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第一技術
2024-10-04 17:16:15
作者: 韋志中
心理諮詢中,心理諮詢師會運用很多的技術來進行諮詢,在不同學派當中也會有不同的方法。每一個流派有不同於其他流派的技術。在諮詢中,人是第一技術。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在心理學這個行業裡面,作為一名心理學工作者,第一個福利就是要面對自己,自省與覺察。第二個福利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資本。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個人的成長就是最好的技術。第三個福利就是成長好了,自己就是一道風景。
老子說過,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即樹立高尚的品德,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這三立歸根結底都是要立自己。當自身發展好了,立德立功立言就都發展好了。自身是人格健全的人,那麼你就會影響到別人。
你告訴別人什麼是好的,或者你帶著別人去做,或者你自身就是這樣的人,這三者哪個更好呢?比如一個媽媽想讓女兒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第一種方式是媽媽告訴女兒不能亂丟垃圾,告訴女兒亂丟垃圾的壞處,告訴她要做個講文明的人等。這是媽媽在語言上教導女兒。第二種方式是媽媽跟女兒說:「我們今天一起去公園撿垃圾吧,為公園的環境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好不好啊?」小女孩就高興地答應了,然後當天媽媽就跟女兒一起去公園撿垃圾了。這是媽媽在行動上教育女兒。第三種是媽媽本身就是一位不亂丟垃圾的人,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女兒每天在媽媽身邊,耳濡目染,慢慢地就形成這樣的習慣了。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道: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在家庭中言傳身教非常重要。父母的個人品格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比如父母教育孩子要尊敬長輩,要多讀書。可是,父母自己呢?父母對長輩不孝順,回到家就在那看電視、玩手機,還要求孩子去看書,自己都做不到還要求孩子做到。比如我經常在網校里跟同學們說要做個對社會有責任的人,說完我就會去行動。我會帶同學們去做知行合一計劃,我出錢出技術帶領同學們一起去做老年人心理關懷。我本身就是個關愛老人的人,我很尊敬家裡的長輩,很關注社會上老年人的心理,研究社會上的老人群體,思考如何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心理行業,我們要將學習到的很多流派的知識技術應用於諮詢中。但是當你是個人格健全的人,你這個人就會影響來訪者。人才是第一技術。所有的技術都比不上真實的人對來訪者的影響。那麼怎麼實現個人的成長呢?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做些什麼讓自己不斷地發展,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如果你想發展自己就要對自己狠一些,但狠也要有所區分。比如現在的一些心理諮詢師,他們在工作坊的過程中,用自己掌握的技術走進一些人的心,讓別人表達自己的問題,讓別人很痛,哭了。這個時候要看諮詢師的動機,如果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讓別人覺得他很厲害,這樣的動機就是有問題的。作為一名心理學工作者,對自己狠、對他人狠都要有技巧。對於別人的幫助你是否還有更好的辦法。很多人有一顆仁慈善良之心,但是卻不知道怎麼樣是對別人最好的。
對自己狠,對他人狠,要看這種狠的動機是什麼。正確的動機是為了讓自己成長,想讓自己進步和提升,在原有基礎上更加完善。我們每個人在自我成長過程中都會形成自我防禦機制。當我們對自己狠或者別人對我們狠,遇見自己的痛點時,我們就會啟動那套防禦系統,避開自己的痛點,讓自己不痛,這是人的本性。
在儒家思想中就有很多關於心理成長的思想。在文化中有一套人格塑造體系,比如我們要自省,每天精進,慎獨,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仁義禮智信等。在古代我們都是靠自己修煉自己,別人只是輔助。作為一名心理學工作者我們要學會自己修煉自己,成長自己,不能等著別人來幫你。你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負責人。
但是有一些人會困惑對自己這麼狠是為了什麼,我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就拿減肥這件事情來說吧,有些人辛辛苦苦運動,控制食量,但還是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樣子,有些人就想我這麼辛苦都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那我為什麼要對自己那麼狠,讓自己那麼辛苦呢?人生就這麼長時間,我為什麼要這麼累?這不是我想要的。在減肥這件事上,很多人都只是想想,但並沒有實際行動。我們會很看重那個結果,關心自己是否達到自己理想的樣子。在減肥過程中,是否對自己更滿意了?自己有沒有為自己美好的生活和良好的狀態進行努力?我們知道減肥是要自己的體重變輕,但是更重要的是提升自我的滿意度。很多人會考慮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是否值得。在年輕的時候用心做過的事情都會讓你有所得的。因為你不做這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我們怎樣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人生價值會決定我們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當一個人自己發展好了,他的一言一行就會對別人產生很大的影響。發展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發展點。只有先把自己修煉好了,才能真正做到自渡渡人,否則再多的技術也只是花拳繡腿,經不起考驗。當一個人的內力足夠的時候,自己就是一個強大的場,一片樹葉都有可能成為利器。當內心足夠強大的時候,就不會拘泥於小節,煩惱也會少很多。當我們足夠好的時候,自然會感染與影響到身邊的人,助人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我們都在追求心理的成長,我們在成長的路上看到很多人在心理上遇見困惑。我們一時迷失方向,不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走。這個時候需要一個人幫助我們走出困境,給我們指引方向。
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曾經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是回應,是看見,是聯結」。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潛能的,每一個正常的人都猶如一粒種子,只要有適當的環境,就會生根、發芽、長大並開花。每個人在其內部都有一種優異的自我實現的潛能,而學習就是這種天生的自我實現欲的表現,也就是人類有機體有一種自我主動學習的天然傾向。人天生就有好奇心,有尋求知識、真理和智慧以及探索秘密的欲望,不用督促,不用指導,也不用傳授整個學習過程。這就是自我的發展與實現的過程,這不僅是學習和教育的價值所在,從更廣的意義上說也是生命的價值所在。只要有一個適當的學習環境,學習者可以憑藉自身的巨大資源,自覺地完成學習。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成長源於個體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需要人格形成發展、成熟的驅動力。所謂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認為這是「人對於自我發揮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種使它的潛力得以實現的傾向」。通俗地說,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個人能夠成為什麼,他就必須成為什麼,他必須忠於自己的本性」。正是由於人有自我實現的需要,才使得有機體的潛能得以實現、保持和增強。人格的形成就是源於人性的這種自我的壓力,人格發展的關鍵就在於形成和發展正確的自我概念。而自我的正常發展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無條件的尊重和自尊。其中,無條件的尊重是自尊產生的基礎,因為只有別人對自己有好感,自己才會對自己有好感。如果自我正常發展的條件得以滿足,那麼個體就能依據真實的自我而行動,就能真正實現自我的潛能,成為自我實現者或功能完善者、心理健康者。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自我實現者能以開放的態度對待經驗,他的自我概念與整個經驗結構是和諧一致的,他能達到一種無條件的自尊,並能與他人和諧相處。羅傑斯認為,一個人的自尊概念極大地影響著他的行為。心理變態者主要是由於他有一種被歪曲的、消極的自我概念的緣故。如果他要獲得心理健康,就必須改變這個概念。因此,心理治療的目的就在於幫助病人創造一種有關他自己的更好的概念,使他能自由地實現自我,即實現他的潛能,成為功能的完善者。
心理諮詢師要想成為一名助人者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發展自己,成長自己。一個人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會各要素完美地統一、平衡、協調,才能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