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水門

2024-10-04 18:13:54 作者: 吳景婭、魯克、黃定坤、孫涵彬等著

  重慶城中僅存的兩道古城門中的另一座是東水門。

  東水門,從重慶17座古城門中脫穎而出!它是正東的城門,卻以最平民化的姿勢,側過臉去,門不朝江,而向北打開!

  東水門的名字與西水門相對應,民俗有面南背北左東右西之習。西水對東水,西閉而東開,恰好龍鳳之儔,天成一對。

  不似通遠門的金戈鐵馬,東水門曾是過往南岸的主要渡口,也是重慶通往雲貴的要津。各省來的客貨船尤其是江南一帶的滿載「蘇貨」的船多在東水門外停靠。這些蘇貨大量運來,使東水門內商賈雲集,各種字號、貨棧林立。貨架上、櫃檯上,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是昔日重慶最繁榮的地方之一。所以東水門的周邊也是重慶會館修得最多的區域。鼎盛時期,東水門一帶修有二三十家會館、公所。其中江南會館、湖廣會館以及廣東會館三大會館緊靠東水門而立,明清時期的建築群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周圍。這熱鬧的景象一直持續到抗日戰爭時期,城垣已拆,到處可以出城,便改由緊挨著的望龍門渡江,東水門一帶才冷落下來。

  遠眺朝天門(張岩 攝)

  幾十年間,東水門開始很耐心地迎送小商小販們從這裡進進出出,仿佛有意側身傾聽沿山而建的吊腳樓里每日裡鍋瓢的脆響;細聽小巷人家黃昏時呼兒吃飯的悠長;有意要細聽每天十幾趟開往南岸的過河船在江上悠悠地「突突突突……」,側耳細聽花3分錢上下的望龍門纜車小心地「叮叮噹噹……」

  如今湖廣會館依然作為重慶都市旅遊的重要景點,終日迎送著數不盡的遊客。黃牆青瓦間,道不盡的滄桑變遷。而從遊人如織的湖廣會館出來不過數百步的地方,東水門便靜默地立在那裡。

  

  同湖廣會館相比,東水門老街顯得有些蕭瑟,甚至好多本地人都不曾曉得還有這麼一處厚重的古蹟。僅有百把十米的街道上,原東水門城牆下的舊木房被黑瓦白牆的仿古建築所替代,嶄新又讓人懷舊,是說不盡的故事;濱江公路從腳下延伸而去,似無邊無盡,讓人恍然想起,身處這條恬靜的古街,儼然在那懸崖峭壁之上。

  「東水門,有一個四方古井,正對著真武山,鯉魚跳龍門。」而今四方井早已經無跡可考,但城門對面正是南岸的真武山,長江中以前曾有巨石,王爾鑒編纂的《巴縣誌》便有記載:「水中二巨石,各大書楷行『龍門』二字,皆宋紹興中刻。」這大概就是「鯉魚跳龍門」的來處,對面的龍門浩也得名於此。

  東水門已經沒有了太多存在感,城門顯得低矮而脆弱,撫摸過風化而微涼的石磚,猛然碰著了那些個很久的以往。就連城門門額曾經遒勁有力的「東水門」3個字也已模糊不清。東水門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已終結,成為了我們的記憶。

  碼頭雖然成了歷史記憶,但就在老街的頭頂,以東水門命名的東水門長江大橋炫目亮相。它承繼了送南迎北的古碼頭的憨直與倔強,像個陽剛十足,荷爾蒙爆棚的男神,健碩又帥氣地牽手南岸與渝中。輕軌列車從它胸膛上龍舞一樣地撲過來,入夜的山城萬家燈火鐵水鋼花般地綻放。在此,歷史與現實,積澱與速度,高調撞上!

  看見每個來重慶打卡的旅遊者和重慶人的臉上都泛起歡喜的光亮,那是由衷的驚艷和自傲:

  祝福大重慶——明天更好!

  (梁奕 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