000名駐守藏軍的抵抗,藏軍首領要求英軍退回亞東談判,榮赫鵬蠻橫地拒絕了這一合理的要求,雙方便展開對峙。
1903年12月21日,英國侵略軍以談判為名,進入西藏境內,占領帕里鎮。當時的帕里縣政府在一座小山頭上。英軍把扎什倫布寺等「三大寺」的談判代表人員扣押在縣府內。
帕里人民對侵略軍的罪惡行徑憤慨萬分,手持大刀、鐮刀衝進縣府,與侵略軍展開搏鬥營救談判人員。侵略軍用猛烈的火槍對付群眾,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藏族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遭到了無情的槍殺。
1904年1月4日,英軍占領堆納。西藏地方政府馬上派拉丁色、朗賽林二人率領藏軍兩千餘人,趕赴堆納至多慶一線布防,並動員、調集其他各部藏軍及大批民兵分赴前線。
3月,麥克唐納和榮赫鵬率領1000多人準備向嘎吾一帶發起進攻。由於得知在堆納、多慶之間的曲美雄谷以北縱深地帶,有藏兵和民兵布防,英軍狡猾地提出談判。
3月31日,在曲美雄谷舉行談判時,榮赫鵬等人與拉丁色、朗賽林見面後聲稱:「既然要議和,為表示誠意,我們先將子彈退出槍膛,也要求你們下令將火槍的點火繩熄滅!」榮赫鵬命英軍士兵將步槍子彈退出一發,但士兵們旋即推動槍栓將另一發子彈頂入槍膛。
當時藏軍只有很少軍官有快槍,藏軍不了解步槍構造,誤認為英軍槍膛內已無子彈,便按協議將土槍點火繩全數熄滅。
而英軍的快槍很快就可以把子彈重新上膛。同時,英軍的一部分人偷偷包抄到藏軍後方山上,在有利地形上架起機槍,做好屠殺準備後。麥克唐納命令英軍強行解除藏軍武裝,遭到藏軍拒絕後,麥克唐納立即下令英軍開火,用機槍和大炮對藏軍進行掃射和轟擊。
受到英軍卑鄙的欺騙,火繩槍的引火熄滅後重新點燃要較長時間,藏軍的火繩槍來不及點燃火繩,失去了戰鬥力。麥克唐納命令英軍強行解除藏軍武裝,挑起衝突,隨後下令英軍以機槍向藏軍密集掃射……
受到了英軍殘酷的大屠殺,拉丁色、朗賽林等1400餘名藏軍在曲美雄谷犧牲。
此戰後,多慶措的湖水第一次被血染成了紅色。傷亡數據是:藏軍前線指揮官萊丁色等官兵700人壯烈犧牲。而英軍僅有兩名軍官受傷,12名士兵傷亡。
侵藏戰爭給西藏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戰爭災難。成千上萬西藏人民被侵略軍屠殺,人民財產受到巨大損失,眾多珍貴文物被掠奪。僅被盜走至今收藏在英國各大圖書館的珍貴佛教典籍多達460多部。
在英軍隨軍考古學家,人稱「搶劫專家」的華達爾親自羅列的清單中,本次遭劫的文獻和文物許多都是國寶,是世人所不知的罕見珍品,他認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無法找到範圍如此之廣、趣味如此濃厚、意義如此深遠的西藏文獻,它們絕對是早期東方歷史資料的真跡……」
一位英軍軍官華達爾在《拉薩和它的神秘》一書中炫耀:「我們把火藥投進江心毀掉……我們獲得大批糧食,包括有大麥、麵粉、豌豆等約一百噸之多,這對我們來說就比那批土製火藥重要得多。糧食完全沒有壞,由一連串騾子和搬運夫運到我們營里去。還得到大批的牛羊肉乾。」
據一些零星的藏、漢文資料記載:英軍在帕里、江孜等地,他們打開倉庫、闖入民宅,搶劫糧食和藏軍留下的彈藥。他們還闖入寺廟,搶掠文物典籍,洗劫寺院財產。
據侵略者頭目之一的麥克唐納自己承認,士兵們搶奪到的戰利品堆積如山,這些戰利品通過山間小道,陸續不斷地運往印度。其中,戚德爾和他自己收穫最大,所搶劫的件數之多,需400頭騾子才能馱運,裡面包括許多珍貴而稀罕的佛教經書、神像、宗教藝術品、盔甲、武器、器皿等物。
1906年4月,中英重新簽約,英國承認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其變西藏為其殖民地的陰謀未能得逞。英國侵略者將駐亞東商務代理處由仁青崗遷至下司馬鎮,把下司馬鎮劃為其租界區域,修建營房,駐紮軍隊,開設郵局、醫院、學校、氣象站等機構。
清政府也在這裡專設了亞東海關,下司馬鎮邊貿市場愈加繁榮,成了茶馬古道終點最重要的貿易集散地。
亞東開闢為商埠後,英國從亞東的春丕到江孜共修建了12個驛站,清政府也從拉薩到下司馬設立了19個驛站。從這些密集設立的驛站可以看出,當初這條古道從拉薩到帕里、亞東的商貿是何等的重要和繁忙。在當時,西藏的貴族都以到亞東經商和貿易為榮,如果沒去過亞東,就會成為別的貴族眼中的「土包子」。
自亞東被闢為商埠後,邊貿日益增大,商號也越來越多,市場愈加繁榮,亞東逐漸成為西藏重要物資進口中心,20世紀初,這裡的交易額最高時達到上億銀圓,占當時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八成以上。
1913年隨著滿清王朝的覆滅,亞東海關徹底關閉。由於新成立的國民政府在帝國主義的干涉下,再加之軍閥混戰無力西顧,英帝國主義者在亞東攫取了對下司馬鎮的管轄權力。
1957後6月,中國政府和印度政府正式簽字,印度政府將下司馬移交給中國政府。從此,亞東才回到祖國的溫暖懷抱。
鑑往知來,溫故知新。發生在100多年前的西藏抗英壯舉,百年之後的今天留給我們以重要啟示。西藏抗英戰爭的失敗,再一次證明落後就要遭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道理。只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有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才有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崇高地位。
亞東這片土地見證了西藏歷史的許多重大進程,經歷了帝國主義侵略蹂躪的屈辱。亞東軍民勇於抵抗英軍入侵,以血肉之軀對抗敵人的洋槍洋炮,不屈不撓的精神,將作為中華民族反抗外敵侵略的光輝業績而載入史冊,成了今天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教材。激勵著後人牢記恥辱,奮發圖強建設邊疆、振興中華雄心壯志,為早日實現偉大中國夢——譜寫亞東新篇章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