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愛分享的人
2024-10-04 17:15:20
作者: 韋志中
是否善於教不僅僅取決於知識夠不夠,還涉及觀念和性格的問題。這裡面一個重要的因素便是分享。在分享中包含著分享的意願以及分享的能力,也就是說喜歡並且善於分享的人更能將學轉向教。一個愛分享的人可以獲得快樂和學習機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等。要成為一名好的心理諮詢師,離不開分享。
想要成長為一名真正合格的心理諮詢師,除了學習大量的有關心理學的知識、方法與技術以及學習之後的實踐,學會如何將所學知識教授給他人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只有從學轉向了教,個人的知識結構才能更加完善,心理諮詢才能轉向職業化,才能進一步邁向更高的職業境界,這些都是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必不可少的。前面我也與大家分享了我職業生涯中從學到教的過程。那麼在從學轉向教中,有哪些品質是我們需要擁有的呢?我們來談談分享吧。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著名的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曾經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一下,每人還是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就可擁有兩種思想。
在生活中,可以分享的不只是思想。我們還可以分享感情,分享經歷,分享人生。
我們最經常分享的是快樂。有人說,快樂是一個人的事,分享有何意義,他人會變得快樂嗎?分享快樂,不一定是讓對方獲得好處,但是快樂一定會感染到他們。
我們常常說要分享快樂,是不是意味著,憂愁不可以分享?
這個世界上,存在這麼一類人,他們以憂愁為主要感情色彩。對他們而言,憂愁是他們生活工作的靈感源泉。他們的作品,他們的言談舉止,處處散發著淡淡或濃烈的憂傷。他們喜歡把這種憂傷表達出來,他們的表達方式或者輕柔似細沙,或者粗獷如烈焰。他們分享的是一種心境。
我一直都很喜歡分享,與人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分享美好的東西是快樂的,為別人分憂解愁則是分享的另一種境界,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只要你心中有對世界的熱愛,這在精神與思想上都是珍貴的成就。
我的分享方式就是教,在課堂上,將我的思想、知識與技術教給身邊的人,教給我的學員們。在教的過程中我不僅獲得了分享的喜悅和成就感,還會在與身邊的人分享和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建構我的知識系統,使之更加豐富、精彩和完善。
有一些人是比較善於去教的,他們總能將自己學來的知識與技術很好地轉化成養分施教於他人,讓他人從這些養分中受益。但是,有些心理諮詢師學了好多年,卻沒有辦法把學到的知識教授給別人。在這裡面主要的限制是什麼呢?很多人認為是我們的知識儲備不夠,其實並不僅僅是知識儲備不夠,有時候是我們的觀念和性格問題。
就拿我來說,我有一個優勢,就是從小我就喜歡給別人分享,我喜歡把我知道的東西講給別人聽。
我記得莫言先生曾經在他的獲獎感言中提到,他本來不是一個會走上文學道路、寫作道路的人,但是後來他成了一個講故事的人,這和他小時候的經歷有關。他小時候總到集市上聽人家說書,聽完之後,回家就學著集市上的說書人,在他媽媽面前講一遍聽來的故事,這樣學一遍就等於他會講故事了。在學講故事的過程中,母親會鼓勵表揚他,他一邊講一邊觀察母親的表情,他發現母親因為他講的故事感到開心,因為孩子都是渴望母親開心的,就這樣,在這種有形跟無形的鼓勵下,他變得更加願意去分享了。後來他慢慢地在學他人的基礎上添加自己的一些東西,媽媽就會更開心。時間長了,添的東西多了便形成了自己的東西,也就不需要再學別人了,自己就變成了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所以他在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上做的報告主題就叫「講故事的人」。
我小時候也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我特別喜歡把我知道的東西分享給別人。那時候我也去聽別人講故事,後來我就變成了一個喜歡在人群中把我會的東西教授給別人的人了。
大家不要小看分享這樣的小事,這件小事對我們其實尤為重要。我們對現在的青少年的研究顯示,那些不懂得分享,不願意分享,不會分享的小孩,他們以後的心理發育、人際關係都將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有很多小孩之所以有問題,跟別人相處不好,就是沒有分享的能力。
專門有心理學者進行這樣的研究,我們也發表過文章,就是論孔融讓梨中分享的能力,把孔融讓梨理解成為一個道德教育的故事,就是課程。其實不僅僅是這樣的,這是一個小孩的分享能力。因為在人類進化發展的過程中,整個活動靠合作與競爭兩種機制相互協作來完成,在合作和競爭之間,他需要有這樣一些元素,比如說分享的能力就在其中。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分享的過程中還可以獲得一樣很好的東西,就是快樂。因為你在分享給別人的時候,別人會因為你的分享、你的教授而受益,這樣你就感受到價值感。比如說看到別人在聽你講的時候受益了,或者過後會有人表達,你自己的心靈就會得到滋養。這就是分享所帶來的好處。
另外,分享還可以建立很好的人際關係。我們為什麼要讓梨給別人呢?我讓梨給他,他讓桃子給我,這樣我們兩個人都既有桃子又有梨了。如果我誰都不讓,就只能吃梨,也不可能嘗到桃子的味道。所以對小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強調分享,因為這是合作,是彼此共享。
現實生活中,有好多心理諮詢師,他不願意分享,他認為自己花費了時間與金錢學到的東西,憑什麼說給別人聽呢?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培訓班,培訓班的老師教我焦點療法,回來我就開了一個沙龍。我對趙同學說:「你去廣州學了這個焦點療法,你回邯鄲,給那兒的諮詢師講一講吧。」趙同學說:「我才不講呢,我花了時間,花了路費跑去老遠的地方學習,我給他們教?」這就是一個不願意分享的例子。
另外一個楊同學回到商丘就已經開始想,這麼好的東西,我要告訴別人,然後就馬上給張三、李四打電話,「你們快來,我學了焦點療法了,我要講給你們聽」。
分享的能力裡面包含著分享的意願、分享的態度,這其實是一種行為模式,你不能說哪一種好哪一種不好,但是它卻影響了人們是否能從學成功地轉向教。所以在從學到教,從低級的學到高級的學這個轉變過程中就需要有分享的能力,而分享能力裡面就包括你的分享意願。
有的人說我很願意分享。就像有個陳同學,十分願意分享,學了焦點療法,回來便把諮詢師班的同學或者周圍的心理學愛好者都叫過來。但是她講來講去,越講越讓別人聽不明白,一會講到東一會講到西,自己津津有味,聽的人卻一頭霧水。本來一共來了15個人,後來只剩5個。這種就是不會分享,分享能力裡面除了包含著想不想分享即分享的態度和意願,也包含了會不會分享,就是分享的技巧。
願意分享還是遠遠不夠的,要讓你的分享真正發揮作用,把你學到的東西真正傳授給他人,讓別人受益,分享的技巧與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一開始分享其實就是為了鍛鍊自己,獲得機會以及獲得成長。後來教別人是為了可以從中獲得一些經濟上的回報,並走向職業化。再後來,我開始從分享之路上獲得精神上的回報,獲得了精神的滿足和快樂,並希望通過我的分享讓更多喜歡或者需要心理學的人受益,讓心理學成為一門造福於社會的科學。
很早以前,曾經有個學生問我:「韋老師,你把你剛剛辛苦學習來的一個知識或技術寫在了書里,教授給了別人,別人把你的知識和技術都學走了怎麼辦?」這個學生當時與我的關係十分親密,我相信他說這句話是真心對我好。當時我的回答是:「我有的遠不只這些,我還能不斷地再創造。」就是這種在學習中的不斷再創造讓我一開始就有一種信心,這種信心讓人的腦子越來越靈光,就敢於讓別人拿走你的知識與技術。
在當下,心理諮詢師如果沒有分享的能力,就無法轉向教授,沒有轉向教授他人,就不可能最終成為一名好的心理諮詢師,在專業上就會開始止步不前,陷入困境。
這就是我個人的一個經歷,也告訴大家一個道理:要善於分享,這樣你的事業、人脈才會不斷地擴大。