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講了很多課

2024-10-04 17:15:33 作者: 韋志中

  我個人也是在不經意之間走到這裡,走上了一條最好的成長之路。

  在心理諮詢的行業中,大部分人的心理諮詢個案是不夠的。就得靠講課獲得一些收益,靠教授別人獲得一些收入和發展的機會。比如,你今天講課講好了,那些聽眾有可能受你感染,成為你的諮詢個案,那心理諮詢的個案便會有所增加。隨之而來的便是你的收入會增高,你便不再需要花費寶貴的時間去焦慮,而是更加專注和有動力地去學習,然後越講越會講,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拿我自己做例子吧。有一天夜裡,我給我的諮詢班同學們逐個打去邀請電話,邀請他們來捧我場,我想講一堂課鍛鍊自己,他們就這樣被我召集到了一起並開啟了我的第一堂課。我老是主動找別人過來聽我講課從而鍛鍊自己,經過不斷地鍛鍊與實踐,我的課也講得越來越好,自己覺得挺滿意,我便開始到社區里去講課。

  2002年、2003年這兩年,我到各個社區給那裡的阿姨、大姐講有關心理學的知識,講多了以後就開始到各種大型的舞台上講。再後來,富士康事件發生後,全國各類企業掀起了心理學疏導和培訓的熱潮,並且那個時候廣東省的領導提出幸福廣東的建設,我便開始到各個企業去講。

  哪裡有人願意聽、需要聽,我們就去講。無論是社區、學校還是公司,我們講得實在太多太多了。

  在我還在任職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的主任時,我和於東輝老師被邀請去講課,結果接待我們的人先伸手去和走在我後面的於東輝老師握手,為什麼呢?因為我當時形象上不像一個講師。

  這種情況有很多,還有一次,我都準備上台講課了,我坐在第一排,然後人家都在找老師是誰,找不著。等我上去了以後,別人說原來是他啊。

  不管怎樣,一開始你還不是一個老師的時候,你就已經把自己當成老師了。時間長了以後,你就會完成從青澀到成熟的蛻變。現在我對講課遊刃有餘,包括學術性的報告和大型演講,一般的知識性課堂,還有團體培訓。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目標可以互相轉換,講課的技能越來越成熟。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大家看看我講了多少課。

  2004年帶領了一年半的新生熱線;

  2006年至2009年星期三心理學小組。每個星期三晚上,2~3個小時帶領成長小組;

  2006年至2012年開培訓班,每年100多天在全國各地開設工作坊;

  2012年至2015年期間有三屆研究生班,每一屆研究生班都是七次課,七七四十九天,帶領專業化的課程。

  2015年,帶了差不多10個七天制的旅行團做心理成長。

  2016年創辦網校,當年36門課,每門課20個學時,加上我還在外面講各種各樣的課,一年講了1200個學時。1200個學時的錄製量,365天平均一天錄兩三個學時。

  那三年的網校,「校長時間」是我星期天晚上雷打不動,極少有缺席的。每個晚上兩個小時,內容都是非常有新意、學術性、專業性、思考性和引領性的。

  現在我們在一葦渡心心理學科普教室裡面差不多有兩三百集的課堂了。別人提出來心理問題,我就回答。其實就是要不停地把知道的東西教給別人。

  我們可以一起來聽一聽課堂學員的親身體驗和他們對韋志中老師的看法:

  「我來說說我眼中的韋老師吧。我是2011年11月認識韋老師的,那時候韋老師在台上講課而我坐在台下聽課。當時,我已經有了幾年做心理諮詢師的經驗,但是沒有明確自己真正要走的路和自己的職業方向。正好韋老師那一天就在台上激情滿懷地講諮詢師的成長之路,當時我特別有感觸。」

  「到底老師教什麼最初我也不太清楚,我想就跟著這個老師走吧,就開始學了。從2012年的研究生班開始,我就沿著韋老師說的那一條學習之道,一點一點學習,學一點就趕緊教給別人,當初剛學習完之後以為自己學會了,但是去教人之後才發現自己做得並不好,在並不成熟的狀態下就開始給別人講了,開始教人了。

  「但是你不講給別人聽,便更不會講了。後來,從一開始還覺得害羞、臉紅慢慢開始改變。在這期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跟韋老師接觸的幾年,在各種場合里,他其實就是一直在講。那個時候是一種遊學的形式,七次課堂,韋老師在哪裡講課我便跟去哪裡聽課,一次都沒有落過。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個三屆學員對我說的一句話:『我發現韋老師的每一節課好像都有你。』儘管後來中斷了幾年,但是我沒有和韋老師斷過線,還一直跟著,同時也在網上不斷地聽韋老師講課,跟著他去做報告。」

  「這一路走來,我感覺其實自己是受益最大的。我也是第一屆研究生班的,我是親眼看見韋老師一直在講,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受益的。我開始真正站在講台上,把自己當成一位真正的教師。」

  「我本身是老師出身,作為一名老師其實就是不斷地給學生們講課,講很多課。但是在聽完韋老師講課之後,我開始思考老師們講課與韋老師講課之間存在的最大區別是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

  「韋老師每一次講完之後要不斷地重新思考和提煉,要比在以前講的課的基礎上有所提升。比如說,我做老師的時候,就是講一門課,講了很多年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一直還是這樣,該怎麼講就怎麼講,沒有過多的研究,即使有研究也只是停留在提升自己的層面。但是,聽過韋老師講課過後,我覺得韋老師在講學的過程中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去學習的就是對自己講的課不斷地更新。

  「這一點我認為是我們所有做教師的人應該思考和沉下心去做的事情。這當然也要結合另外一點,就是做研究。做講師的人不能丟了自己的研究。做什麼研究?研究課堂啊!你要研究課堂上的動力,研究自己的教學方式。例如催計生的改革模式。當大家都去看、都趨之若鶩的時候,我們卻能看見其缺點和不足的地方,然後再進行自我檢討。」

  曾經有學員跟我交流過這樣一個問題:講課講累了。很多人都反映,講了幾十堂課之後就不想講了,為什麼我們講了幾百堂甚至幾千堂,連續講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星期的課,我們都不覺得累呢?

  原因就是我們每一次講課遇見的都是全新的自己,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教課的也是新的自己。如果讓我不斷重複講一個固定的課件,每一次講都不做任何的改變,連講三回我也會厭煩,我也會不想再講課了。因此,每一次講課一定是不重複的,一定是不斷地去更新自己的講課觀點、思想和方法的。

  是的,就是不斷地創新。比如,老師之中也不乏許多出色者,他們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挖掘、不斷地更新以及創新。有的特級教師講了幾百場同樣的課,為什麼每一次講還是滔滔不絕、津津有味,而台下的人也願意聽?

  與此同時,講完之後他們自己也覺得很受益、很快樂。原因就在於他每一次講課都是有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一次講課都可以給自己帶來新的體驗和體會;每一次講課都有自己的創新。

  因此,這裡應該加入一個我說的研究,就是加入老師對這堂課的研究。然後再把研究結果拿出來並且形成自己的體系。比如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我的三位一體,我的六位教學法,我的五步教學法,學、做、研、教、寫。提煉出來以後形成自己教學方面的一個模式,成為自己的理論。

  這一點,不管我們做老師也好,還是做心理諮詢師也好,都是應該學習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