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素質與能力
2024-10-04 17:15:29
作者: 韋志中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事物的表面。我不僅是一個團體心理諮詢師,一個心理技術學的研究者,其實我在教育教學過程的研究、思考以及探索實踐的過程中,也成了一名應用型心理學工作者。
心理學服務社會總共就三條路。我一直形容心理科學知識在那邊,社會的需求在這邊,心理科學知識要想運送到這邊得經過一條河,要過河就得在河面上搭一座橋,橋上面就要有三條車道,分別是:心理教育車道、心理技術車道、心理文化車道。
現在大部分的心理諮詢師走的都是第一條車道,也就是個人諮詢、團體諮詢、沙龍、讀書會、講座、培訓班,所有的這些工作都是一個人影響另外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用知識、用動力、用技術最終讓這個人或者這群人實現心理成長。讓他們知道了,學習到了,執行了,改善了。這個過程是廣義的心理教育。
不懂團體心理動力是做不好心理諮詢師,也教不好別人的,不懂心理技術,不懂教育教學的方法和原理是教不會別人的。
所以心理諮詢師想成為一名影響他人的個人諮詢師也好,團體諮詢師也好,沿著這個思路大家繼續看,弗洛伊德是不是一個好老師?榮格是不是一個好老師?艾里克森那更是一個好老師了,他會用講故事的方式就把你催眠了。哪一個心理學家不會教人呢?哪一個心理學家不是已經具備了分享的能力,具備了教授的能力,對教學的過程有研究,對人的互動有研究?所以,有人問孟子的偉大之處,我認為其中一方面就是他會教。別人問他:「先生,你有什麼本事嗎?」孟子回答:「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善養浩然之氣」是他的人格修養,「浩然之氣」就是練就了一身硬功。另一個方面是他能把別人講不清的東西講清楚,「能言」的背後其實就是他能把事情說清楚並影響別人,所以他才有著自己獨到的思想。
人生有三樂,其中一大樂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他覺得教學是一種難得的快樂。但是,這裡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並不是說笨蛋他就不教了。所以,孟子也享受教學。
如果我們不願意分享給別人,擔心分享了以後別人學走了,那我們就不可能轉向教。如果我們不能夠從分享中獲得快樂,只是覺得這是一個功課,是被動的,不是享受其中,那我們也不能夠獲得快樂。
為什麼有些人做心理諮詢做著做著突然就轉行了呢?即使自己在這條路上成長了,他也不想再走下去。因為他沒有享受到快樂。如果你不能升級,從獲得自身的利益而轉為服務社會,你就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者。這是每一個心理學工作者必走之路。
如果你不探索,不去進入一種研究「教」的境界,你就不能成為專家。專家不只是為做的,只為了做那是工匠。要成為專家,就一定要在自己從事的工作中有自己的研究和總結,並且這些研究和總結是可以推廣和讓同行們借鑑的,這才稱得上是專家。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如果一個心理諮詢師已經學習、工作了10年甚至20年。最終卻沒有影響他人或者教授給他人,傳遞給他人,幫助他人的教育思想,那是不可行的。
現在大部分老師只把教育當成一份工作,當成掙錢養家的一個手段,他們並不是真正熱愛教師這個行業。在成為教師以前,大家普遍有這樣的想法:畢業之後不確定自己能做什麼類型的工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那就做個老師吧,做老師的要求並不高,可以安穩過日子。這是我體驗到的小學、中學教師的狀況。而大學老師,比如一些研究生導師,他們可能更傾向於將教師這個職業當作一個載體。如果把研究和教授兩個部分放在一起要一分高下的話,毫無疑問地,他們更側重於研究。因為研究可以給他們帶來物質上的回報。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而教師是他們不得不順便扛起的附加品。我們可以認為他們都沒有享受到當教師的快樂。
我們目前開辦網校,帶領著網校的學員們學習心理學。我們是真正體會到了教他們的這種開心和快樂,而學員肯定也能感受到這些東西,他能感受到韋老師也好,其他的主任也好,是真正在享受教學的過程,既是帶領著他們學習也是跟他們一起成長,因此學員們也能讓我們感染。這也許才是教育真正的意義。
一節網課有45分鐘。在這45分鐘裡面,我在做什麼事情?我開不開心?我應該如何讓這45分鐘是令人開心的45分鐘?我們需要解決一些問題,即在課堂上不能知識是知識,我是我。也就是說我作為這個課堂上的老師,我與知識是融為一體的,我在給大家分享知識的同時也在分享我自己。比如說,我在分享我對知識的理解的背後其實是有情緒的、有熱情的、有感受的以及有態度的。一個活生生的人分享知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這一點。但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知識是知識,我是我。這是不合格的。
從心理諮詢師的角度去做去教的時候,我能享受到教授別人或是培養那麼多人才時,內心那種獨特的快樂。這種培養人才的快樂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快樂。
另外,我既是一名服務者也是一位教學者,我和網校的學員們是什麼關係呢?如果說他們是被服務的對象,我是服務者,我們之間是一個交易、一場合作;如果說我們之間是師生關係,我有義務和責任引領你,使你比來這裡上課之前變得更好,我們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關係、教學相長的關係。那麼我們之間用心靈溫暖心靈的人格互動就有了。假如你是你,我是我,你給學費,我拿工資,完成給你講課的任務我就走,我們之間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不行的。
那麼,什麼樣的人更享受呢?就是他願意參與一段關係,在關係互動中使每個人都更好。好比把一個東西交給別人,不能給了轉身就走,你還需要說清楚這個東西是用來幹什麼的,我用的時候是這樣用的,你用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等等。這個過程中有一種情感的連接,有這種連接之後才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美好,然後讓人享受到這種快樂。
心理諮詢行業有它獨特的職業倫理、職業規則和設置,但是裡面永遠都有一種人性的關懷,我們能不能把握到?把握不到就不能享受其中了。
我一直將老師比喻成放羊的牧民。好比爺爺是個放羊的,你問爺爺,你放羊幹什麼?我放羊掙錢。掙錢幹什麼?掙錢娶媳婦。娶媳婦幹什麼?娶媳婦生娃。生娃幹什麼?生娃放羊。到了爸爸那一輩,人家問爸爸,你放羊幹什麼?我放羊掙錢。掙錢幹什麼?掙錢娶媳婦。娶媳婦幹什麼?娶媳婦生娃。生娃幹什麼?生娃上大學。他上了大學,就不用放羊了。那你問他上大學幹什麼?我上大學當教授,當教授幹什麼?當教授拿課題。拿課題幹什麼?拿課題掙錢。掙錢幹什麼?娶媳婦。娶媳婦幹什麼?生娃。生娃幹什麼?到外國上大學。
如果不享受這個職業,無論是放羊還是當教授,無論是在國內當教授還是在國外當教授,他始終都沒有享受到教學的快樂,這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教育者,他只是一個教書的,不是育人的。
我們諮詢師也是一樣的,如果你只是通過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而掙薪水,這個過程中你沒有享受,你在心理諮詢的道路上並不會長久。
中小學老師呢?為什麼儘管他不願意當班主任他也得當?因為他當了之後可以評級,必須有班主任經歷才可以評職稱。但是一旦評了職稱就沒有人再願意擔任班主任了。誰愛當班主任?因此我們看見的班主任年紀都比較小,沒有長者願意再去做班主任。
這又轉到另外一個話題,就是老師的職業倦怠。沒有享受自然會倦怠,而我們卻越講越想講越講越快樂。
另外一點,在育人的過程當中,你成長了,我也享受這種育人的快樂,這其實是一種精神追求。
最後,其實其他的回報都能得到。事實證明,我這麼一路走來,最後發現真的能享受到好多東西,包括學生也越來越多。賺的錢少嗎?也不少。想要的東西都能要到。假如一個大學老師,兢兢業業地教學,就會被評為優秀老師,學生喜歡他,他的科研會因此被發現,他更快樂,他更有創新能力,他腦子更活,他熱情度更高,他怎麼可能會想不出更好的課題呢?一個不開心的人怎麼能夠想出來好課題呢?
希望各位能夠都成為一個好的教學者,好的分享者,好的心理諮詢輔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