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書
2024-10-04 17:15:39
作者: 韋志中
2007年,我已經開始在全國做本會團體心理諮詢的培訓班,那時候我就在想要寫一本關於自己帶團體的經驗和實踐的書。可是當時自己寫文章都很費勁,那怎麼辦呢?我的辦法就是每一次出去講課,把講課內容進行錄音,然後把課程錄音拿回來整理,語音變為文字。
說起來挺可笑的,現在打開這本書,有一些地方會出現這種情況:下面我們講三條,一、二,第三條沒有了,其實是根本忘記了。這說明什麼?說明這本書確實漏洞百出,可是漏洞百出也不露怯,也要繼續寫。第一本書沒有人願意出版,你從來沒有出過書。一般的大學老師要評職稱,出專業的書,自己花錢買50本,100本,200本,然後就有這麼一個成果,能評職稱就行了。可是我又不評職稱,後來我的一個學員找到了他在廣東一家出版社當編輯的同學,說可以幫忙出書,就這樣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書——《本會團體心理諮詢與實踐》,數量為3000本。
當書都達到我這裡後,我就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我要想辦法把這3000本賣出去,賣不掉我就送。2009年年末,我講課總結今年收穫蠻大的,要感恩回饋,於是就說送300本本會團體心理諮詢的書籍,就把這個信息發到各個QQ群,很快300個名額就滿了。
當時第三屆心理技術研究班有一個學員是全國十佳優秀心理健康老師,她在當地成立了自己的心理教育工作室,做得非常好,現在是一個知名的專家。當時我送書的時候有人就問那位老師,「有人要送書,心理學的,你要不要?」她說要,我們就郵寄了一本給她,她拿到書時沒有立即看,過了兩年才看的。等她看後就決定要跟著我們學習,所以後來她報了我們的研究生班。
陳明清,內蒙古呼倫貝爾鄂倫春自治旗大楊樹第二中學的老師。2009年她到山東濟南參加我的本會團體諮詢培訓班,這次是第二模式表達性藝術團體。她當時來的時候是坐在輪椅上的,坐火車來濟南甚至要依靠吸氧氣來維持她的身體機能。她是一名殘疾人,坐在輪椅上,十幾年前得了不治之症,她在學校堅持做心理健康教育,給學生安排心理活動。她藉助的一本參考書,就是《本會團體心理諮詢與實踐》。
當時在山東濟南看到她的時候,那本書一直放在她身上。我看到那本書上寫滿了字,每一頁都有她畫的東西。她看書上面的東西就照著學,照著做。她也會在網上看我的網站,每周三小組的報導。當時她就說在有生之年一定要親自見見我,接受我一次督導。所以她不遠千里到山東濟南來參加我的培訓班。在課堂上,我們進行了「心理專修學校」模擬。即按照心理成長的目標與種類,在現場模擬成立幾個「心理專修學校」,現場的人根據自己的需要加入一個學校。然後進行選拔,每個學校選拔出最需要成長的學員到我這裡,最終選拔出3~6位人員作為此次課堂「講故事的人」。當時陳明清就是其中之一。她在現場說了與我的故事,我就這樣認識了陳明清。如果沒有她,我就不會走進學校,把自己的心理學事業延伸到教育領域,開始了學校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的探索。
像陳明清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這些人都是因為我的寫而結識了我。很多人反映看那本書就像在聽我講課。因為那本書上的文章是口語化的內容。當時的內容都是自己上課內容錄音轉化而來的,是我的處女作。我的第一本書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我。很多人從一開始在網站上看到我寫的文章,再然後看到我的書籍,慢慢就知道了我。
萬事開頭難,開始了才有後來,千萬不要給自己設限。正是因為我出版了第一本書,才有後面的一系列的書籍出版。我的第二本書是《誰在掌控你的人生》。這是一本心理治療小說。2009年本會團體心理諮詢研修班在成都召開,其中有一個學員主動提出幫我介紹出版社,然後就介紹了另一家出版社。我的第二本書就是在這家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由真實案例改編。有一個個案,他的情況比較特別,我當時就跟他商量,在我們諮詢結束後,要是我治好了他,他走出來了,情況好轉了,我們就一起把這個故事寫成一部小說。他每一次諮詢結束後要記錄自己的感受與體會,與我分享,我記錄這個過程。他當時同意了。但是到後來諮詢結束了,他考慮過後還是決定不參與其中,不與我一起寫這本書了。但是他願意授權我寫這本書。我就按照這個案例的思路寫了我的第二本書——《誰在掌控你的人生》。這本書包含了我的一些心理學思想、心理學理念以及心理諮詢策略。
我的第一本書是2008年出版的,當時因為自己做一些團體心理諮詢的實踐活動,很多學員會在團體工作坊里問我一些問題,「什麼樣的團體心理諮詢書籍對我的團體工作有幫助?」「你什麼時候把你的團體經驗整理成為一本書分享給我們?」當時心理諮詢在中國慢慢發展起來,團體心理諮詢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與接受,也有更多的人想加入團體導師的隊伍中來。但他們都會遇見一個相同的問題,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團體導師,需要有相關的團體書籍來參考與學習,但當時的現狀是團體心理諮詢類的書籍很少,適合中國本土應用的團體書籍就更少了,這些少有的團體書籍大多是在描述一些理論,理論脫離實際,沒有實際案例,真正實踐類的書籍鳳毛麟角。基於這樣的一個情況,我決定將自己這些年的團體心理諮詢實踐整理出來寫成一本書,分享給更多的在從事團體心理諮詢工作的朋友們。
《本會團體心理諮詢與實踐》這本書主要分為五大部分,共有10章。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團體心理諮詢的現狀以及作者對團體心理諮詢的態度、見解與感悟;第二部分主要介紹了作為一名團體心理諮詢師所具備的倫理觀、引導能力、具體技術的操作與技術的創作和運用;第三部分主要介紹了團體心理諮詢在各種領域的應用和具體的目標;第四部分主要介紹了團體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常見的現象,並提出3種不同類型的團體帶領的主導形式;第五部分主要介紹了一些在本土心理諮詢和輔導中很獨特的個人嘗試。
團體心理諮詢是在團體的情境下,藉助團體的力量和各種心理輔導技術使團體成員自知並且自助,達到消除症狀,改善、適應、建立健康人格的目的。我在團體心理諮詢的實踐中在運用國外既已成熟的理論與技術的同時,也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改、完善與創新,希望融入更多的適合中國本土化團體心理諮詢的內容與方法。
本會團體的理念之一是每個人本來就擁有一些本能,而這些本能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因為一些因素而失去了,這些因素就是和人互動的結果。本會團體就是讓人們在團體中重新獲得這些本能的過程。一些我們本來就有的能力在社會人際關係中逐漸失去了,我們可以通過團體再次獲得。榮格曾認為:「人的心靈意識進化是一個繼承與進步的過程,繼承祖先的潛在意識通常處於朦朧狀態,只是受到外界物的刺激才表現出來。」作為一個人,我們本身是存在某些東西的,但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我們慢慢丟失了這些東西。受到自己身邊環境的影響,本土文化的薰陶,我們的觀念也有差別。當我們在團體中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時會發現自己的相處模式。
「成為一個人」是羅傑斯人本主義的核心思想。它是人們始終都在尋找隱藏在表面行為下的真正的自己,並努力成為真正的自己的過程。
我的第一本書是將自己在中國本土開展諮詢實踐中的經驗、體會與方法進行概括與總結,書中的內容是我在本土開展團體諮詢中積累並在實踐檢驗中得以完善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