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亞東歷史鉤沉
2024-10-04 18:39:36
作者: 羅鳴
在下司馬鎮的老街慢慢行步,尋覓滄桑歲月沉積遺忘的歷史,翻閱亞東這部史詩的長度;站在終年不息流淌的亞東河邊,聆聽嘩啦啦奔騰向前的河水,講述亞東過往的風雲故事……
亞東具有悠久的歷史,遠古時期就有藏族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很早以前,亞東山谷就是西藏通向印度平原的唯一大道,據說玄奘到西域去取經時,就是通過這條路去的印度。因此,它是溝通西藏與南亞的重要通道。
7世紀前,今亞東縣境內北部帕里一帶隸屬於吐蕃時期12邦國之一的洛昂統治的一個小邦國,其統治中心在江孜。
7世紀初,吐蕃王朝立國之君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政權。他在位期間平定吐蕃內亂,確立了吐蕃的政治、軍事、經濟及法律等制度,並且從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至今備受藏族尊崇。在全境設有「五茹」,為軍政一體的行政區劃,亞東隸屬於「五茹」之一的「茹拉」管理。他曾帶兵從這裡到了南方平原。
8世紀後半葉,吐蕃贊普赤松德贊把帕里一帶賜給吐蕃豪族「桂氏」家族作為其封地之一,稱為上部「桂域」,意即桂氏封地上部地區。此狀況維持了大約400年時間。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13世紀中期,在元朝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西藏建立了統一的地方政權——薩迦政權。成為元朝的一個行政區域,亞東隸屬於薩迦政權。
14世紀上半葉,薩迦地方政權之下的江孜地方首領,帕巴貝桑布在帕里仁青崗建立了宗一級政權機構——帕里南傑城堡,委任其弟帕巴仁欽為第一任宗本。
15世紀,江孜地方首領帕巴貝桑布家族後裔,被稱為江孜法王家族。亞東縣轄境基本在江孜法王家族的統治下。
明代中央政府建立後,在西藏實行了「多封眾建」策略,對固有的世襲貴族和權貴予以扶持。亞東地方包括今錫金、不丹等地依舊是江孜法王轄地。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在蒙古汗王固始汗的支持下,第五世達賴喇嘛建立了甘丹頗章地方政權,正式設立帕里宗,在亞東設立日納宗(今錫金境內),成為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邊境14個宗之一。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亞東邊界一直到錫金的甘托克以南地區。八世達賴時期將亞東管轄的日納宗所轄部分牧場賞給錫金王室。但當時的錫金王室仍然歸西藏地方政府管轄,清中央政府在交易邊界設立「鄂博」(界碑)。
亞東歷史上只是卓木山谷里的一個小山村。
每一個地方的形成,都有著她蘊藏的歷史文化,淵源的人文風情。為了對「亞東」來歷的探究好奇,筆者專門向當地藏族老人打聽她的來歷——
在亞東民間,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藏傳佛教噶當派始祖——仲敦·傑威瓊乃,大約在距今近1000年的時期,仲敦·傑威瓊乃在拉薩北面200多公里,西藏中部的澎波河流域的林周縣唐古鄉境內,主持修建起西藏「噶當派」的第一座寺廟——熱振寺。
藏語「熱振」一詞,翻譯成漢語,意思是「根除一切煩惱,持續到超脫輪迴三界為止」之意。
據說,從前熱振寺附近周圍的山,沒有一棵樹木,長不出青草,更看不見格桑花,四周全是光禿禿的荒山。
據說仲敦·傑威瓊乃的弟子——蕊巴嘎布活佛,為了讓熱振寺周圍的禿山種樹長草,創建出一個適合人居的環境,為當地人造福,帶上弟子出行南下,開始尋找樹種。
當仲敦·傑威瓊乃一行來到位於亞東境內的朗加山時,看見這裡滿目青山綠水,森林蒼翠。於是,他就指派弟子採集樹種。
當樹種採集好後,蕊巴嘎布活佛站在朗加山頂上,久久不願意離開。他想在這個美好的地界,創造一座人居的村子。於是,他脫下佛帽,念經祈禱:「願你落在一個美好的地方,變成一座造福世人的村莊。」隨後,他把佛帽拋向空中。佛帽隨風飄飛,快樂地飄向山下的峽谷。
當蕊巴嘎布活佛的佛帽,即將落入峽谷中飄移的雲霧裡時,突然從滿天的雲霧中,騰空而起一條彩虹。
蕊巴嘎布活佛的隨從,看見這一驚喜的天象,大呼叫好,讚嘆活佛帽顯靈。由此,活佛就給佛帽落地的地方賜名「卓木」。「卓木」是藏語,翻譯成漢語叫「亞東」。從此,這裡便漸漸地出現了人煙……
蕊巴嘎布活佛一行從「卓木」採回的樹種,種在熱振寺附近的荒山上,慢慢地生長成林,造福子孫後代。
傳說畢竟是傳說,但無從考證。我從史料中,查閱到「亞東」一詞的產生,這也許這才是「亞東」來歷。
在100年前,英國侵略西藏時,英軍曾經駐在亞東谷地的一個名叫「那東」的地方。
一個英軍文官,一不小心就把「那東」(NA DONG)」的第一個字母「N」,錯寫成「Y」。從此,英軍就開始使用「YA DONG」一詞,標註在軍事地圖上,寫在文件里。於是,漢語中的「亞東」一詞就這樣問世了。
其實「那東」,僅僅是亞東谷地一個小小的地方名字,怎麼能代替亞東谷地整個地方的名稱?但在當時就這樣慢慢流傳開來,後來約定俗成,只好這樣將錯就錯,沿襲地把「亞東」稱呼至今日。
在典籍上,仁青崗一帶被稱為老亞東或亞東,乃堆拉山和則里拉山下面的谷地被稱為亞東山谷。
據史料記載,很早以前,亞東就是中國、錫金、不丹王國之間的「國際集市」,各國商人通過騾馬運輸,交易對方所需要的貨物。正是因為有了繁榮的商貿,下司馬鎮成為商人們的休息地。後來隨著商貿的發展,這裡成為馬幫、駝幫的休息地,下司馬鎮才開始有人居住。
1888年英國侵略軍發動了對西藏的第一次武裝侵略,藏軍在隆吐山設防抵抗,終因寡不敵眾而失守。昏庸懦弱的清政府先後與英帝國主義簽訂不平等條約,英帝國主義獲得了對錫金的統治權和在西藏通商的權力。
1894年5月1日,亞東關被迫開為商埠,緊閉的西藏大門從此被打開。英國在距亞東縣城12公里,位於下亞東鄉春丕塘東部,則里拉山口和乃堆拉山口之間的一條峽谷之中,修建了商務代理處,這是英國入侵後在亞東修的第一座建築。
亞東被迫打開商埠後,清政府就在西藏亞東設立了第一海關。1903年英軍突襲侵占了帕里,隨即此海關被取締。現存海關遺址東西長80米,南北寬50米,包括6棟石砌建築。中錫通道從遺址中間穿過,將整個建築群分成南北兩部分。北面有公署衙門、關帝廟和兩棟住房,南面為海關辦公室,遺址現殘留著部分炮台的殘壁。
英國強迫清政府將亞東闢為通商口岸後,商務代辦、郵局、驛站遷至下司馬鎮。加之各國商人在這裡互通有無,各種文化在這裡激盪沉澱。於是,在下司馬一帶的民眾紛紛效仿英國人修建「鐵皮房」,並融入了西藏元素,形成了既富有「大吉嶺」特色,又有西藏特點的建築,這就是下司馬鎮的雛形。
英帝國主義在1904年,通過侵略戰爭攝取了在西藏的多項權利,當時的下司馬鎮以南地域正式淪為半殖民地。現存於亞東縣城中學後山坡上的「英國驛站遺址」,始建於1936年。該驛站是當時英帝國主義在亞東境內,共建的七個驛站中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個。
這個驛站建築風格,是英國庭院式風格,平方坡頂,石木結構。門前有寬闊的走廊,屋內地板由實木鋪成。中間客廳和三間臥室,都有一座考究的壁爐。四周是高一米的柵欄,院內是碧綠的草坪。在房屋左側約30米處,是用木材搭建的廁所,屋後的山坡上種有各種果樹。
驛站成為英國侵略者,在西藏土地上留下的唯一的保存完整的建築物,也是近代史上我國西藏被侵略的最好歷史見證。
英駐亞東商務代理處遺址、清代海關遺址、亞東驛站等邊關古蹟,見證了邊關小城的榮辱興衰。
亞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她像一把伸向南亞大陸的鑰匙,打開了貿易交流的大門,曾經繁極一時的進出口貿易給這塊彈丸之地,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榮耀與繁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四川、貴州和雲南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大後方。當日本人封鎖了滇緬通道後,大量的軍用和民用物資,都需要從印度運往四川,除了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外,最活躍的民間運輸線,就是雲南到西藏的茶馬古道了。
亞東的發展繁榮,與帕里鎮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200多年前,一批批的移民源源不斷地來到帕里,這些移民中有逃來的農奴、有傳播宗教的教徒、也有一些尋找機會的商販。隨著人員的增多,加上帕里地處不丹、錫金、印度幾國的交接點上,中外貿易自然產生。
歷史上亞東通往帕里、帕里通往乃堆拉山口沒有道路,亞東人民為了生存,人背馬馱貨物,換取錢糧,人和牲畜踩出了一條羊腸小道,這條道稱為交易茶馬的古道。
從亞東到拉薩,騾馬走11天,物資運輸相當困難。這條道上馬幫馱隊長期絡繹不絕,來來往往運載貨物。人背貨物主要是從錫金的甘托克到下司馬鎮,往返200多公里,每人每次負重100斤左右。
他們背出的是羊毛、羊皮、牛尾巴等,背進的是香菸、白糖、米麵和百貨。羊腸小道,路險難行,冬季大雪封山,更加艱難,雪深路滑的地方,有時還要爬行才能通過。
到了20世紀初,帕里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商賈雲集、人聲鼎沸的商貿重鎮。西藏政府就在帕里設立了「帕里宗」,西藏大宗的對外貿易基本都在此進行。
各國商家雲集於此,藏區有實力的大家族也紛紛在此設立商號、分號,做進出口貿易。來自不丹、錫金、印度、尼泊爾的商人,還有很多從康區來的康巴人,都到帕里來做生意。據記載,最熱鬧的時候帕里鎮內,有來自全國各地馬幫的騾馬千餘匹,來自不丹等境外商人數百人。
亞東,歷史上曾隸屬於帕里宗。西藏民主改革以前,下司馬鎮是在帕里的管轄之下。帕里宗本派一名官員到下司馬鎮,這個官員叫作「扎旭」。
扎旭手下有幾名當地民眾推選的頭人「貢推」,他們共同管理當地的行政事務。誰當選「貢推」,他就要在群眾集會上宣誓就職。宣誓就職要舉行專門的儀式,在儀式上,周圍的百姓都召集起來,殺一頭牛取出鮮紅的牛心,擺在供桌上。當選「貢推」的人,對著供桌鄭重宣誓:「處理諸事,做到公正不偏。」
據說上一世卓木噶希活佛觀看了一次「貢推」宣誓就職儀式。當時在儀式上就要宰殺的那頭牛脫繩跑掉了,在場的百姓群起而抓之,把它殺死了,取出心臟,擺在供桌上。卓木噶希活佛看了這個場面,覺得慘不忍睹,於是出面制止,並用紅色的「多瑪」供品來代替牛心。
這樣既滿足了宣誓儀式上的需要,又可以保護一條生命。往後「貢推」宣誓儀式照樣舉行,所不同的是再也看不到殺牛取心的血腥場面了。在封建農奴制的舊西藏,這種古老的習俗在其他地方也很少見到。
1960年6月,亞東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江孜地區專署。四年後江孜地區與日喀則地區合併,亞東劃歸日喀則地區。
2014年7月,日喀則撤地設市,亞東縣屬於日喀則市。如今亞東縣轄2鎮5鄉,25個行政村(居委會),67個自然村。縣境內藏族人口占95%。同時有漢族、加族、夏爾巴人居住。另外,境內還有不丹、尼泊爾、印度等國僑民居住。
千百年來,生活在亞東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的雙手,創造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留下了很多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富麗堂皇的藏傳佛教寺廟、優美多姿的藏族歌舞、膾炙人口的故事傳說、詼諧幽默的民間諺語,豐富了亞東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革命烈士陵園,以及英國駐亞東商務代理處、清代海關、曲美雄谷、亞東驛站等重要遺址,是對各族人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最佳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